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成为首登《巴黎评论》的中国作家他谈了些什么?
原標題:余華成為首登《巴黎評論》的中國作家 他談了些什么?
最新一期的《巴黎評論》發表了對作家余華的專訪,這是中國籍作家第一次登上《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余華的訪談刊登在“小說的藝術”的第261期,由著名譯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采寫。白睿文也是余華《活著》英文版的譯者,他在這篇訪談中講述了與余華的初相識經歷:“二十多年前,當時還是一名大學四年級學生的我聯系余華,尋求將《活著》翻譯成英文的許可。我們最初的通信是通過傳真機進行的,我仍然記得,當我收到翻譯他小說許可消息時候的興奮之情。”
截圖自《巴黎評論》
在這篇訪談中,白睿文形容余華是一個頑皮、敏銳、智慧的人。他從余華做牙醫時期開始問起,內容既涉及余華的早年寫作經歷、文學師承以及文學觀,也有對于《在細雨中呼喊》《活著》《兄弟》《文城》等具體作品的追問。
余華也坦誠地分享了許多他的生活經歷,比如他說自己寫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甚至“不知道如何斷開一個段落,要在哪里加引號”。
余華說,最重要的是,當時他只能在晚上寫作,“我住在父母的一棟單間房子里,靠近一條小河……冬天很冷,那時候家里都沒有衛生間,要走五六分鐘才能找到廁所。幸運的是,當其他人都睡了的時候,我可以自己跑到河邊,往河里撒尿。然而,當我累得寫不動的時候,我的雙腳就會麻木,我的左手也會凍僵。 當我搓著手時,感覺它們屬于兩個不同的人——一個是活人,另一個是死人。”
他還講了一些他與莫言、蘇童等好友的趣事。2003年,余華受邀前往愛荷華,但在那里什么也沒寫出來,“在愛荷華,每天的生活就是……吃。蘇童決定他要搬到那里去寫作,是的,他寫出了一個短篇。莫言也去了,以為他能待一陣子,但是十天后就回去了。那里太小了。要不是我老婆和兒子跟我一起去了,我可能也提前回去了。”
據悉,《巴黎評論》1953年創刊于法國巴黎,后編輯部遷到美國紐約,并持續出版至今。“作家訪談”是《巴黎評論》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欄目,因為是季刊,一年只刊登四篇左右作家訪談,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大部分重要作家,其中包括三十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余華是《巴黎評論》采訪的第261位作家。
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蔣慶 編輯 曾琦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余华成为首登《巴黎评论》的中国作家他谈了些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诗词鉴赏】古人是如何看雪的?有关对雪的
- 下一篇: 星球重启人工岛搬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