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和腾讯都拍《三体》,谁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文/風千語
編輯/吳不知
來源/銀杏財經(ID:yinxingcj)
人類的渺小就在于,當我們抬頭看星空時,看到的都是過去,太陽是 8 分 20 秒以前的太陽,仙女座大星系是 254 萬年以前的星系。
今天的人們憑借著科幻作品暢想未來,遙望宇宙,然而真正要將這種幻想具象化時,還是只能從過去的經驗中尋找可能。
9 月 2 日,Netflix 與三體宇宙、游族集團正式宣布將《三體》拍攝成劇集。主創團隊曾打造《權力的游戲》,當然也包括因為“爛尾權游”而被網友瘋狂寄刀片的編劇 David Benioff 和D.B.Weiss.
就經驗而言,這兩位編劇一對中國不了解,二沒搞過科幻。
就在 Netflix 宣布之前 1 個月,8 月 2 日,2020 年騰訊視頻年度發布會上,國內團隊拍的電視劇《三體》主創也紛紛亮相。
對于《三體》這個超級 IP 的改編,網上的聲音大致分為三種。
A:“我絲毫不認為外國人能將中國的東西拍好,尤其是涉及文化層面的東西。”
B:“Netflix 技術是過硬的,也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國內的話還是差一些。”
C:“恕我直言,誰拍都不看好。”
這個時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賺錢的超級 IP,遠到《山海經》,近到《三體》。
科幻題材制作一向是國內影視內容的硬傷,雖然《流浪地球》打開了一扇大門,但是并不意味著長期落后下來的差距就已經大大縮減了。
然而中國人寫出的經典,如果不能由中國人來拍好,將是一種遺憾,一如沒能將“花木蘭”傳揚全球,反倒讓迪斯尼搶了先機。
可是,無論粉絲如何三呼“不要拍攝、不要拍攝、不要拍攝”,改編已成定局。
幾度難產的電影版《三體》,或許說明了國內團隊對于科幻題材難度的某種低估,但國外團隊就一定能在“二向箔”來臨之前制作出一季劇集?
時間倒回 2015 年,劉慈欣得知獲得雨果獎時,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了《科幻世界》的副總編姚海軍,他被稱為“劉慈欣背后的男人”。
欣喜之余,姚海軍越想越覺得滋味難言,劉慈欣明明寫了那么多年科幻,那么多的作品,為何到了今天才廣為人知?
本以為是榮譽的高峰,后來的事實證明,一切只是開始,《三體》連帶著劉慈欣身后的一系列作品都紛紛迎來世界的目光。
電影《流浪地球》只是一個開始,《三體》的電影難產也只是一個開始,如今 Netflix 要拍相關劇集,更是一個開始。
正如劉慈欣在回應中所說的那樣,才剛剛簽完合同,未來的路很長,之后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一旦 IP 改編進入流程,資金分配,團隊組建,大綱確立……任何一點風聲都將是對粉絲想象力的一種降維打擊——這怎么和我想的不太一樣。
壹
關于“科幻大門”
豆瓣評分 3.3 的《上海堡壘》其實關不上中國科幻的大門,只是在《流浪地球》之后,人們就應該預想到,這條路本就不可能一帆風順。
當年以 10 萬人民幣買下《三體》版權的游族網絡,被外界看來撿了大便宜,如今更是《三體》系列小說全球影視劇改編權的唯一所有人,但是后來似乎更像是接了個燙手山芋。
想快速圈錢的影視圈,完全低估了這個 IP 的改編難度。
在宣布與 Netflix 聯合當日,游戲板塊走強的的情況下,游族網絡走勢卻一般,收盤上漲 1.56%。
短時間內,《三體》并沒有在股市上帶給相關行業太明顯的回饋,游族方面是因為電影難產也就算了,《三體》游戲也難產,騰訊方面則還是因為大家都還在國產科幻門外遙望。
2015 年 11 月,《三體》制作人孔二狗在微博以一張紅底白字的海報表示預告片真的在做,仿佛馬上就能上映一般,這一等就是無限期。
后來又發生了孔二狗離職、換特效公司等一系列的問題,然而粉絲們卻稱這種“難產”實為一種幸運。
宣稱靠情懷做事的孔二狗,或許是真的有情懷,在 Netflix 宣布拍攝劇集后,還轉發了相關新聞,只可惜評論里一直在追問他的“東北往事”。
作家兼編劇庹政告訴銀杏財經:“2015 年的時候,我接觸過拍《三體》的那一撥人,素材做好后,剪了一個版本,制片方不滿意,又請了一個導演再剪了一個版本,可素材還是不能達預期,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制片方也不敢拿出來,怕被罵。”
會被罵的不止游族,事實上,只要拿想象力開刀的作品,幾乎都會被嘲諷,何況是粉絲遍布全球的《三體》。
《流浪地球》大賣后,《三體》電影的制片方還曾在朋友圈自責拍得不成樣子,要拿出來更是十分不可能了。
在《三體》的“成功”路上,隨處可見外界的質疑和反對,幾乎很少聽到贊同的聲音,即使到了擅長大制作團隊的手里。
這時,有人說出了真正的擔憂,那就是真正悲觀的或許不是權游的爛尾編劇,而是由美國人來拍《三體》。
這樣的擔心不是毫無道理,因為美國人拍外國的東西,首先要滿足本土民眾對外國文化的想象,看看那些被怪化的《西游記》人物就知道。
由章子怡和鞏俐主演的《藝伎》到了日本本土,也遭遇了完全的水土不服,外來人拍本土東西不是一般的難。
對此,庹政卻有另一番看法,他說:“其實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而且在《三體》中,更重要的是感受一種‘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大境界,僅停留于某些主題不是那么重要,人在宇宙中本來就很渺小。”
此話并非完全沒有道理,劉慈欣也在采訪中表示,對于他來說,小說中的人物只是工具人,而塑造人物也不是他的初衷,這也成了很多人覺得“大劉不會塑造人物”的理由。
宏大的主題下,人物和文化主題的確渺小,但是影視作品是要投放到大眾當中謀取資本回報的,一旦有任何文化詮釋上的疏忽,很可能發酵成一場巨大的反對。
因此,與其說 Netflix 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不如說是有些無奈的選擇,畢竟 Netflix 才會砸重金,但期待就 duck 不必了。
即使是曾經表示對好萊塢之流黑白分明的慣性不看好的劉慈欣,由于選了自己喜歡的《權游》主創,也開始對 Netflix 的《三體》系列報以期待之詞。
貳
關于“單槍匹馬”
為了一句“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的出處,復旦大學教授嚴峰和高曉松曾在微博進行了幾輪口水戰。
可見,只要涉及到《三體》,哪怕只是一句話,大家也能較真到前所未有的田地。
寫小說是一個人的事,雖然今天的文娛產業鏈讓寫小說也變成了很多人的事,但一般意義而言,寫小說還是一個人的事,拍影視作品才是一堆人的事。
因此,文學作品或可由一人單槍匹馬提升到世界高度,影視作品卻沒有辦法,更多的時候,一個團隊也不行,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套用《三體》里面的一句名言就是:愿給歲月以科幻,而不是給科幻以歲月。
Netflix 拍《三體》如何,現在很難說,但是國內的電視劇版《三體》已經近在眼前,該劇 6 月開機,由企鵝影視、三體宇宙和靈河文化共同出品,主演為張魯一、于和偉等。
從海報中已經透露的角色如汪淼、葉文潔、申玉菲等來看,皆是第一部《地球往事》中的主要角色。
第一部難也不難,不難在于絕對沒有第二部第三部那么多的宇宙場景,需要的特效場景也不是那么多,難在于時代背景,這可能也是國外團隊拍第一季最大的難題。
因為即使是中國人,也很難講好那個時代的故事。
其實,這部電視劇雖然近日才官宣,但是早在 2015 年就開始籌備了。一位曾參與靈河文化《三體》電視劇劇本前期評估的工作人員告訴銀杏財經,當時市場流行大女主題材,那會兒放出科幻題材并不合適。
“我們最后給出的意見就是可以儲備,但是不急。”
劇版比影版幸運的地方,很大程度就在于沒有那么急,比起已經淪為“東北往事”的難產影版,劇版在 2020 年影視復蘇之際放出相關消息,還有想象空間。
“另外在科幻方面,白老板(《三體》劇版編劇白一驄)也不是毫無經驗,他 2014 年就制作過有科幻色彩的《暗黑者》。”
白一驄在業內也是小有名氣的編劇,早年主要涉足武俠題材,張紀中版《天龍八部》,聶遠版《雪山飛狐》等便是由他擔任編劇。
所以,也有網友對靈河表達了一定期待。
然而如一開始所說的一樣,影視作品不是憑一個人或單個團隊單槍匹馬就能做好的事情,在科幻這片園地,中國無論是團隊還是個人,都鮮有有經驗的前輩。
何況,《三體》不是《魔幻手機》那種科幻,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猜測和揣摩,改編版影視作品將承受的期待也會越來越多。
眾所周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對于這些劇版或影版的《三體》,無論是 NetFlix 還是國內團隊出品的,最諷刺的結果無非就是,最后的它們口碑還不如一群大學生玩《我的世界》游戲,玩出的《我的三體》。
叁
關于“降維打擊”
“大劉是一個天才。”這是很多讀過劉慈欣作品的人的共同感受。
然而在將這個天才的作品進行改編的路上,每一步似乎都在對讀者的想象力進行降維打擊。
先說《三體》的漫畫,由幻創未來、騰訊動漫、八光分和波洞星球出品的漫畫《三體》,2019 年 11 月 23 日上線于騰訊動漫,目前評分 9.2,這個分數在騰訊動漫上談不上高。
動畫方面,2019 年 11 月 20 日,B站公布了《三體》首支正式預告片,制片方藝畫開天透露,概念版預告片已經很接近正片風格,但并未最終定型。
其實在三體未引起如此大范圍的改編熱潮時,許多人就認為由于太多特效和幻想場景,動漫或許才是最適合呈現本故事的形式。
但動畫要涉及到的預算和成本同樣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這樣一個承載了太多期待的小說。
說好要毀就毀在自己人手里的《三體》,最終還是要借外人的手,其實從長遠來看,沒必要就執著于“毀”字,唯一不讓期待破滅的方法,或許就是將影視作品與小說分開些來看。
這些影視作品在稱為《三體》之前,起碼該成為一部稱職的科幻片,這樣才有后話可說。而不是像 2015 年的電影《三體》一樣,剪輯時連素材也不夠格。
像《星際穿越》這樣的高分科幻片,雖說不是人人都能看懂,但是首次以比較具象的方式展現了多維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碰撞。
對于科幻而言,光砸錢從來都是不夠的,它更需要在滿足人類想象的同時,又給予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
越是對《三體》以及科幻制作的難度進行解析,就越會發現這真是一塊“燙手山芋”。
但扔掉是不可能的,畢竟B站 UP 主文曰小強為了解說全書從各大電影中拼湊出的 80 分鐘畫面輕易就獲得了近 800 萬的播放量。
2016 開始啟動的《三體》舞臺劇,上座率也在 90% 以上;2019 年在喜馬拉雅上線的《三體》廣播劇,目前已獲得了 3742 萬的播放;三體天貓旗艦店也有了超過 3 萬的粉絲,店鋪主賣三體書籍及周邊產品。
《三體》能賺大錢嗎?確實能,潛力巨大,但是如果沒能改編好,將會流失國內大批潛在的科幻受眾,科幻大門也就依舊止于門前。
大家熱衷于幻想二向箔來臨的樣子,熱衷于幻想被降維后宛如水彩畫的太陽系,可是在進行影視創作時,首先就要對集體想象進行降維,因為每個人腦海里的未來和宇宙都有差別。
還原一個多數人認同的宇宙畫面,才是科幻影視作品需要做的。
而且在觀眾選擇了點進一個改編作品觀看時,就已經無意間錯過了腦海里原本的畫面,剩下的要么接受眼前,要么寫上評論“書里不是這個樣子”。
作品產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等待的過程中,或許其他題外話可以更精彩。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三體》,那就是當全人類在同樣的外部威脅面前顯得不堪一擊時,人們將會產生怎樣的矛盾或怎樣團結在一起。
那當所有人都在期待或質疑《三體》改編能力時,制作方又將產生什么樣的矛盾?又或者緊密團結在一起?
當然,話也不能說太早,畢竟誰也不知道“三體人”長什么樣,除了摘除大腦的“云天明”(事實上,云天明是帶著腦子去三體的),這或許也在暗示某種歸途:別帶腦子,會收獲更多。
參考資料:
[1].貴圈為何劉慈欣堅決不把《三體》交給好萊塢,卻對奈飛抱有信心
[2].你好天府你所不知道的成都,科幻之都那些事
[3].中國證券報 Netflix 出手要拍《三體》聚集版,游族網絡被追問《三體》游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Netflix和腾讯都拍《三体》,谁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三大技巧轻松识别U盘好坏
- 下一篇: LOL的VN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