2021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意见3篇
2021年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意見3篇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1年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意見第1篇
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業產業調結構、轉方式、上檔升級,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整合支農資金,集中財力扶持重點”的要求,現就2016年度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支持原則
(一)支持典型引領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引導鼓勵農民群眾轉變傳統生產方式,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支持規模經營的原則。加快壯大支柱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加快土地流轉,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集約化生產,推動城郊型現代農業發展。
(三)支持科技創新的原則。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生產、產業相結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四)支持發展重點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支農惠農作用,堅持“扶強、扶大、扶優、扶特”的原則,重點支持五大現代農業產業、四大現代農業園區及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建設,扶持建設一批規模較大、設施配套、裝備先進、特色明顯、效益較高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現代農業園區及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拓展、集聚和提升。
二、支持范圍和標準
(一)現代農業產業及園區建設。
1.蔬菜產業及設施菜園區建設
(1)支持以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規?;N植基地項目為重點的日光溫室建設。在規劃區域內,新建蔬菜日光溫室并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經審核符合條件的,每畝(棚室栽培面積,下同)補貼1萬元,并可給予有需求農戶每畝貸款擔保2萬元,貼息2年。
(2)支持新建高標準連棟溫室進行工廠化育苗,對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以上并投入運營的,每1000平方米補貼3萬元。扶持壯大種苗產業,育苗1000萬株以上的每株補貼種苗企業0.1元。
(3)蔬菜產業試驗示范點建設。安排專項資金40萬元,在設施蔬菜主產區設立4個示范基地,用于與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對接合作,進行蔬菜棚室結構改造、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
2.南部水產健康養殖
(1)支持水產健康養殖基地建設。計劃實施精養池塘底部排污標準化改造600畝,對連片實施改造面積達到30畝以上的,每畝給予1500元改造補貼。計劃實施溫棚雙茬養殖精養池塘改造500畝,對實施改造達到30畝以上的,按棚室改造實際面積每畝補貼3000元。支持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16年獲得部級、省級和市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的分別給予獎補資金6萬元、4萬元和2萬元。
(2)安排專項資金50萬元,用于支持南美白對蝦一代優良苗種引進、培育、檢測、推廣及“黑沿子毛蚶”人工孵化。
3.休閑旅游農業
(1)惠豐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安排專項資金400萬元,對2016年5月底前完成標準棚改造,經驗收合格的,每個給予4000元補貼。支持園區廣場、多功能展示廳、停車場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2)鼓勵農業企業申報省級、國家級星級休閑農業企業,對于評為省四星、國家三星級及以上的企業給予3萬元獎勵。
(3)支持舉辦我區首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文化節。安排專項資金50萬元,用于采摘節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宣傳及會場布置、資料印刷等。
(4)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用于打造沿河(唐津運河)、沿海、沿邊(城市周邊)三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支持在旅游精品線路范圍內的果菜采摘園、農家樂、特色飯店、農業生態園和特色產品商店建設及改造完善。
4.編制現代農業園區規劃
安排專項資金80萬元,用于四大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編制。
(二)重點項目建設。
1.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對于能夠促進全區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大新建、續建項目給予支持。
2.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安排專項資金獎補正大百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建設。對新建種豬場、育肥豬場及加入正大公司“豬九保”網絡化管理系統的現有豬場給予補貼。
3.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安排專項資金獎補通威集團“漁光一體”智能水產科技園項目基礎設施建設。
4.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注入區農業投資擔保公司,用于支持農業重點項目的貸款擔保風險金及貼息。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安排專項資金400萬元,支持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1.支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針對東部、中部和南部地區的蔬菜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重點培植打造經營出色、運營規范、帶動作用突出,在省、市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對于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新成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運作正常,帶動作用明顯,經驗收合格的,每個分別給予獎補資金4000元、8000元。
2.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對同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連片面積100畝以上,實施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簽訂規范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流轉期限3年以上(含3年),并在區、鄉鎮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備案的,每畝給予補貼100元。
3.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建設。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省級以上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名牌優質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申報成功的每項給予2萬元獎勵。支持對區內農產品品牌的策劃宣傳工作,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國內知名展示、展銷活動,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和推介農產品品牌,擴大品牌知名度。繼續組織《金土地》專題片錄制并定期播放。
4.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提升。組織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訓講座和對外學習、考察、交流活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提升。對于年內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及農業龍頭企業的,分別給予獎補資金10萬元、5萬元、2萬元。
(四)特色農業。
安排專項資金150萬元,用于扶持培育特色農業發展。對新引進示范農業新優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能夠帶動區域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農業、林業、畜牧、水產養殖等特色項目及集成化技術攻關項目,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五)林果基地建設。
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支持林果基地建設。對經鄉鎮政府、區林業局批準并備案,新建生態片林連片30畝以上(基本農田除外)的,每畝補助資金550元;新建農田林網及河系綠化(壩頂、壩坡),林網樹木在兩行以上且連片達到2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資金550元。新建生態片林、農田林網及河系綠化補助資金分兩年撥付,當年驗收合格,成活率達到90%以上,每畝補助300元,第二年驗收合格,保存率達到90%以上,每畝補助250元。果品基地建設,當年新建露地果樹集中連片栽植面積30畝以上(基本農田除外),成活率達到90%以上的,當年每畝補貼500元。
(六)海洋增殖放流。
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支持用于海洋增殖放流的工廠化育苗。
(七)科技興農工作。
1.科技合作項目。針對我區主導產業,聘請蔬菜種植、畜牧水產養殖、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國內知名專家教授為我區現代農業科技顧問。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對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組織實施科技成果引進及轉化。
2.農業技術培訓。安排專項資金60萬元,組織針對新型職業農民、大場大戶經營者、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
3.良繁體系建設。安排專項資金20萬元,對新海種公豬站更新種公豬給予補貼,加快全區“杜、長、大”生豬三元雜交繁育體系建設和推廣;安排專項資金30萬元,對使用區農牧局統一采購的優質細管冷凍精液進行奶牛品種改良的給予補貼。
4.信息化建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信息進村入戶示范縣項目建設。
5.海洋漁業安全生產。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海洋捕撈漁船安裝全球遇險與安全系統。
(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1.安排專項資金550萬元,用于重點鄉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及修繕工程。
2.安排專項資金450萬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項目等重點水利工程配套。
以上所列安排專項資金額度是支持該項目的上限額度,實際落實支持資金數額以項目實施并驗收的結果為準。所有立項實施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只享受本意見規定的一項支持政策,不重復支持。
三、項目實施和管理
(一)項目主管部門。
2016年度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實行立項管理,根據職能分工和項目建設內容,具體主管部門分別為:現代農業產業及園區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為區農牧局;重點項目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為區委農工委、區政府農辦、農牧局,其中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由區委農工委、區政府農辦負責,正大百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及“漁光一體”科技園項目由區農牧局負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項目主管部門為區委農工委、區政府農辦、農牧局、經管局、供銷總社,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由區供銷總社負責,土地流轉、家庭農場項目由區經管局負責,品牌建設項目由區政府農辦負責,新型經營主體規范提升項目由區委農工委、區政府農辦負責;特色農業項目主管部門為區政府農辦;林果基地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為區林業局;海洋增殖放流項目主管部門為區農牧局;科技興農工作主管部門為區政府農辦、農牧局,其中農業技術培訓項目由區政府農辦負責,其他項目由區農牧局負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為區水務局。
(二)項目管理。
2016年度農業產業化項目管理采取主管部門負責制,項目申報、立項、驗收及確定獎補支持標準等均由各主管部門負責。各主管部門于2016年3月30日前,針對所主管的項目制定專項實施管理辦法,以文件形式印發各鄉鎮及有關部門,同時報區政府備案。管理辦法中要確定項目實施程序、各環節需提供的相關材料、項目建設標準、驗收辦法、獎補標準等。對審批立項的項目,項目主管部門及各鄉鎮要根據項目內容、性質等建立項目臺帳,成立專門組織,負責協調、監督、指導項目承擔單位及個人嚴格按照計劃和要求組織實施。各項目主管部門要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檔案,根據項目特點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做到嚴格把關、規范管理。
(三)項目實施程序。
1.項目申報
(1)申報方法:鄉鎮以下(含個體、私營企業)承擔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由各鄉鎮統一匯總,按照對口申報的原則分別報項目主管部門,由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把關;區直單位承擔的項目由承擔單位匯總后報區政府農辦,由區政府農辦審核把關。惠豐農業園區管轄范圍內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由惠豐公司直接上報主管部門。
(2)申報時間:一般性項目,申報截止時間為2016年6月30日。由于項目本身的特殊性,立項實施需要延后的項目可根據項目特點在項目實施前申報,但不能晚于2016年10月31日。逾期不申報的,不再納入本年度支持范圍。
(3)申報材料:凡申報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均需報送項目建議書一式三份,其他相關材料按照項目主管部門專項實施管理辦法要求執行。
2.項目審批立項
各項目主管部門負責對申報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論證,并對上報材料、項目申報實際情況、建設內容等進行審核,必要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會商審核,形成審批立項意見。立項后一周內報區政府農辦備案,并將項目立項情況通知有關鄉鎮及項目實施單位。
3.項目驗收
立項項目竣工后,由項目實施單位向項目主管部門提交竣工報告及驗收申請。項目主管部門根據實際需要,成立專項驗收組,采取實地勘查、查驗項目建設檔案及相關材料等方式,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綜合驗收,并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形成項目驗收報告。
四、項目支持資金的撥付及監督管理
(一)撥付程序。
通過驗收的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提出支持意見后,報區政府農辦統一匯總,經區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由財政部門撥付支持獎補資金。
(二)資金性質及管理。
支持獎補資金為區政府專門用于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的專項資金,實行預算管理、??顚S谩?/p>
(三)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
區政府農辦、財政局、監察局、審計局對撥付的項目支持資金兌現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支持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項目單位和個人,并專項用于項目建設。對擠占、挪用支持資金的,由財政部門從應撥付鄉鎮和部門的資金中扣除,并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
2021年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意見第2篇
近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為目標,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為動力,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為引領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意見》指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在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過程中,要把握基本特征,堅持市場主導、農民自愿、民主合作、興農富農的原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意見》強調,要建立多元主體分工協作機制,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提升農民合作社服務能力,強化家庭農場生產能力,完善內部組織制度,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要健全資源要素共享機制,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資金有效流動,促進科技轉化應用,加強市場信息互通,推動品牌共創共享,推動聯合體各成員融通發展。要完善利益共享機制,提升產業鏈價值,促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互助服務,探索成員相互入股、組建新主體等聯結方式,實現深度融合發展。
《意見》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重要意義,優化政策配套,加大金融支持,落實用地保障,開展示范創建,做好相關指導、扶持和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2021年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意見第3篇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區政府有關委、辦、局:
為加快推進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建設與我區經濟社會相適應現代都市農業,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規?;l展
1、加快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在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招標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促進耕地的規?;⑵髽I化經營。土地流轉不得改變農業用途,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為保護農民利益,設置最低土地流轉費指導價,為每年1000元/畝,土地流轉收益全部補貼給農民。
2、建立土地流轉補貼機制
在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的基礎上,對在本區內流轉土地達到規模要求(糧食300畝以上、蔬菜、果林、花卉等其它農業種植100畝以上,養殖業50畝以上),土地流轉價格不低于最低指導價格,具有法人資格的各類農業生產經營市場主體(包括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享受區財政每年每畝500元土地流轉補貼。對適度規模經營(糧食100畝以上,蔬菜、果林、花卉等其它農業種植30畝以上),土地流轉價格不低于最低指導價的,按每年每畝300元標準予以補貼。對過去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價格低于現定最低土地流轉費指導價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土地流轉補貼按差額部分直接給與農民,但差額最高不超過補貼限額。對以土地租賃方式建設的涵養林、片林給予每年每畝300元的養護物化補貼;對其它的一般公益林由區、鎮兩級各按50%給予每年每畝1000元的土地流轉補貼和每年每畝300元的養護物化補貼。
二、培育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實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
3、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
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行業協會,提高農業產業化、組織化水平,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凡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區農業主管部門認定規范經營的,由區財政予以補貼獎勵。
4、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業產業化項目的扶持,提升農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我區現代農業建設。在我區注冊成立的各類農業企業,凡符合我區農業產業發展導向,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由區財政予以扶持;農業企業需要在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添置設施設備的,均可通過農業產業化項目的申報,并經專家論證通過獲得資助,區財政給予30%-70%的補貼。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化項目上需要特殊支持的,可經區農業主管部門專題研究后給予重點優先支持。
農業企業從事農產品生產流通,臨時性收購和初加工用地,可按適當比例(每畝6平方米)視作農業生產庫房用地,但選址要符合鎮農業部門產業規劃,并經區農業主管部門確認以后,向區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三、加大綜合直補力度,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
5、實施基本農田生態補償機制,具體內容參照閔府發[*]17號文《*區人民政府關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重點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的實施意見》標準執行。
6、加大農民直補力度。對本區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在現有每人每年補貼600元的基礎上每年環比遞增12%。
7、實行粳谷收購補貼政策。在本市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對本區糧農交售的粳谷,給予每噸60元補貼,充實區級糧食儲備。
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8、以全區農業發展規劃為依托,在基本農田保護區,高標準、規?;赝七M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設施糧田在每畝1200元建設標準的基礎上,提高到每畝3000元;設施菜田在每畝6500元建設標準的基礎上,提高到每畝8500元。重點建設農田道路、灌溉渠道、農用庫房、土地整理等基礎性設施。鎮級以上糧食、蔬菜良種繁育基地按上述標準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期費用由鎮財政承擔。推進規劃保護的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和疫病防控基礎設施。對規劃保護的30畝以上水產養殖場,拓展生態型休閑垂釣功能,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區財政給予50%的補貼。
五、加強現代農業裝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9、按照三年內全區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蔬菜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的目標要求,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對糧食、蔬菜生產機械的更新添置,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區財政分別配套補貼到70%、60%;對列入市、區重點示范推廣的農業機械,補貼標準提高到90%,其中插秧機由區統籌配置,區財政100%補貼;對林業養護社的林業養護機械由區財政補貼50%。對引進的試驗性新型農機具,區財政給予全額補貼。在現有農機服務合作社區域內,設置農機修理和配件供應點,區財政給予50%的開辦補貼。實施水稻機械化作業區財政全額補貼,對蔬菜生產機械作業補貼另行研究。
10、加強和完善以節水排灌為重點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菜田微噴滴灌建設項目,區財政補貼70%;新建管棚設施,區財政補貼50%;鼓勵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項目按50%給予補貼。
六、加快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體系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11、建立農業科技穩定投入機制。
依托區域內的高校、科研資源,開展院(校)合作,重點圍繞“雜交粳稻、航育蔬菜、花卉種苗、優質種豬、特種養殖”等優勢農業種源的優化開發,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水平。區財政每年安排農業科技推廣專項資金用于重點農業科技推廣項目的投入,對引試種、育繁技術研發、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穩定投入增長機制,全面提高農業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水平。依托*農業和綠化網,扶持村級為農綜合服務站、“農信通”和農業信息點建設,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搭建為農民提供培訓技術指導的服務平臺。
全面實施良種工程,發揮良種增收潛力。全區推廣的稻麥生產良種,按照科學用種的要求,統一免費向農戶發放,發揮良種的增產增效潛力。對列入市級示范推廣的蔬菜生產良種實行統一供種,區財政給予50%的種子價格補貼。
12、加大農業科技人員為農服務力度
推進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組織創新,重點培育區、鎮二級農業推廣體系,構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對長期在農村進行科技下鄉入戶,并取得顯著成就的農業科技人員,在職稱聘任上予以優先。
七、加強新型農民培訓,逐步建立多層次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13、多管齊下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以“專業農民培訓工程”和農民就業培訓“萬、千、百”行動計劃等為抓手,加強農業從業人員的實用技術培訓,免費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培訓,重點培育種養業能手、科技帶頭人、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對外來務農人員的培訓,逐步推行外來務農人員憑證就業,以證管人。
八、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扶持力度
14、設立農業發展風險基金,對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項目貸款實行擔保。對農業企業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的貸款資金,可享受市、區財政的貼息補貼。
九、加大農業保險力度,建立農業生產風險保障機制。
15、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增強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繼續實行糧食生產保險政府全額補貼政策。在此基礎上,對規模10畝以上的本地菜農和蔬菜園藝場的蔬菜生產,其生產保險費用由財政全額承擔。蔬菜管棚等農業設施保險,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區財政配套補貼到70%。進一步拓展農產品安全質量責任險、農業企業財產性保險等險種范圍,不斷增強農業保險政策的風險保障作用。積極探索和研究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風險保障作用。
繼續實施化肥、農藥、農膜等主要農資產品和糧食種子的風險儲備制度,提高農業生產對突發性災害的應對能力。
十、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16、加快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建設
鼓勵農業企業進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對農業企業注冊農產品商標、通過農產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市安全衛生優質農產品)和ISO9001、ISO1400、HACCP等認證的,由區財政對認證和注冊商標的規定費用給予一次性全額補貼;對優質農產品認證企業給予獎勵,其中糧食、果樹等按實際認證面積每畝補貼100元/年,蔬菜、水產生產每畝補貼200元/年,生豬補貼10元/頭,家禽補貼1元/羽。對獲得市級及以上品牌榮譽稱號的農業企業按區有關政策進行獎勵。
17、實行農藥化肥減量化使用的鼓勵政策
繼續實施農藥、化肥“雙減”工程,推廣普及高毒農藥替代技術和化肥減量技術。在市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加大補貼力度,引導鼓勵使用新型肥料、低毒高效農藥等新型農業投入品,鼓勵種植綠肥,改善土壤質量,促進農業的生態循環發展。
18、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
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區檢測中心、鎮檢測站、市場(園藝場、基地)檢測點”的三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加強動物重大疫病的防控體系建設和農業綜合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強化監管監控工作力度。對新建規模化農業生產基地等必須設置標準化農藥殘留檢測室的,由區財政進行配置,全面實施“從產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控制度。
十一、大力發展農業服務,提升都市現代農業能級
19、拓展農業生態服務功能
要充分利用我區的區位優勢,充分挖掘現有農業資源和生態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經營、休閑、觀光產業,開拓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提高的新領域。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利用現有農業設施改造發展形式多樣的農業休閑農莊、“農家樂”等項目。對重點發展的農業(園藝)經營、休閑、觀光等項目,其基礎性設施由區財政予以50%資金扶持。對企業、個人自籌資金建設且具一定規模的休閑農莊,給予35%資金專項補貼。
十二、加強林業建設力度,提高林業生態作用
20、加強生態公益林和經濟果林基礎設施建設
林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以區財政投入為主,其中生態公益林基礎設施建設每畝補貼800元,經濟果林基礎設施每畝補貼600元。
加強生態公益片林改造。對*年前建成的生態公益片林的改造資金,區財政每畝補貼1000元。
加強經濟果林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在農業規劃布局區域內符合建設要求的新增經濟果林,對規模面積30畝以上的,給予每畝補貼300元。連續補貼三年。
加強農村“四旁林”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新增的四旁林,區財政給予每株20元補貼。
推進林業“雙增雙減”工作。對經濟果林中推廣應用套袋技術、有機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區財政給予相應補貼。
十三、加強農業規劃保護,確保農業穩定發展
21、全區農業產業發展必須遵循本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為確保政府公共財政投資效率,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在農田規劃保護區內,因各類項目開發,涉及對原有農業基礎設施規劃調整的,需經區農綠局審核備案。
本意見自*年1月1日起執行,暫定實施三年,若上級政策發生變化,即作相應調整。中央和市級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同時遵照執行,財政補貼標準如有不同,按高標準執行。本區以前出臺的相關農業政策,自本意見執行之日起停止執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21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意见3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穷的网名163个
- 下一篇: 亲子阅读故事10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