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管理PV,AC,EV
PV(Planned Value):計劃值
AC(Actual Cost):實際成本
EV(Earned Value):掙值。實際完成的工作
進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EV-PV(SV>0,進度超前; SV<0,進度落后)
成本偏差:CV(Cost Variance)=EV-AC(CV>0,成本節約; CV<0,成本超支)
進度績效指數:SPI(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EV/PV(SPI=1, 進度與計劃相符; SPI>1,進度超前; SPI<1,進度落后)
成本績效指數:CPI(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EV/AC(CPI=1,資金使用效率一般;CPI>1 成本節約,資金使用效率高;CPI<1,成本超支,資金使用效率低)
BAC(Budget At Completion) : 成本預算,即成本基準。
EAC(Estimate At Completion) :完工估算成本?,F有效率的完成成本。
ETC(Estimate To Complete) :完工尚需估算。
EAC = BAC + AC–EV= BAC- CV(當前出現的偏差被視為非典型特例,而且項目團隊預計將來不至于出現類似差時)——舊的總成本 + 多出來的成本 = 新的總成本
EAC = BAC / CPI(當項目完成 15%~20% 時,CPI 相對穩定,可以用來估算 EAC)
EAC = ETC + AC(以往績效表明原有估算假設有重大缺陷,或者由于情況改變,原有假設不再適用時)
TCPI 完工績效指數 剩余預算每單位成本所對應的工作價值
基于 BAC 的公式 : TCPI = (BAC-EV) / (BAC-AC)——剩余數量 / 剩余舊成本 = 剩余成本中的單位數量
基于 EAC 的公式:TCPI = (BAC-EV) /( EAC-AC)——剩余數量 / 剩余新成本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进度管理PV,AC,EV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基于ensp的网络设计【实现网络互联、限
- 下一篇: 网络互联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