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图像传感器——闪烁(flicker)现象
一、概述?
????????閃爍(Flicker),通常發生在室內場景,曝光時間設置如果不是光源能量周期的整數倍,則圖像不同位置處積累的信號強度不同,并呈周期性變化,這是單幀圖像的情況。在視頻序列上,如果滿足一定條件,視頻會出現條紋模式在垂直方向上緩慢移動。
二、形成原因
1、光源
????????雖然現在大多數熒光燈都配備了逆變器,但是老款的熒光燈每秒會閃爍100或120次。而越來越常用的LED光源和指示牌的閃爍速度更快,高達每秒數百或數千次。這種由閃爍所導致的亮度變化可能會對影像造成不良影響。
?
2、CIS工作方式
? ? ? ? 閃爍的形成原因與CMOS sensor 滾動曝光(rolling shutter)的工作原理相關,并且受交流電的頻率影響。CMOS圖像傳感器——工作原理_滄海一升的博客-CSDN博客_cmos圖像傳感器工作原理CMOS圖像傳感器的曝光與讀出https://blog.csdn.net/qq_21842097/article/details/117668852
????????對于同樣的積分時間t,sensor不同位置處的像點開始積分時所處電信號的相位不同,所以同樣時間t 內能夠積累的光子數也不同。
flicker 的本質是像素曝光起始點相對交流電的相位關系在不斷變化。這個問題不僅存在于一幀圖像內部,在幀與幀之間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三、工業、交通場景下的問題
????????智能交通領域常會遇到拍攝交通信號燈的需求。大部分信號燈直接使用220V市電供電,因此會存在10ms的光能量周期(美國是110V,周期8.3ms)。偶爾也會有信號燈廠家偷工減料,使用半波整流器件將電頻率的負半周過濾不用,這就導致信號燈每亮10ms之后就會熄滅10ms。雖然人眼看不出來,但sensor看的非常清楚。
????????由于信號燈存在10ms的明暗周期,當sensor曝光時間很短時,就會遇到某一幀圖像里信號燈碰巧全都不亮的尷尬場景,如下圖所示。
????????
?????????
????????一般在晴朗的夏天,sensor曝光時間可能會需要短于1ms才能保證畫面不過曝,此時遇到信號燈近似熄滅的概率已接近50%。而在夜晚則曝光時間通常需要大于10ms,所以不會遇到信號熄滅的問題,相反會遇到信號燈光太強以致sensor過飽和,全部信號變成白燈的問題。
????????除了紅綠燈之外,很多汽車上使用的LED大燈或者信號燈也是有頻率的,而且平均點亮的時間(占空比,duty cycle)可能更短,如下圖所示,這種情況sensor抓拍到LED(信號)燈熄滅的概率會更大。
?
四、解決方案
1、 合理設置曝光時間
? ? ? ? 前面已經到flicker現象的形成原因,所以我們可以將曝光時間設置為光源能量周期的整數倍。
????????以電頻率50Hz為例,如果sensor 工作在25或50fps(frame per second),則幀頻率剛好與電頻率同步,每幀圖像的flicker 表現(明暗位置)與上一幀完全相同,所以明暗條紋在視頻上是靜止不動的。如果sensor工作在30或60fps,則每幀的flicker與上一幀會產生固定的相移,視頻上的明暗條紋圖樣會在畫面垂直方向上緩慢移動。
????????在室內,為了避免工頻閃爍,曝光時間應設置為光源能量周期的整數倍。在中國,光源能量周期為10ms(交流電周期的1/2),在美國則為8.3ms,調整曝光時間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2、斬波(chopped)曝光
? ? ? ? ,針對工業、交通等場景下的flicker問題,有人提出了斬波曝光的工作模式,其原理是把正常曝光所需的曝光時間(比如1ms)分散到11ms的固定時間間隔內執行,通過多次短暫曝光的效果累加實現1ms等效曝光時間,且能保證采樣到信號燈最亮的時刻,如下圖所示。
????????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增大了捕捉到光源點亮的概率,但是由于捕捉的時間短,所以畫面上信號燈的亮度會比正常的要弱。所以這種方法并沒有完美解決問題,只是一種緩解(mitigation)的方法。?有的CIS也會提供flicker mitigation的功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MOS图像传感器——闪烁(flicker)现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手机百度输入法的用户体验
- 下一篇: 转 list三种遍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