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创业者档案12:吴皓的零号线
http://mag.china30s.com/4072.html
創業者:吳皓
創立公司:零號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個人微博:http://weibo.com/wuhaoyousong
公司微博:@零號線電子商務
認識吳皓是通過一次項目評審,聽了他對項目的陳述,我問了幾個感興趣的問題,他給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思路清晰、善于傾聽、又有自己的堅持,熱情與淡定這兩種比較矛盾的特質在他身上平衡得很好,是一個你愿意結交的人。第一次見面之后我很冒昧地發了郵件給他約訪談,他一口答應了。我內心其實很忐忑,因為知道創業者有多忙,覺得占用他們時間挺有心理負擔的。最近吳皓的項目忙著上線,非常忙,但他如約在一周之內發回了訪談內容,并在郵件中說“作為一個創業路上的選手,希望我的這些還不能證明一定正確的心得可以幫助到準備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朋友們。”讓我再一次被他的守信與真誠感動。
個人經歷?
教育背景:2003年東南大學畢業,工作3年后赴澳大利亞留學,2008年獲Edith Cowan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院碩士學位。
個人性格描述:韌性極強,韌從字面理解,“有柔軟度卻不易折”。
柔軟度:小時候長輩評價不適合經商,因為心太軟;工作后被傳統商人出生的老板評價為心太軟,不懂得商場應有的狡詐,缺乏殺氣。究其原因,或許是太愿意換位思考,會在充分思考對方立場并適當照顧對方感受后表達觀點或決策。這個不適合傳統意義上“生意”的性格特點也許恰恰符合了互聯網行業的一個要素,就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不易折:做過一份VC提供的職業素養測試,其中最突出的一項是抗壓能力,滿分10分。究其原因,自我分析是對未來規劃的時間跨度比一般人要長。所以也許在一般人看來“全部完蛋了”,對于我來說只是“這個環節搞砸了”,后面的還要努力。因為想的遠一點,所以希望也會久一點。
?
訪談問題
1、創業之前的經歷?
最早的工作經驗是在一個初創的財經網站,是最早的兩個員工之一,最終公司被收購。過程中知道了自己缺什么;
出國后和許多留學生一樣,經歷了辛苦的打工,經歷了文化的沖擊,經歷了對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反思。過程中知道了自己要什么;
回國后的職業經理人生涯,全程操作了一個新模式的互聯網公司從起步,到擁有同行業數一數二的業務規模并完成了首輪美元融資的全過程。過程中知道了自己應該如何實現自己要的。
仿佛有些對應哲學里的三個經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要到哪里去”。至此,就我個人而言,該想明白和經歷的幾個要素已經基本具備。
2、創業的動因是什么,為什么會是零號線而不是其他項目?
在澳洲留學時,曾經和我的導師用并不地道的英語探討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深有共識的一點是,整個世界的電子商務發展,都在強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碰撞和對抗,但電子商務誕生之初的一個樸素的理念,是通過虛擬技術的手段來更好的延展實體經濟。從這個角度看,尤其在需求頻次最高的生活消費及服務領域,“電子商務手段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探索還并不發達。
若干年后的今天,這種虛擬經濟輔佐實體經濟的理念有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O2O。
零號線的理念就是搭建區域性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間的橋梁,說大了是做區域性生活消費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說小了是做實體商家和互聯網用戶間的潤滑。因為實體經濟的經營者無論從設施、管理方式、綜合素養等諸多方面都和電子商務領域有著巨大的溝壑,所以這個橋梁并不好當。也正因此,如果能夠很好的潤滑,橋的兩端爆發出的需求(消費者、實體商家)都會是驚人的。我們希望的是,普通消費者專注于享受,實體商家專注于產品,中間的服務由我們提供。零號線的定位是提供服務,我經常開玩笑的和團隊說,我們以后要繳的爭取都是營業稅,我們盡量不碰增值稅。
3、Milestone:有沒有一(幾)個人/一(幾)件事情對你造成很深的影響,成為你下決心創業的關鍵因素/關鍵瞬間?
關鍵詞:創始人基因
在此前職業經理人的階段,我是用做自己公司的心態在做職業經理人,所以坦白說這段經歷給我帶來的物質回報真的少的可憐,遠沒有外人認為的光鮮。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我會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給企業過冬,可以連續半年不拿一分錢工資。但這些努力在和公司老板諸多理念的摩擦中卻顯得那么的無力。我一直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對錯,只有立場不同。理念這個東西,也沒有對錯。所以當理念不一致時,雙方都會很掙扎,因為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基因永遠是老板的基因”,這一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觸動。所以職業經理人如果無法轉變創始人的理念,只有兩個負責任的選擇,一個是適應并從靈魂深處真正認同這個理念,一個就是選擇離開。當然,值得欣慰的是,至少在自己負責的階段,成功的將企業規模做到了業內翹楚,并且完成了首輪融資。這個時候離開,對自己,對企業,也算有了一個交代。
可以說,基因層面的不匹配,是我選擇從職業經理人位置離開的主要原因,而真正促使我下決心走上創業這條痛并快樂著的道路的,則是我的團隊伙伴們。
關鍵詞:團隊是一切
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項目創始人的蛻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首先,你失去了平臺的依托。很多職業經理人創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并且越是大的平臺出生的職業經理人痛苦越大。其次,你可能變回光桿司令。但當我和幾個團隊伙伴聊到這個話題時,出乎我意料的是,這些伙伴當即表示,寧愿大幅降薪也希望追隨我一起。在那個瞬間,我真正下定了決心。一直到今天,很多外界的人都以為我是高薪挖走了那幾個優秀的員工,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所有人的平均薪資降幅,都在30%以上。如果考慮到福利的差別,和到新的城市工作生活的成本,很多人的物質回報其實是腰斬的。此外,在我們完成首次融資前,團隊伙伴還需要承擔夭折的風險。而這些在很多領域比我要優秀的多的人,如果換一個平臺,薪金都可以輕松的翻倍。
對待團隊,曾經很多人評價我過于信任,但“信任”卻恰恰是我的人生哲學。如果對待一個人或者一件事,可以選擇信任也可以選擇懷疑時,我一定會選擇信任。因為如果信錯了,我會在這個人身上或者這件事上吃虧一次。而如果我傳遞的是懷疑,我損失的會是一群人或者一系列的事。我可以質疑,但不會懷疑。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我會當著對方的面提出,甚至辯論,后者卻是在身后傳遞負面的情緒。
正是這樣的信任,讓我在做好了“失去有了規矩和影響力的平臺、變回光桿司令”的心理準備時,收獲了一份最大的禮物——追隨我這個人而非某個項目的“團隊”。這也給了我最大的信心。
4、?最初的商業計劃和現實的商業實踐相比有什么變化,有沒有意料之外的收獲或者損失,做零號線的愿景是什么?
其實調整還是比較大的,這也是互聯網項目的一個特點——快速迭代,在過程中完善。但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很多創業圈里的朋友經常和我抱怨,說很多投資人過分追求計劃性——挑剔的計劃書,挑剔的預測表。抱怨說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太多的東西無法量化。說其實只要規模起來了,自然后續的運營也好盈利模式也好,都會步入正軌。
可在這一點上,我并不這么認為。經歷了這些年的坎坷和摸索,我總結出了一個心得:哪怕今天的計劃下個月就變了,也不代表因此就可以沒有合乎邏輯的計劃。計劃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很多創業者面對投資人可以天花亂墜說上一天,但絲毫不代表想明白了。寫出一個經得起推敲的商業計劃,描繪出一個財務模型,甚至能通過圖表和公式推演,才證明認真思考了??梢源_定的是,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當初的預測有很多瑕疵甚至回頭看時覺得很天真的成分,但也因為有了這個過程,使得我們可以準確的復盤,可以準確的把握自己在這條路上走了多遠,停在了哪里,要往哪里調整方向,代價是多大。而千萬不能創業創出了一筆糊涂賬,永遠在憧憬明天中做夢。我常會說兩句話,第一句是創業者就要不怕死。第二句我認為更重要:就算死也要知道是怎么死的。
5、?描述自己典型的一天如何度過?
?經常和人開玩笑,說創業真的是拖家帶口一波流。創業改變的不僅僅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整個生活方式。每天早上,不管前一天加班到多晚,我都會和普通員工一樣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久刻於紩o大家煮咖啡,咖啡機和咖啡豆是不會用公款的,是我個人送給團隊的福利。中午會和大家聊聊業內的話題,以及我們這個年齡層次的話題。傍晚的時候,我太太會給大家帶來一些自己手工制作的糕點,加班的話,我太太會給大家做晚飯,這些也都是我個人給團隊的小福利。涉及到和外部環境比如政府機構等的接觸,一般我會自己處理,不讓這些因素干擾團隊其他成員的工作。這些工作通常會有突發性,會花費不少的精力,所以真正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會在晚上。創業初期難免頻繁的加班,一般情況下,我會是最后一個離開公司的。在我看來,這一切代表的是一種態度。身體力行遠比言語的說教要有效的多。
6、?請介紹一下團隊情況,對于創業團隊的一些經驗分享,好的壞的經驗都可?
前面有說到團隊是一切,以及信任可以收獲團隊。具體來說,我們團隊認為帶隊伍很難,也可以很簡單。盡早確定團隊的基本共識很重要。我們團隊的共識最核心的有幾點:
(1)、有事臺面說:背后的抱怨是一個團隊崩潰的最大的原因。臺面上的爭執臺面了,而在背后,核心成員之間一定要相互補臺而不能相互拆臺。
(2)、實話實說,勇于擔當:一個謊言會帶來無數的謊言,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錯就是錯,天大的錯都不要隱瞞。我在開始的時候就和團隊說過,如果你們中的任何人,做錯了什么事,千萬不要隱瞞,哪怕這個錯誤大到可以讓我們破產。我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們不接受謊言。因為謊言會帶來推卸責任,帶來政治化的人際關系,并且這種風氣還容易快速蔓延。
(3)、千萬不能雙重標準,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創業者,以身作則永遠比動人心魄的演講要重要。很多創業者對待別人時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別人守規矩,可自己卻總有理由帶頭破壞規矩,這樣的雙重標準是可怕的。
(4)、清晰的價值觀對創業期團隊來說比制度要有效的多:創業初期,成熟企業的流程和制度需要不需要,要做到多細,是一個很多人討論了很久的話題。但在我看來,對于創業企業,比事無巨細的規章制度更重要的,是確定清晰的且不復雜更不模棱兩可的價值觀。世界上的事都有正反兩面,遇到一個事情就討論一次,很可能會因為具體問題的不同而做出前后矛盾的判斷,這樣會使得判斷的過程效率低下,還可能滋生雙重標準。因此,確定價值觀的過程就是取舍的過程。創業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不能不解讀,但通過復雜的規章制度過細解讀則不利于快速發展,所以解讀問題的標準就尤為重要,價值觀就可以扮演這樣一個標準。當遇到問題時,價值觀可以快速幫助團隊內的成員間建立共識和取舍的標準。對于創業團隊而言,價值觀是凌駕于組織架構之上的,即便是創始人也絕對不能違反。當然,隨著項目的成熟,價值觀也不能替代后續制度化管理的跟進。
我們認為,做到這四點,團隊從基因層面會比較穩定,并且會自動排斥不合適創業的人,吸引志同道合者。
7、?簡單介紹一下競爭情況
有很多競爭,但競爭是好事。朋友可以讓自己成長,但對手才是能讓你登頂的人。
8、?目前面臨的困難有哪些,如何克服的?
企業有了資金要快速發展,最困難的就是人了。作為一個新公司,又身在一個二線城市,如果找到和吸引優秀的人才的確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獵頭用不起,更不能靠拼工資吸引人。相信所有互聯網創業者在暫時解決了資金問題后都會遇到一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團隊里人人都是HR。能利用個人能力挖墻腳的挖墻腳,能利用微博招聘的發微博,能到校園里找校友的找校友??傊稽c,放低身份,從零開始。
招到人還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招到合適的人。在這個過程中,陸陸續續會有人因為種種原因離開這個團隊。這個過程中,有措手不及,有挫敗感,有失望,但卻不能有抱怨,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那些離開的人有他們的追求,我們只能祝福他們,然后做好自己。
9、?關于與VC打交道的經驗分享
和VC打交道,首要的一點是做足自己必須做的功課。很多創業者也許是看多了傳奇故事,總覺得只要有機會遇到貴人,海闊天空15分鐘就能搞定風投也不是不可能。但事實卻是,這樣的15分鐘下來,也許被打擊的體無完膚。上面講到了計劃,如果自己對自己要做的事還沒有琢磨明白,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那么又憑什么能要求VC把錢放心的交給你呢?最早的時候,我也找過財務顧問,可后面的經歷告訴我,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只有靠創業者自己。
其次是要珍惜每一次和VC溝通的機會。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VC也會因為背景的不同文化的不同而對同一個項目有不同的看法。2010年底時,我背著雙肩包穿梭于上海各個VC的辦公室間,最多時一天去過四家VC,重復重復再重復的講一個自己思考過無數次的計劃,結果后面的三天失聲的話都說不出來。過程中數次被打擊過,甚至被好幾次被嚴重質疑,這其中還包括一兩個頂尖的基金的合伙人。這個時候,換位思考的習慣和抗擊打能力幫了我大忙。VC界無數的精英,把他們寶貴的經驗轉化成了一個個或委婉或尖銳的問題,拋向我的故事,很多次都提出了一些我此前忽視的盲區。創業者必須去換位思考,為什么別人會質疑,如果這個質疑是你并沒有想明白的,千萬不要硬著頭皮去辯解。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計劃的思路會愈發的清晰。當然,如果你沒有仔細計劃就指望VC幫你完善一個經不起推敲的模型,是激蕩不起這些每天看無數商業計劃的精英的興趣的。在成與不成之間認可與不認可之間的商業計劃,最適合通過與VC的溝通而不斷完善。
此外,如果成功的打動了VC,之后還有一大堆的流程要走。這個過程中也要換位思考的幫VC想一下。創業者必須要擠出時間去學習VC的游戲規則。比如,VC投資的一些常規條款和流程,比如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等。這樣即能節約VC的精力,更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特別要提到的是法務。很多草根創業者,尤其是學生創業者也許對公司法和常規的工商流程都不熟悉,真的會讓VC想幫都不知道如何去幫。在這些方面,創業者不要過多寄望于VC,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VC,可VC面對的可能是上百個項目。
最后,如果開始了和VC的合作,是一家人了,一定要彼此坦誠,有話臺面說。創業者在初期遇到問題非常正常,VC,尤其是投早期的VC其實也都有心理準備,也都有很多的經驗可以來幫助創業者。但很多創業者,包括我自己在最初時,也會擔心某些方面的問題會讓VC失望。其實恰恰相反,如果不把問題暴露出來,VC才會真的失望?;氐缴厦媪牡竭^的我們團隊建設的幾點,其實對和VC的相處一樣試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三明治创业者档案12:吴皓的零号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ayui数据表格分页无法正常显示
- 下一篇: 计算机组老师颁奖词,获奖教师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