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主义和长期主义的思考
短期主義和長期主義都有各自的代表人物,短期主義的代表人物有稻盛和夫,長期主義的代表人物有貝索斯、任正非。
有新聞記者采訪稻盛和夫時,提出想聽他的中長期經營計劃,他是這樣說的:“我們從來不設立長期經營計劃”,他認為不管計劃得多好,超出預想的環境變化、意料之外的事態的發生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會使得計劃被改變,而且目標越是遠大,人們在努力的過程中感到離目標很遠就會泄氣。所以稻盛和夫覺得制定當天的計劃、制定月度計劃、制定本年度計劃,把這些短期的事情做好就行,而不用去制定3年、5年之后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下長期主義代表人物的觀點。貝索斯要求自己的員工不要只看未來兩、三年的事情,而是要看到五到七年的事情,他說:“自己公司本季度的良好業績是三年前的努力和決策,如果你這樣思考,會影響你付出時間的方式、怎樣計劃和如何分配精力,你的能力將有所進步,很多事都能更完善。長期主義是一種需要自我訓練的紀律。”任正非有次采訪時說到華為再困難也要考慮長遠發展,要投資未來,比如華為鴻蒙系統,是早在2012年華為考慮到谷歌如果對其斷供的風險后就開始布局了,這是任正非的長期主義。
從上文來看,有人可能會糾結了,我們是應該是信奉短期主義,還是應該信奉長期主義?其實不用糾結,在我看來稻盛和夫的短期主義和貝索斯、任正非的長期主義只是殊途同歸而已,說到底他們是很好地把短期主義和長期主義結合了起來。關于這一點,稻盛和夫體現在長期地把短期的事情做好;貝索斯體現在制定影響長期發展的正確方向,然后圍繞目標分配資源、精力和時間;任正非體現在把短期事情做好的同時,花點時間和精力投資到長期的事情上。
現在我們只需要關心的是如何做好短期的事情和長期的事情,關于這個,我們可以把握好下面這幾個原則:
(1) 長期的事情講究的是細水長流
對于長期的事情,需要定期花點時間、花點精力來做,最好養成習慣,這樣會比較容易堅持下來。不一定說每天都花很多時間來做,就像基金定投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錢,但要堅持做,就能看到成效。
(2) 短期的事情說到做到
短期的事情比如日常工作,定好任務在哪天完成,就盡力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
當把短期主義和長期主義結合起來后,我們的幸福指數也會提高。在工作日,自己大部分時間還是花在日常工作上,但在工作時間的基礎上加了個“餐補學習時間”,就是把學習當成吃飯一樣,早起后花點時間學自己想學的,午飯后花點時間學自己想學的,一天工作做完后花點時間學自己想學的,“餐補學習時間”一天也就1個半小時左右,也沒花太多時間,養成習慣后感覺每天都有進步,然后睡前冥想10分鐘。打游戲、看電視劇這些休閑活動放到周末,這樣也不會影響短期要做的工作。如此,安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短期主义和长期主义的思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如何快速在GitHub上找到感兴趣的开源
- 下一篇: 金典训练数学八上电子版谁有,练习册我弄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