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后勤模块实施攻略—SAP在生产、采购、销售、物流中的应用》——3.3 MRP结果评估概览...
3.3 MRP結果評估概覽
企業可通過多種方式來評估MRP運行的結果,對結果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各種異常情況,并作適當的調整。本節主要說明各種評估的方式。
1 . MRP評估的必要性
MRP評估需要MRP控制者這一角色,MRP評估的必要性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1)企業業務中的異常情況
企業業務操作中異常的情況很多,譬如應該在2月10號采購某批原材料,但是結果一直未采購或是供應商未送貨,又如某個產品的BOM未維護,導致未展開下階原材料的相關需求,對這些異常情況,需要評估才能夠及時的發現,并調整,這樣才能保證MRP的正常運行。
(2)MRP自身的局限性
MRP作為一種計劃運行的方法,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MRP運行結果是基于無限產能,因此或者需要在系統外對主生產計劃(MPS)進行排程,或者運行完MPS(MRP)后,對工作中心負荷(Work Center Load)進行評估,通過比較工作中心的能力(產能/Work Center Capacity)和已分配的生產訂單、計劃訂單,當工作中心的負荷超過了工作中心的能力,則應增大產能(如加班)或者應該調整生產訂單、計劃訂單的執行時間。
常用的對工作中心負荷評估的事務代碼從CM01到CM05,工作中心評估對應的區域菜單的事務代碼為CM00。
如果希望評估產能也包括計劃訂單,在MRP運行參數“Scheduling”中選擇“lead time scheduling and capacity planning”
SAP ERP中工作中心評估的工具略顯粗略,要實現更加細致、靈活的要求,需要采用高級排程軟件APO(APS)等解決方案。
同時MRP運行并不是基于當前物料供給得出的最優結果,完全是至上而下,輸入產成品的需求數量,然后通過MRP運行,得到MRP運行的結果,即半成品、原材料的采購申請、計劃訂單等,如果半成品、原材料無法供給,就給出例外消息,并不會自動調整。
因此對MRP的結果的評估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閱讀MRP例外消息以及查看MRP的各種報表來及時發現各種業務異常,如可能缺料的情況以及多采購的情況,并及時做相應的調整。
2 . MRP評估的角度與指標
MRP結果使用如下四個工具來進行評估:
供給/需求清單(Stock/Requirement List)—是指在一個界面中查看到一個物料的供給、庫存、需求數量、日期以及可用量,這樣可以直觀地了解一個物料是否會缺料,是否會多生產。
覆蓋范圍(Range of Coverage)或(供應天數)—覆蓋范圍、供應天數、覆蓋天數的意思基本相同,通過查看物料的覆蓋范圍來評估物料的可用天數(供應天數),可用天數過低代表可能會導致缺料情況發生,過高又說明有庫存積壓的風險。
SAP中覆蓋天數的計算有兩種邏輯。
邏輯1:可用庫存何時將會被消耗點。
當前可用庫存為250個、明天需求50個、后天需求100個、大后天需求150個,則在大后天物料將不可用,因此可用庫存可覆蓋需求的天數為2+(250–50–100)/150= 2.67天,即當前可用量(庫存+供應)只能覆蓋2.67天。系統提供了三個覆蓋天數的指標,三個指標有著不同的可用庫存的計算方式,指標1中可用數量即為當前庫存數量,指標2和指標3可以考慮過各種類型的供給,具體是通過事務代碼OMIL定義可用庫存的計算方式,哪些供應(生產訂單、計劃訂單等)納入到可用庫存的計算中。
邏輯2:等于當前可用庫存數量/日需求數量的算術平均數。
當前可用庫存為250個,下一周的需求如上面所示(明天需求50個、后天需求100個、大后天需求150個),則下一周的日平均需求等于300/5等于每天60個,因此覆蓋天數等于250/60=4.16天。
例外消息評估—例外消息是MRP運行過程中,系統自動產生的消息。有數十種例外消息,不同的例外消息代表不同的業務情況,譬如某個原材料可能缺料,因此對例外消息的評估是MRP控制者必須要做的日常工作。
需求追溯和訂單報表—指追溯原材料的供給是由哪一個半成品觸發的,半成品的需求又是由哪一個產成品產生的。訂單報表是指整體查看對象的供需情況,譬如一個產成品的生產訂單中包括五個原材料,此時作為生產計劃員(MRP控制者)需要通過訂單報表可以匯總查看產成品及其五個組件的供需情況。
3 . MRP評估的事務代碼
如圖3-1所示為MRP評估的事務代碼,這些事務代碼可分為以下幾組:
1)事務代碼:MD04、MD05、MD06、MD07,這幾個事務代碼最為常用,可單個或批量查詢物料供需情況,查詢例外消息,并集成事務代碼MD4C、MD09中的訂單報表、需求追溯等功能。
2)事務代碼:MDDO、MDDS是批量顯示物料的供應天數。
3)事務代碼:MD4C、CO46、MD09以訂單為單位進行評估,查看整張訂單以及訂單所包含的原材料的產供銷情況,還可以進行需求追溯。
4)事務代碼:MD44、MD45、MD46、MD47、MD48 是對MRP運行結果進行按照MRP元素合并查看,不是很常用。
4 . MRP清單與MRP結果差異(MD04、MD05、MD06、MD07差別)
MRP運行后,產生兩類的結果:MRP清單(MRP List)和MRP庫存需求清單(Stock/Requirement List)。MRP清單是指上一次運行MRP的結果,通過事務代碼MD05、MD06查看。例如,物料A,有一個銷售訂單,數量100,2011/9/14晚運行MRP,產生計劃訂單100個,2011/9/15上午,創建一個新的銷售訂單。當前日期為2011/9/15在事務代碼MD04、MD07中可以查看到新創建的銷售訂單,通過事務代碼MD05、MD06(MRP清單中)中查看的仍然是上次運行MRP的結果,因此不會看到新維護的銷售訂單。
3.3.1 產供銷清單說明
事務代碼MD04是最為常見的MRP評估的事務代碼,用于查看單個物料在單個工廠(MRP區域)下的產供銷情況,從ECC 6.0 EHP2開始,激活相應業務功能,還可進行多物料、跨工廠查看,具體功能在后面介紹。事務代碼MD04中相關功能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 以列表的形式匯總顯示產供銷信息
如圖3-2、圖3-5所示,可以看到物料Z-101,在工廠1000下的產供銷的詳細情況,看到該物料在工廠1000下所有與MRP相關的業務單據,如銷售訂單、采購訂單、生產訂單等MRP元素。圖3-2中第一行代表:2011.08.01有銷售訂單的需求,銷售訂單編號為12925,需求數量為10個,當天的可用數量為–3190.574。
系統通過MRP元素來(MRP Element)區分各種業務單據的類型,如圖3-2所示,“CusOrd”代表銷售訂單、“PldOrd”代表計劃訂單、PO項目代表采購訂單,因此SAP中共有近60種MRP元素,鼠標定位在MRP元素,按F1幫助,可以看到MRP元素的解釋。
使用中文登錄SAP時,會發現部分MRP元素的描述令人費解,事務代碼OMD5可以定義(修改)MRP元素的描述,譬如修改MRP元素“銷售訂單”的描述從“CusOrd”到“銷售訂單“,修改后的結果,如圖3-3所示。
在本例中,以“日供應量”為例,本例中日供應量為–36.8天,代表已經缺料36.8天,若日供應量為36.8,代表還有36.8天才缺料。
如圖3-5所示,可用庫存出現負數(庫存不夠用)的日期為2011-07-26,當前日期為2011-09-14,當前日期減去2011-07-26,扣除非工作日(周末)的天數為36天,而在2011-07-26當天總需求為(100+100+3,844.711+0.526+0.526)=4045.763,前一天(2011-07-25)的可用庫存為867.925,因此2011-07-26當天的不可用數量換算為天數等于(4045.763–867.925)/4045.763=0.8,合計缺料–36.8天。
日供應量為負數,是不應該出現的情況,不僅說明過去有缺料情況,還說明對缺料未做處理;日供應量過小,說明可能有缺料的風險;日供應量過大,說明有積壓庫存或是過早采購或是過早生產。如果公司生產計劃為按周創建,那么大部分原材料的日供應量在一周內或左右是比較正常。
3 . 按期間匯總查看
4 . 向下查看功能(訂單報表)
6 . MD04中的操作功能
在事務代碼MD04中,雙擊MRP元素,可對MRP元素進行各項操作,轉到對應的業務處理的事務代碼中。操作如下:
可以根據需要通過事務代碼OM0K自行增加處理MRP元素的事務代碼。例如,在事務代碼MD04中,對于MRP元素—采購申請,系統默認無法執行審批采購申請的操作,則可以通過事務代碼OM0K增加審批采購申請的事務代碼,更多資料,限于篇幅,請自行網絡搜索關鍵字“SAP OM0K”。
7 . 選擇條件和過濾器
譬如:在MD04中,存在兩個MRP元素,庫存100個,2011/10/1存在銷售訂單需求50個,因此2011/10/1可用數量為50個;若設置選擇規則,選擇條件中不包括MRP元素“銷售訂單”,則顯示的可用數量將根據選擇條件,發生變化,也就是不再考慮銷售訂單,因此可用數量變為100個;若設置過濾器,過濾條件中不包括MRP元素“銷售訂單”,則顯示的可用數量不會隨著過濾器的設置發生變化,因此顯示的可用數量為50個。
系統預定了各種過濾器和選擇規則,還可以通過后臺事務代碼OM0I/OM0J按照需要定義新的過濾器和選擇規則。通過定義不同的選擇規則,不同的選擇規則中可包含不同的MRP元素類型,譬如:
8 . MRP信息取數說明
事務代碼MD04(庫存/需求清單)和MD05(MRP清單)中顯示的MRP信息非常有用,但報表中需要這些MRP信息時,一般情況下不會直接讀取表來獲取MRP相關信息,而是通過函數來讀取信息。
通過函數MD_STOCK_REQUIREMENTS_LIST_API可讀取特定物料在特定工廠下的所有MRP元素,即事務代碼MD04中的信息。
通過函數MD_MRP_LIST_API讀取MRP List的信息。
3.3.2 覆蓋范圍
覆蓋范圍(Range of Converge)是指庫存可覆蓋的天數,即可用庫存還能用幾天(覆蓋多少天的需求)。
在ECC 6.0 EHP2中,通過激活業務功能增強LOG_PP_MIS,系統進一步增強覆蓋范圍的評估功能,具體而言如下。
在該事務代碼中可以輸入多種查詢條件,如MRP控制者、覆蓋日期查詢等等。如圖3-8所示,查詢MRP控制者從001到007,物料編碼為ZMTO開頭,日供應量小于三天的(即庫存在三天后用光)物料。
激活ECC6.0 EHP2,業務功能增強LOG_PP_MIS后,如圖3-9所示,事務代碼MD04/MD05/MD06/MD07中的選擇界面中增加下列篩選條件:
增加根據物料類型、物料狀態進行搜索;
增加根據日期查找。
如圖3-10所示,通過事務代碼MOIO配置,在事務代碼MD04的抬頭中增加了如下幾個屏幕:
Ranges of coverage(覆蓋范圍);
Stocks(庫存);
Period statistics(期間統計);
Statistics 2(統計2)。
在圖3-12的標簽頁“統計2”(Statistics 2)中,可以輸入評估日期,然后系統計算到評估日期為止的需求、供給匯總情況。當前日期為2011-06-27,在本周末(2011-07-01)需要生產某一關鍵的產品,因此輸入評估日期2011-07-01,系統將統計截止到2011-07-01為止的需求、供給情況,這樣將有一個更加直接的了解。
3.3.3 例外消息
MRP中的例外消息是MRP中運行時產生的,系統將MRP運行過程中的異常情況以例外消息的形式體現。
每個例外消息都說明特定的業務出現異常,下面舉一個常見而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業務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分別代表MRP運行時的主數據問題、缺料提示、積壓提示。
下面以示例簡要說明如何展現三種典型的例外消息:主數據異常、缺料、積壓。
(1)主數據問題的提示(例外消息62)
某公司按訂單生產某產品ZMTO80,物料ZMTO80設置為按訂單生產,獲取方式為自制,物料ZMTO80不存在物料BOM,無銷售BOM,也無工藝路線。
接到客戶訂單,在系統中創建產成品ZMTO80的銷售訂單(訂單號碼13)。此時運行MRP,由于該物料類型設置為自制,但是卻無BOM、工藝路線,系統判斷屬于異常情況,自然應該給予例外消息。
具體而言,如圖3-13所示,銷售訂單對應的計劃訂單中有兩個例外消息:
例外消息62:代表應該有工藝路線,但是系統沒有找到有效的工藝路線;
例外消息52:代表應該有BOM,但是系統沒有找到有效的BOM。
例外消息62在例外消息52的前面,這是后臺例外消息的優先級控制的。
(2)缺料提示(例外消息30和10)
維護原材料ZROH80,設置該原材料的交貨日期為40天,為物料ZMTO80維護BOM,包含原材料ZROH80,并維護物料ZMTO80的工藝路線。
系統產生產成品ZMTO80的計劃訂單,其計劃生產日期為2011-10-18,因此原材料的要求到位日期最遲為2011-10-18。
用事務代碼MD02重新運行MRP。
用事務代碼MD04查看物料ZROH80的供需情況,系統產生相應的采購申請,當前日期為2011-09-16,考慮物料40天的交貨期及采購處理時間,因此采購日期中的交貨日期為2011-10-31。
由于生產ZMTO80而觸發對物料ZROH80的相關需求最晚應于2011-10-18交貨,該采購申請從時間上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如圖3-14所示,系統判斷該采購申請存在異常情況,給出例外消息30:代表有可能導致缺料。此時如果該物料有多個供應商,應向交貨期短的供應商采購,如果僅有一個供應商,也應及時向供應商確認交貨期是否可以提前。
將該采購申請轉為采購訂單,系統并不會提示例外消息,但是當采購申請轉為采購訂單時,可以看到此時的例外消息變為10,如圖3-15所示。
與例外消息30相比,例外消息10代表缺料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此時應進一步與供應商協調,或者調整生產計劃。
(3)多余供給提示(例外消息20)
此時刪除銷售訂單(13),因此需求減少,重新運行MRP,相應的原材料也應該減少采購。但由于采購訂單已經生成,運行MRP后,采購訂單無法自動被系統刪除,因此系統給出例外信息20,具體見圖3-16,代表供給沒有需求,應該被取消,正常情況下,如果無法取消,則導致庫存積壓。
各種例外信息的產生都是由MRP運行時自動產生的,每個例外消息都有特定的含義,無法進行配置。系統共有36個例外消息,36個例外消息又分為八個例外組(Exception Group),系統允許修改例外消息所對應的例外組,但一般項目很少修改,如果確實有必要修改,修改時需要了解所有的36個例外消息的邏輯后再去修改。
SAP例外消息的中文翻譯不夠準確,可通過事務代碼OMD3修改例外消息的描述,在圖3-16中,例外消息20翻譯為“取消工藝”,修改例外消息的描述后,在事務代碼MD04中可以看到更改結果,圖3-17所示為修改后的結果。
不同的例外組代表不同的業務異常情況,因此非常有必要批量查詢物料的例外組,以及根據例外組查找相應的物料。如圖3-18所示,MRP清單即實現該功能(事務代碼MD06)。
在本例中,選擇所有的例外消息組,執行后,將出現存在這八個例外消息組的物料的列表,如圖3-19所示,可以看到物料1000002有例外消息,該物料有3條例外記錄屬于例外消息組7,1條例外記錄屬于例外信息組3。生產計劃員(采購計劃員),應該查看屬于各自MRP控制者的物料的MRP例外消息,并進行處理。
3.3.4 計劃結果和計劃狀況
計劃結果和計劃狀況(Planning Result and Planning Situation)是將各個MRP元素按照類型、期間進行匯總,一共有五個事務代碼,如表3-5所示。
說明:Planning Result是指MRP list(上一次執行MRP)的結果,而Planning Situation是當前的庫存/供給/需求情況。
這五個事務代碼整體的邏輯差異不大,以事務代碼MD44為例,相當于將事務代碼MD04中的各個MRP元素(生產訂單、采購訂單等各種MRP元素)按照月份進行合計。其匯總的結果如圖3-20所示。
圖3-20中,相關字段解釋說明如下。
可用數量等于當月及以前月份所有的接受數量(包括庫存)減去當月及以前月份所有的需求數量。ATP數量等于當月(不包括以前月份)所有的接受數量(包括庫存)減去所有需求(扣除獨立需求數量)數量。累計的ATP數量等于當月(包括以前月份)所有的接受數量(包括庫存)減去所有需求(扣除獨立需求數量)數量。
詳細消息請參見下列SAP Note:
SAP Note 48280 - MD44: Calculation of the ATP quantity
SAP Note 82453 - MD44: available quantity and ATP quantity cannot be set
通過在菜單中單擊“編輯”,然后設置“段”(Segment),可以設置當前界面顯示的庫存是否包括排除在MRP外的庫存以及特殊庫存。
系統設置如下:
事務代碼OPPK:定義圖3-20中“層次1/2”的描述;
事務代碼OPPM:定義評估參數文件,系統默認的兩個格式為MPS和SOP,可以新增或者做適當的修改;
事務代碼OPPN:定義評估格式,分配評估參數文件。
3.3.5 跨工廠、多物料查看MRP結果
在ERP 6.0 EHP2中,通過激活業務功能增強LOG_PP_LMAN,系統增強了三個方面的功能:看板、重復制造(Sequencing in Repetitive Manufacturing)、庫存和需求清單(Stock/ Requirements List),在庫存和需求清單中增加了物料分組功能(Material Groupings in the Stock/Requirements List)。
下面介紹該業務功能對事務代碼MD04的影響。
事務代碼MD04是對物料進行MRP(產供銷)評估的重要工具,但MD04只能對基于單個物料的單個工廠(MRP區域)進行評估,本功能包增強了該功能:一方面可以按照產品組(Product Group)查看,還可以通過增強實現任意的自定義物料的組合的產供銷情況。另外一方面,可以查看一個物料在多個工廠下的產供銷情況,這樣對于存在多個工廠的公司,而同一個物料經常在多個工廠下可能安排生產、使用的情況,非常有幫助。
譬如:A工廠負責生產某個半成品X,A工廠生產完畢后給B工廠進一步生產使用,站在整個公司(集團)的角度,希望查看半成品X的整體產供銷情況。步驟如下。
系統標準功能中,可以通過產品組,也可以通過增強實現多物料的組合。通過為物料建立組合,無論是安排銷售計劃、生產計劃、還是給客戶的訂單承諾以及最終的交貨,都可通過查看組合的整體的需求、供給、可用量,來實現更好的跟蹤。
本例中演示通過產品組組合物料,物料P-101、P-102、P-100為非常類似的產成品,僅存在細小的差異,譬如顏色差異。從滿足客戶的需求角度考慮,在某種情況下各種產成品可以互相替代。
如圖3-21所示,事務代碼MC84創建產品組PG-100,產品組中包括三個成員:物料P-100、P-101、P-102,并設置成員各自的比例,一般來說產品組的成員比例合計應為100%,比例代表當對產品組PG-100維護獨立需求時,系統將按照此比例對成員進行分配各自的需求數量。
如表3-6所示,當前在系統中,產品組中所包含的三個物料在工廠1000下的供需情況如下。
在事務代碼MD04中,如圖3-22所示,可按照集合(Aggregated Form)或非集合的形式查看供需情況。
1)非集合方式(單個物料):物料P-101在6月30日的可用數量為218。物料P-100可用數量不足,缺887;
2)集合方式(產品組):包括物料P-101在內的產品組在6月30日的合計可用數量為–505。
如圖3-23所示,在跨工廠視圖中,可以查看到物料P-101在所有工廠下的物料需求、供應情況。本例物料P-101在工廠1000、3000都存在MRP數據。跨工廠評估時同樣也可以按照集合顯示或者非集合顯示產供銷的可用量情況,即可以顯示物料在多個工廠的合計可用數量,也可以顯示物料在單個工廠的可用數量。
使用本功能時,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只有當物料存在產品組或者在多個工廠下存在時,“產品組視圖”和“跨工廠視圖”才會出現在事務代碼MD04中。
后臺需激活在事務代碼MD04中顯示“產品組”和“跨工廠視圖”的信息。
設置路徑:OPP1>評估>顯示物料分組(Display Material Groupings)
“產品組”和“跨工廠視圖”二個功能可結合過濾器(Filter)和選擇規則(Selection Rule)功能,設置不同的過濾標準和選擇規則,評估不同情況下物料的產品組或者物料在跨工廠下可用情況。
如圖3-24所示,單擊“過濾”按鈕,可以設置選擇規則、過濾器功能對MRP元素進行篩選。
3.3.6 訂單報表和需求溯源概覽
生產計劃員需要從整體上清楚某個產成品所包含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半成品下的原材料的供給情況如何,是否有缺料情況。
采購計劃員和(或)采購員需要知道某個原材料的供給是由于何需求觸發的。
系統中提供訂單報表和需求溯源功能來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其中訂單報表是自上而下(產成品到所有相關的原材料、半成品),需求溯源是自下而上(原材料到產成品),訂單報表先體現需求,再找到需求所對應的供給,需求溯源找到供給所對應的需求。二者在數據源和處理邏輯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訂單報表中,需求A對應供應B的話,同時查看需求溯源報表,供給B也是對應需求A。
有多種方法可以用于查詢訂單報表和需求溯源:
專門的訂單報表的事務代碼MD4CCO46、需求溯源的事務代碼MD09;
事務代碼MD04(當前供需報表);
在滿足一定條件下,通過事務代碼COOIS、VA03等界面,單擊相應的按鈕或者選擇菜單命令也可轉到訂單報表中。
3.3.7 訂單報表
在訂單報表中讀取當前供需情況,即事務代碼MD04中的信息,將整張銷售訂單(生產訂單、計劃訂單等)中所包括的組件(原材料、半成品),從產成品到最底層的原材料都顯示在一個界面,每一個組件都列出需求日期和需求數量,并顯示相應的覆蓋需求的供給(Receipt Covers the Demand),并讀取供給的各項信息(開始日期、結束日期、狀態、供給數量)、供給的MRP例外消息,以及根據ATP邏輯計算物料是否缺料。
系統預配置兩個參數文件SAP000000001和SAP000000002,分別分配給事務代碼MD4C和CO46,這兩個事務代碼都可以查看訂單情況,主要差異就是參數文件的區別。
事務代碼CO46為訂單執行報表(Order Process Report),相比事務代碼MD4C其對應的參數文件SAP000000002比參數文件SAP000000001將顯示更多字段(包括物料價格等)與更多物料信息,如包括bulk物料,相關參數參見圖3-26。
在執行訂單報表的界面可以手工修改默認的參數文件中的參數,還可以通過事務代碼OPPF維護新的參數文件。
通過一個簡單的示例來說明訂單報表的應用,具體如下。
(1)主數據設置情況
產成品(ZMRP010)包括一個原材料(ZMRP090)和一個半成品(Z-112),該半成品下又包括一個原材料(ZMRP091),這四個物料不存在任何供給、庫存、需求。
設置產成品(ZMRP010)的自身的生產周期為兩天、未設置計劃邊際碼的產前、產后緩沖天數(Scheduling Margin Key)、未設置收貨處理時間(GR Processing Time)。
設置半成品自身的生產周期10天(不考慮周末為兩個禮拜)、收貨時間1天;
原材料的采購提前期為10天。
(2)業務操作情況
當前日期為2011/10/18,創建銷售訂單(27),銷售產成品ZMRP010,數量為99個,交貨日期為2011/10/25,系統倒推計算出該訂單的計劃行中的物料可用日期為2011/10/20。物料可用日期是指在這一天物料應該在倉庫準備到位,處于隨時可發貨給客戶的狀態,可用日期到交貨日期之間的間隔為揀配、裝載、運輸等時間。
如圖3-25所示,運行MRP產生產成品的計劃訂單(37066)、半成品的計劃訂單(37070)、原材料的采購申請(10014049)。
(3)MRP結果(訂單報表)—產成品供需情況
產成品ZMRP010的計劃訂單(37066)的完成日期為2011/10/20(物料可用日期減去產后緩沖日期減去收貨處理時間),開始日期為2011/10/18(完成日期減去生產周期兩天)。
因此在圖3-25中可以看到產成品的需求日期為2011/10/20,其對應的供給為產成品的計劃訂單(37066),計劃訂單的完成日期(收貨日期)為2011/10/20,產成品本身沒有延誤,產成品的生產周期為兩天,因此產成品的計劃開始日期為2011/10/18,即產成品ZMRP010對半成品Z-112產生的相關需求日期為2011/10/18(產成品的開始生產日期)。
(4)MRP結果(訂單報表)—半成品供需情況
由于半成品沒有庫存,因此半成品也產生了計劃訂單,正常來說該計劃訂單的完工日期應該等于產成品對該半成品的需求日期,即2011/10/18,但當前日期為2011/10/18,半成品最早于今天開始生產,半成品的生產周期為兩周,因此半成品的計劃訂單的完成日期為當前日期向前推(Forward),即2011/11/02(完成日期等于當前日期+生產周期),收到倉庫日期為2011/11/03,也就是說本例中即使原材料按時到位,半成品生產完畢并就位,將拖延11天。
因此在圖3-25中可以看到半成品的需求日期為2011/10/18,其對應的供給為半成品的計劃訂單(37070),半成品本身將延誤11天。
(5)MRP結果(訂單報表)—原材料供需情況
半成品Z-112對原材料ZMRP090產生的相關需求日期為2011/10/18(半成品的開始生產日期),由于原材料ZMRP090也不存在庫存,因此原材料將產生采購申請,原材料的采購提前期為10天,因此在圖3-25中可以看到,原材料需求日期為2011/10/18,供給日期為2011/11/02,原材料將延誤10天。
(6)整體延誤(多層延誤情況)
綜合來看,多層延誤的總天數等于延誤最多天數的下階物料的延誤天數+產成品本身延誤天數,如果BOM有多層,則不斷累加,具體而言,本例中原材料將延誤10天,等原材料入庫到位后,還需要11天,半成品才能生產到位,半成品到位后,產成品需要兩天,就能入庫,當前訂單中,客戶的訂單提前期僅為兩天(2011/10/20-2011/10/18),僅考慮產成品本身,不會延誤,考慮半成品、原材料供應,合計的延誤天數為21天,也就是說該張銷售訂單(27)預計會延誤21天,才能交貨給客戶。
在SAP ECC6 EHp3及以上版本中,功能增強包LOG_PP_MIS中增強了查詢多層延遲的功能以及批量查詢銷售訂單的多層延遲日期(客戶需求日期-可能的交貨日期)。
相關說明如下。
(1)訂單報表中查看訂單的多層延遲日期的說明
在訂單報表(CO46/MD4C)中,在訂單報表的參數文件中,可以設置多層延遲(Multilevel Delay)。具體設置如圖3-26所示,在參數文件中定義多層延遲及其計算邏輯。具體效果如圖3-27所示,查看到訂單中的產成品的累積延遲天數,本例中銷售訂單(27)預計將延誤21天交付給客戶。
(2)銷售訂單延遲天數報表查詢說明
增加程序RMDMULTILEVELDELAY,可以批量查詢多張銷售訂單的多層延遲情況,根據輸入的查詢條件(如銷售訂單號碼),事務代碼SE38運行程序后,可以直觀地查詢到銷售訂單可能的延遲交貨天數(客戶需求日期-可能的交貨日期),如圖3-27所示,可以查看到銷售訂單27的整體延誤情況,該張有三行,延遲天數分別為21、11、11天。
(3)訂單報表中的對象
訂單報表中可以查看銷售訂單、生產訂單、計劃訂單,但是只有銷售訂單設置為MRP相關,才可以在訂單報表中查看到。
(4)事務代碼MD4C、CO46中缺料邏輯
事務代碼MD4C、CO46可以整體查看所有原材料的缺料情況,缺料邏輯可以定義根據ATP邏輯還是貨物接受日期(參數文件中定義),如果未顯示缺料標志(Misspart Indicator),可能需要參見SAP Note 1504531 - MD4C: Missing part indicator not displayed。
3.3.8 需求溯源
需求溯源(Pegged Requirement)是指追溯某個供給所對應的需求,最常見的供給是外購供給(采購申請、采購訂單、計劃協議、計劃訂單)和自制供給(生產訂單、計劃訂單),具體而言,追溯原材料的采購申請是為哪些半成品而采購的,半成品的計劃訂單(生產訂單)是由哪些產成品觸發的。
在MTO的模式下,生產訂單與銷售訂單有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對于非通用件(按銷售訂單采購的)的原材料,其采購申請、采購訂單也與銷售訂單有著唯一的對應關系,在此背景下,追溯供給的來源非常簡單。
在MTS的模式下的所有供給以及MTO模式下按庫存采購的原材料、按庫存生產的半成品,其追溯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應關系,系統并不記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直接關聯,而是將事務代碼MD04(當前供給和需求)中的所有收貨/供給元素(Receipt Element)和所有發貨元素(Issue Element)在時間軸上進行排序,最早的收貨/供給被最早的發貨/需求給消耗,若最早的供給未被最早需求完全消耗,則剩余部分的供給被次早的需求消耗,按此進行類推。
原材料ZMRP090為按庫存采購,通過事務代碼MD04查看其供給需求情況,如圖3-28所示,按照需求追溯的原則,則相應的供給對應的需求如下:
供給庫存,數量50個,對應最早的需求,具體而言為預留50個;
供給采購訂單(4500017336),數量20個,對應物料Z-112觸發的相關需求,數量為99個中的20個,剩余79個需求將被另外的供給覆蓋;
供給采購申請(10014031),數量297個,對應物料Z-112觸發的相關需求,對應的數量為相關需求總數量99個中的79個,對應半成品ZMRP011觸發的相關需求198個(半成品),對應物料ZMRP014、ZMRP15觸發的相關需求各10個。
在圖3-28中,雙擊采購申請10014031,單擊向上追溯按鈕,追溯結果如下(見圖3-29)。
使用需求追溯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需求溯源的結果來源于事務代碼MD04中的結果,系統并不保存供給與需求的對應關系,而是動態計算的,譬如在上例中增加某個供給的數量:手工更改采購訂單(4500017336)的數量為120個,再對該采購訂單進行追溯,其需求將發生變化,而后續的采購申請的溯源結果也會隨之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同一個供應元素(如本例中的采購訂單、采購申請)在不同時間查看,由于其他供給和需求發生變化,其需求來源都不盡相同。
2)MTS的模式下無法對現有庫存進行溯源,因為當前庫存是若干次收貨、發貨之后的結果。
3)需求追溯所調用的函數為MD_PEGGING_NODIALOG或者MD_PEGGING。
4)在MTS的情況下,即使使用批量EX,仍然無法進行一一對應。
5)下列兩個Note 進一步解釋了需求追溯功能:
SAP Note 12955 - Pegged orders/pegged requirements: Documentation
SAP Note 32214 - MD09: The meaning of the required quantity
3.3.9 訂單報表和需求溯源總結
訂單報表和需求溯源中二者一脈相承,最基本的原則都是按照時間軸,將當前的需求與供給一一進行對應,當供給或需求發生變化時,對應關系可能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所謂的時間軸,就像游戲中二軍對壘,一方沖鋒在前的和對方沖鋒在前的捉對廝殺,廝殺完了如果血瓶還有、尚未死掉,再和對方第二回廝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AP后勤模块实施攻略—SAP在生产、采购、销售、物流中的应用》——3.3 MRP结果评估概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rp手机主题
- 下一篇: linux cpu bench,Li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