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人贵自知
隨筆之人貴自知
老子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勝”更加重要。仔細(xì)想來,確實如此。
人都喜愛聽好話、奉承話。不自知的人聽到好話、奉承話,便會信以為真,飄飄然,覺得自己最高明最杰出,這容易滑入驕傲自滿的泥淖。有自知之明的人能避免這種常見的人性弱點,歷史人物鄒忌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戰(zhàn)國策·齊策》中的鄒忌就很有自知之明,鄒忌和徐公住在同一城,并且兩人都一表人才。一天,鄒忌分別對他的妻子,妾和客人提問:“我與徐公誰美?” 他得到了同一種答案,說自己美。過了一天,恰巧徐公來家里做客,鄒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氣宇軒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所震撼。兩人交談的時候,鄒忌不住地打量著徐公。他自覺自己長得不如徐公。為了證實這一結(jié)論,他偷偷從鏡子里面看看自己,再瞧瞧徐公,更覺得自己長得不如徐公。于是,他進宮向皇上表明了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事實,皇上覺得鄒忌的話很有道理,于是連連稱贊。
一個人對自己能與不能、可與不可、干與不干的事情是否區(qū)分的清楚,能不能準(zhǔn)確地定位個人的社會角色,從而找到自我能力和價值的邊界, 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成熟度。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須換一個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缺陷,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明確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人說:人生如秤,對自己的評價秤輕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準(zhǔn)了,才能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這很有道理。
理性的認(rèn)識自己看待自己很不簡單。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強。學(xué)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東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學(xué)識的短淺。知無止境學(xué)無涯。自知之明通過求知改變自己的無知無識,也是使自己達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進而自立自強。人要自知,就該多聽、多看、多想,善于傾聽、觀察、思考是人能力提升的關(guān)鍵技能,需要持續(xù)訓(xùn)練自己養(yǎng)成習(xí)慣。一個人能夠不停學(xué)習(xí)不斷進步正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與淺薄。若狂妄自大到看不到自己不足那他很容易原地踏步。
人的心靈在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難免要沾染灰塵,遮掩靈性,因此要知道時時清理。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真正明心見性、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在成長的道路上,要不斷地反省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看住自己那顆狂野的心和無限的貪欲,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才能明白什么事可為,什么事不可為。如此在前進的道路上,才能少走彎路,穩(wěn)步前行。
?
總結(jié)
- 上一篇: 圆周率小数点后1千位(附计算圆周率源代码
- 下一篇: ThinkPad 笔记本BIOS设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