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先生及时功成身退,是明哲保身的聪明做法 --- 我看电视剧《雍正王朝》
鄔先生及時功成身退,是明哲保身的聰明做法 --- 我看電視劇《雍正王朝》
?
2月份,和家人一起追劇打發在家隔離的枯燥時間,重新看了電視劇《雍正王朝》。這部劇在筆者剛畢業的時候(2001年)就已經看過,當時這部劇就已經廣受好評了。這次重溫經典,不僅不會讓人無新鮮感,而且會讓人有新的思考。
?
筆者這里要說說劇中的鄔先生,原名鄔思道(1687一1736),一名斯道,字玉露,清代紹興人。鄔思道好讀書,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游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也就是紹興師爺。腿有殘疾。正史中有其記載證據,實有其人。筆者認為這個人有真才實學,雖有些迂腐,但是看事情看得長遠,時刻保持著警惕性和超出一般人的理性。他出身并不顯赫,是一個略有殘疾的讀書人。在雍正(四阿哥)登基之前的潛邸里當一個教書先生以及幕僚,在四阿哥爭取帝位之前,幫忙出了很多主意,對于四阿哥成功繼承帝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四阿哥沒有鄔先生的參謀,很可能無法成為雍正皇帝。
?
?
?
比如在電視劇開頭幾集里,康熙皇帝發現國庫空虛,竟然沒有錢去賑濟災民,所以希望有人能出面幫忙主導追討國庫欠款這件事。這件事情涉及到皇親國戚,以及很多跟隨康熙皇帝一起有很多戰功的老臣故舊,所以誰接了這個差事,就要得罪這么多的人。皇子們個個都不接這個差事,四阿哥應鄔先生的建議,接下了這個差事,后來四阿哥啟用了所謂的酷吏田文靜,追討欠款過程中沒有注意方式方法和節奏,逼死了朝廷重臣,甚至逼得幾個皇子們當街叫賣家產去償債。這個差事確實得罪了很多人,差不多使得四阿哥成為孤家寡人。但是這件事情四阿哥能出面去做,無疑是在為其父親康熙分憂,康熙皇帝自然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
?
?
?
又比如對于后來發生的刑部冤獄案,康熙皇帝需要人出面來審理調查此案,因犯此案的人與太子有關,鄔先生建議四阿哥不要插手此案。在康熙皇帝跟他談辦理此案的事情的時候,四阿哥沒能婉拒而是答應了父親去主導審理此案。鄔先生表示抗議,抗議四阿哥不聽從其建議。后來四阿哥采用苦肉計,人為方法讓自己得了一場重病,才得以從這個大漩渦中離開。最后是他隔岸觀火,讓八阿哥和太子斗得兩敗俱傷。同樣是為父親分憂,這次與上次追討欠款不同,這次是會得罪太子的。而四阿哥當時還是很支持太子的,跟太子是一伙的。最開始答應父親審理此案,再次向父親康熙表明了其敢于擔當的決心;后又以重病為由,遠離此案,既不會影響在其父康熙心中的評判,又不得罪太子,真的是很聰明的一招。所以,此次四阿哥最終接受鄔先生的建議,不去審理此案,是讓自己處于一個相對超脫的位置,遠離是非,遠離政治斗爭的漩渦。
?
?
?
凡此種種都無不表明,鄔先生對于四阿哥最終上位繼承大統,功高至偉,甚至可以說,沒有鄔先生的幫助,可能四阿哥不能繼承皇位。居如此之高的功勞,鄔先生卻選擇了功成身退,在四阿哥成功繼承皇位不久,就主動提出離開告老還鄉。
?
第一次看這部劇的時候,筆者剛剛大學畢業,看到鄔先生此舉,甚為不解。你想啊,自己輔佐的四阿哥已經是皇帝了,而自己又立下了汗馬功勞,怎么能離開呢?應該繼續跟著四阿哥一起建功立業,享受榮華富貴過后半輩子啊。看到后來鄔先生投靠田文鏡為其做幕僚,每年工資8千兩白銀,而田文鏡又是一個清官,尚不能及時兌現工資,鄔先生還得要跟他追討工資。也就是說離開四阿哥后,鄔先生的境遇不太好。當時筆者還想著,鄔先生好傻,虧大了。
?
?
?
二十年后再看這部劇,對于鄔先生的做法,筆者非常敬佩,覺得他這么做是對的,是明哲保身聰明之舉。在中國綿延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不斷上演。很多一心輔佐主公成為帝王的歷史人物,功勞顯赫卻落下異常悲慘的結局。比如:
?
白起
為將者,生殺大權操于一手,秦趙長平一役,坑殺趙兵40萬,何等威風,令趙10年無精壯之兵,聞風喪膽于朝,耐何功高蓋主,不諳政事,拒王命而不從,終死于秦相范雎之手。
?
伍子胥
生于坎坷,長于危難,少年立志,忠肝義膽,一夜白發,苦大仇深,春秋五霸之吳始于其策及經營,而遇主不明,雖盡忠于吳王,卻被賜死。自刎后掛眼于吳都,視吳為越滅!
?
吳起
吳子,與孫子并稱"孫吳",著有《吳子兵法》,亦與《孫子兵法》并稱為《孫吳兵法》。魯、魏、楚國經其變法,走上富國強兵之路。然其變法,削弱了王宮貴戚之權利,楚悼王既沒,各王氏宗親群起而攻之,吳子伏尸于楚王,終死于亂箭,因此遭連坐誅族之貴族者70余人!
?
商鞅
秦何以為強,變法也。獎勵耕戰"賞不遺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處于一孔。"的基本國策。秦內修明政理以儲軍國之資,外開疆辟壤與列國爭衡。經變法后的虎狼之師與東方列國大小百余戰,共計殲滅六國軍隊一百五十余萬。在"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大戰場上,冷血的秦人踏著六國之人的尸骨與鮮血走上了統一之路。而變法之創者商鞅,也跟吳起一樣因為得罪貴戚,而被車裂于市。
?
韓信
秦末,四處烽煙四起,秦之統治,岌岌可危,項羽劉邦,逐鹿中原,韓信者,幼年受胯下之辱,勵精圖志,學兵法,為萬人敵,與趙背水一戰三萬滅其二十萬!一時所向披靡,后從漢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襲強楚之不備,及霸王自刎。"敵國破,謀士亡",陳平、呂后、蕭何共謀之,被誅于長樂宮鐘室。
?
周亞夫
七國之亂,其勢盛及一時,漢室江山,岌岌可危,吳楚連軍,進兵睢陽,扣關函谷,景帝驚咤,臨危授命于周亞夫,周亞夫者,嚴治軍,明軍紀,善用兵,領兵平山東四國于彈指,襲糧道,平吳楚亂軍,叱咤風云一時,而天下定,景帝疑其功高蓋主,削其爵,罪之,亞夫絕食五日,終死于獄中。
?
劉伯溫 李善長
結束蒙古對中原的數十年統治,助朱元璋一統天下,平張士誠,誅陳友諒,南征北討,功勛卓著,與劉伯溫、常遇春等共為開國元勛,然朱元璋此人疑心重,開國之將,皆為殘害,空哀伴君如伴虎,此恨綿綿無絕期。
?
。。。。。。
?
?
?
鄔先生對于雍正帝繼承大統,至關重要功勞很大,這自不必說。但是熟讀經書的鄔先生自然對于歷史上的這些故事自然非常清楚,所以他選擇在雍正即位之初果斷提出離開要告老還鄉,雖然后來為生計顛沛流離,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不像歷史上的那些人的結局那樣悲慘。試想如果鄔先生沒有離開雍正皇帝,而是繼續留在雍正身邊幫忙輔佐他,能有善終嗎?筆者認為,不能。他對皇帝繼位之前的作為不管是好是壞,對其人品的高貴之處和齷齪之處,都很清楚,可以說是知根知底。那雍正帝對于對自己這么知根知底的人是不是就完全信任,無任何防范之心?我看未必。他如果選擇留下來輔佐雍正皇帝,可能地位很高,權力很大,確實能有榮華富貴,但是在朝廷里做事,誰能保證不出現錯誤或者偏差?誰能時時刻刻看得清楚同僚,誰能保證不被人彈劾甚至暗算?
?
?
?
一句話,鄔先生在雍正即位后選擇功成身退,而不眷戀權位榮華,眼光獨到,看得長遠,在當時極為難得,最為聰明。
?
- 完 -
?
2020-3-16 寫于蘇州市。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邬先生及时功成身退,是明哲保身的聪明做法 --- 我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多种类型的统计图介绍
- 下一篇: python复杂网络分析库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