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个县交换1个县,山东省的2个县,为何划给了河南省?
原標題:2個縣交換1個縣,山東省的2個縣,為何劃給了河南???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山東省與周邊各省之間的區劃變遷,例如山東省與河北省之間的區劃調整。今天,我們聊聊60年代,河南省與山東省之間的區劃變遷。60年代中期,山東省的范縣,劃入了河南省管理。同時,河南省的東明縣,劃入了山東省管理。那么,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區劃變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河北省與山東省之間的區劃變遷。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四川省、貴州省的基本框架。在元朝統治時期,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江浙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明朝統治時期,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格局。
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浙江省、福建省等等。17世紀中期,清朝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勢力,確立了對各地的統治。清朝對各省的區劃進行了各方面的完善和調整,最終,形成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格局。
河南省、山東省都屬于北方省份,而且是相鄰省份。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曾經專門設立了河南山東總督,田文鏡全面負責河南、山東兩個省的各方面事務。河南省的東北部與山東省的西部相鄰,兩省之間在很多方面非常接近。例如在治理黃河的問題上,兩省之間屬于互惠互利的關系。
金堤河是黃河下游地區臨黃堤與北金堤之間唯一的排澇河道,承擔著豫魯兩省5市12縣5047平方公里的排澇重任,全長158.6公里。從清朝末期開始,金堤河兩岸的很多區域,造成地形高低不平,串溝縱橫,旱澇沙堿多災并存,不淹就旱,年年有災,百姓們苦不堪言。
但是,從當時的大環境來說,已經只剩下半口氣的清朝,根本無力治理河流。1912年,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復雜局面。各地軍閥相互進攻,尤其是河南、山東等地,成為了各地軍閥爭霸的主戰場之一。軍閥們當然不會治理各地的河流,因為對于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在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花園口大堤被炸開,黃河水經淮河入海,金堤河一度失修。
1946年,堵復花園口,黃河歸故道以后,金堤河復起,擔當抵御黃泛的屏障作用。但是,由于長時間的荒廢,金堤河出現了各方面的問題,例如河堤崩塌、河道需要重新挖掘等等。一直到40年代末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階段。我國開始騰出手來,治理各地的河流、湖泊。
例如治理黃河、治理淮海、治理洪澤湖、治理松花江等等,都是50年代開始的大型工程。1952年,平原省被撤銷以后,長垣縣、清豐縣、南樂縣、濮陽縣、東明縣等5個縣,劃入了河南省管理,分別隸屬于河南省的安陽、新鄉、開封等幾個專區管理。當時,河南省的東北部與山東省的西部相鄰。
當年,為了治理金堤河,山東省在范縣等地,連續修建了4道大壩和1座發電站,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但是,1962年之后,由于暴雨連續等諸多問題,金堤河出現了河堤破損、洪水蔓延的情況。以災情最重的壽張縣張秋鎮為例,水位最深的區域,水深超過了8米。洪水倒灌、頂托,使支流澇水成災。澇堿相隨,澇水下滲,抬高了地下水位,又加重了三角地帶鹽堿化的發展。
金堤河屬于黃河支流,覆蓋了河南省、山東省的交界各縣。治理金堤河已經刻不容緩,但牽扯到了河南、山東兩個省。在人力物力的調配上,很難做到統一調配。為了解決金堤河泛濫的問題,河南省與山東省之間,出現了一系列的區劃調整。首先,1964年,山東省的壽張縣被撤銷。壽張縣在金堤河以南的幾個鄉鎮,劃入了范縣管理。壽張縣在金堤河以北的幾個鄉鎮,劃入了莘縣管理。
與此同時,范縣在金堤河以北的幾個鄉鎮,也劃入了莘縣管理。壽張縣、范縣在金堤河以南的各個鄉鎮,組成了新的范縣。歷經這一輪區劃調整以后,新組建的范縣,形成了比較狹長的格局。山東省把新組建的范縣,劃入了河南省的安陽專區管理。范縣的老縣城在金堤河以北,成為了河南省在山東省境內的飛地??h城周圍的金村、張扶村等幾個村莊,隸屬于范縣管理。
更外圍的櫻桃園鄉,隸屬于山東省莘縣管理。因此,出現了“奇怪奇怪真奇怪,縣城設在省界外。山東省有個河南縣(范縣),河南縣有個山東鄉(櫻桃園鄉),山東鄉有個河南村(金村),河南村住著個山東人”的說法。同時,為了彌補山東省的損失,河南省開封專區的東明縣,劃入了山東省的菏澤專區管理。
1964年4月4日,山東、河南兩省提交了《關于將范縣壽張兩縣金堤以南地區劃歸河南省的交接工作報告》,認為:“為了有利于金堤的防守,將跨堤和緊靠金堤南根的豆虎店、子路堤、侯李莊、明堤、臨河、大寺、關門口、趙臺、李堤、孟樓、仝堤、南臺、劉垓等13個村莊仍留歸山東省管轄;將金堤北的范縣縣城和金村、張扶村劃歸河南省管轄。
范縣劃入河南省管理以后,出現了管轄范圍比較狹長、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從當時的交通、通訊水平來說,確實有限。為了加強對范縣東部地區的管理,1973年,河南省在范縣的臺前鎮,設立了縣級辦事處。1978年,出于實際管理的需要,以臺前鎮為核心,組建了臺前縣。因此,山東省劃入河南省的區域上,先后形成了2個縣,分別是:范縣、臺前縣。
范縣的老縣城留在了山東省境內,范縣一直想重新建立一座縣城,由于經濟實力有限,重建縣城的計劃一再推遲。直到90年代,隨著范縣經濟持續發展以后,1996年,范縣開始在金堤河以南重建縣城。很多當地人稱之為“老縣城,新縣城?!蹦壳?,范縣的老縣城仍然留在金堤河以北,隸屬于河南省,屬于河南省的一塊飛地。
為了治理金堤河,濮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例如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等等,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為了解決金堤河下游存在的內澇問題,濮陽市先后完成了范縣十字坡溝、孟樓河和臺前縣劉子魚溝、岳魯溝等10座防洪除澇閘站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金堤河下游支溝口排澇能力,扭轉了金堤河流域“大雨大災,小雨小災,沒雨旱災”的被動局面。
最后,我們聊聊濮陽市的組成部分,非常有特點。清豐縣、南樂縣和濮陽縣,是1952年從平原省劃入的。1964年,山東省范縣劃入河南省管理。1978年,河南省在范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臺前縣。截止80年代,濮陽市各個縣的框架,基本形成。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2个县交换1个县,山东省的2个县,为何划给了河南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孙尚香跟了刘备三年,为何一直没有生
- 下一篇: 原创:西晋消灭东吴时,哪些吴国将领战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