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宋时期晋江曾氏“一门四相”传为佳话,这四位宰相都是谁?
原標題:兩宋時期晉江曾氏“一門四相”傳為佳話,這四位宰相都是誰?
北宋嘉祐二年(1057),來自眉州的蘇軾、蘇轍兄弟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來到汴梁參加科舉考試,并且兄弟二人同榜及第,一時間名動京城。盡管此后的人生際遇各不相同,但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在文學領域達到了極高成就,因此一同入選了“唐宋八大家”,還留下了“一門父子三詞客”的佳話。
位于西南眉州的蘇家是一連出了三位杰出的文學家,而位于東南福建路泉州晉江縣的曾氏則是在北宋、南宋各出了兩位官至宰相的優秀政治家,這四位宰相便是曾公亮、曾孝寬、曾懷和曾從龍。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人不但都位居宰執,還都十分長壽,去世時最年輕的一位也超過六十歲,最年長的一位更是達到了八十歲。
晉江曾氏首位宰相曾公亮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其父曾會官至刑部郎中。天圣二年(1024),曾公亮考中進士,接著先后在臨安縣、會稽縣擔任知縣。七年后,曾公亮被召回朝中擔任著作佐郎、秘書丞等職,在此期間通過廣泛閱讀積累了大量知識,這為他日后參與《新唐書》、《武經總要》等重要典籍的編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靠著豐富的學識和出眾的文采,曾公亮得到了宋仁宗的器重。慶歷、皇祐年間,他獲賜金印紫綬、管理三班院貴族子弟、出使遼國、擔任考官,經歷可謂十分豐富。至和元年(1054),曾公亮奉命前往鄭州擔任知州,由于在任期間善待民眾、嚴懲盜賊,一時間鄭州境內的百姓無不安居樂業,甚至晚上不必關閉門窗也絲毫不用擔心會被盜搶。
在地方上證明實力后,曾公亮被召回朝廷,以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不久后升任參知政事。嘉佑六年(1061),曾公亮正式拜相,由于熟知各種規章制度,同為宰相的韓琦時常都要向其請教。宋仁宗死后,曾公亮又先后擁立并輔佐了宋英宗、宋神宗。不過,隨著王安石掌權并開始推行變法,自感年邁的曾公亮選擇主動辭去了官職,最終于元豐元年(1078)逝世,享年八十歲。
曾孝寬乃是曾公亮之子,他生于天圣三年(1025),也就是曾公亮考中進士的次年。靠著父親的恩蔭,曾孝寬沒有參加科舉就被任命為桐城縣知縣。王安石變法開始后,曾孝寬積極響應,并因此不斷得到提拔。熙寧五年(1072),曾孝寬升任樞密都承旨,開創了文臣擔任此職的先河。后來,曾孝寬歷任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最終在被召回朝廷擔任吏部尚書的途中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北宋崇寧五年(1106),曾孝寬的孫子曾懷出生,靠著父親的恩蔭,曾懷早早踏上仕途,被封為金壇縣主簿。南宋建立后,曾懷逐漸積累資歷,于宋高宗紹興年間升遷至了江州知州。宋孝宗即位后,曾懷迅速得到提拔,數年之內便從知州升到了參知政事。隨著同為右相的梁克家遭罷免,曾懷一度成為朝中獨相。可惜的是,僅僅當了兩年宰相,曾懷便于淳熙元年(1174)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最后說說曾從龍,他是曾公亮的四世從孫,生于曾懷去世的次年,也就是淳熙二年(1175)。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曾從龍高中狀元,被任命為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不久后升任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開禧年間,曾從龍主動請求前往外地任職,于是被封為信州知州,他效仿先祖,將信州境內橫行霸道的戍卒全部依法懲辦,有力地整頓了當地風氣。
回到朝廷后,曾從龍被提拔為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后又升遷為了刑部尚書。宋寧宗在位后期,曾從龍短暫出任參知政事,但因為彈劾胡榘被貶到了建寧府。宋理宗即位后,曾從龍官拜資政殿大學士兼知樞密院事,不久后升參知政事,又奉命前往江淮、荊襄一帶檢閱兵馬,以應對在江北虎視眈眈的蒙元軍隊。
可惜的是,盡管曾從龍盡心盡力,但作為主戰派的他遭到了主和派的大力排擠,宋理宗迫于壓力只得將其召回。端平二年(1235),憂憤交加的曾從龍死于任上,終年六十一歲。作為晉江曾氏“一門四相”當中唯一的狀元,曾從龍的仕途卻因為南宋末年險惡的環境而遭受了巨大影響。
綜上所述,兩宋時期出了四位宰相的晉江曾氏的確稱得上人才輩出。四位宰相當中,最先拜相的曾公亮無疑是最為德高望重,也是最具能力、最有作為的一個。不提他擔任宰相期間對國家的治理、對社會發展的促進,光是參與編撰《新唐書》、《武經總要》等典籍,其功績就已經完全值得認可了。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两宋时期晋江曾氏“一门四相”传为佳话,这四位宰相都是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注意力不集中?幼师用这8个游戏,妥妥的(
- 下一篇: 靠努力还是天赋?何帮不同类型的孩子发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