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Processing 后期处理
Post Processing(1)
- Ambient Occlusion(環境光遮蔽)
- Bloom(輝光效果)
- Chromatic Aberration(色差)
- Depth of Field(景深)
- Grain(紋理)
- Lens Distortion(鏡頭畸變)
- Motion Blur(運動模糊)
- Screen Space Reflections(屏幕空間反射)
- Vignette(暗角效果)例:眨眼效果
Ambient Occlusion(環境光遮蔽)
Mode: 1.Multi Scale volumetric Obscurance(多尺度體積遮蔽)
2. Scalable Ambient Obscurance(可擴展的環境遮蔽)
Intensity(強度):調節環境光遮蔽的強度。
Thickness Modifier(厚度修改器):可用來修改陰影的厚度。
Color:修改陰影的顏色。
Ambient Only:僅限環境
Auto Exposure(自動曝光)
Filtering(過濾):設置直方圖的上下百分比,找到穩定的平均亮度。超出此范圍的值將被丟棄,不會影響平均亮度。
Maxmum:最大平均亮度。
Minmum:最小平均亮度。
Exposure Compensation(曝光補償):補償場景中的全局曝光。
Type:Progressive漸進
Fix:固定
Speed Up:從黑暗環境到光明環境的適應速度。
Speed Down:從光明環境到黑暗環境的適應速度。
Bloom(輝光效果)
Intensity:輝光效果的強度。
Threshold:臨界點,場景中的輝光強度超過此值才會有光溢出效果。
Soft Knee:可以使輝光的出現不突兀。
Clamp:設置鉗位像素的值以控制 Bloom 量。 該值以伽馬空間表示。
Diffusion:控制輝光的擴散,數值越大擴散效果越明顯。
Anamorphic Ratio:變形比,模擬變形鏡頭效果。
Color:輝光的顏色。
Fast Mode:勾選后,提高性能,降低輝光效果。
Texture:添加鏡頭效果。
Intensity:鏡頭效果的強度。
Chromatic Aberration(色差)
Spectral Lut:用于自定義顏色條紋。
Intensity:色差的強度。
Fast Mode:降低色差效果,提高性能。
Depth of Field(景深)
Focus Distance:焦點的距離。
Aperture:光圈越小模糊區域越模糊。
Focal Length:焦距。
Max Blur Size:最大的模糊大小。
Grain(紋理)
Colored:是否有色。
Intensity:紋理的強度。
Size:紋理的大小。
Luminance Contribution:亮度貢獻,可以控制紋理的亮度。
Lens Distortion(鏡頭畸變)
Intensity:鏡頭畸變的強度。
X Multiplier:x軸畸變程度。
Y Multiplier: y軸畸變程度。
Center x: x軸的畸變中心點。
Center y: y軸的畸變中心點。
Scale:鏡頭畸變的大小。
Motion Blur(運動模糊)
Shutter Angle:旋轉快門的角度,值越大越模糊。
Sample Count:采樣點的數量,影響性能。
Screen Space Reflections(屏幕空間反射)
Preset:預設。
Maximum March Distance:當場景中移動最大距離之后,將停止反射。
Distance Fade:淡出近平面的反射。
Vignette:淡出靠近屏幕邊緣的反射。
為自定義預設時
Maximum Iteration Count:更高的值意味著更多的反射。
Thickness:射線的厚度。
Resolution:分辨率。
Vignette(暗角效果)例:眨眼效果
Mode:分為Classic和Masked。
Color:暗角的顏色。
Center:暗角包圍的中心。
Intensity:暗角的強度。
Smoothness:暗角的光滑程度。
Roundness:暗角接近圓的程度。
Rounded:勾選后暗角為圓形。
Color Grading中的屬性較多將在下一篇博客中單獨展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ost Processing 后期处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12年7月份第1周51Aspx源码发
- 下一篇: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