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大流派
心理學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最大,被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要勢力
[編輯]精神分析學派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開創,其后被不斷修正與發展,影響力遠遠超出心理學,所以讀者群相應更為廣泛。
要想對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認識,還可以讀幾本介紹其思想的著作。查爾斯·布倫納所的《精神分析入門》(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與精神分析的主要內容,闡述明確貼切,在同類書中極為難得。《弗洛伊德和馬克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闡述了精神分析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書雖寫于上世紀30年代,卻仍不失其價值。
觀點:精神分析學派是弗洛伊德在畢生的精神醫療實踐中,對人的病態心理經過無數次的總結、多年的累積而逐漸形成的。主要著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療,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獨特的解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闡述了無意識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為中的作用,開辟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它重視人格的研究、重視心理應用。
[編輯]行為主義
代表人物:約翰·華生、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華生創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在20世紀20年代風行一時,深刻地影響了心理學的進程。在其后,行為主義得到不斷發展,以斯金納最有影響。
行為主義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可以被區分為舊行為主義和新行為主義。舊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則為斯金納等。
華生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無論是正常的行為還是病態的行為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認為查明了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就能根據刺激預知反應,或根據反應推斷刺激,達到預測并控制動物和人的行為的目的。他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刺激的各種軀體反應的組合,有的表現在外表,有的隱藏在內部,在他眼里人和動物沒什么差異,都遵循同樣的規律。
斯金納認為心理學所關心的是可以觀察到的外表的行為,而不是行為的內部機制。他認為科學必須在自然科學的范圍內進行研究,其任務就是要確定實驗者控制的刺激繼之而來有機體反應之間的函數關系。當然他不僅考慮到一個刺激與一個反應之間的關系,也考慮到那些改變刺激與反應的關系的條件,他的公式為:R=f(SoA)
哲學背景:20世紀初,把人當作機器的機械唯物主義思潮(包括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關于人的身體機制的機械論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機器的觀點),以及以經驗事實作為勾銷主客觀界限的工具的新實在論都對華生有很大的影響。
觀點: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把行為與意識完全對立起來。在研究方法上,行為主義主張采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而不使用內省法。
[編輯]人本主義
代表人物:亞伯拉罕·馬斯洛、卡爾·羅杰斯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馬斯洛認為人類行為的心理驅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將其分為兩大類、七個層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識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羅杰斯讓人領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來的價值觀念,讓人重新信賴、依靠機體估價過程來處理經驗,消除外界環境通過內化而強加給他的價值觀,讓人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掌握自己的命運,修復被破壞的自我實現潛力,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觀點:人本主義反對將人的心理低俗化,動物化的傾向,反對僅僅以病態人作為研究對象,把人看為本能犧牲品的精神分析學派,也反對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學的客體的行為主義學派。主張研究對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
[編輯]國內心理學專業實力最好的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湖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浙江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河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福州大學、暨南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曲阜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陜西教育學院、遼寧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沈陽師范
華東師大的心理學偏向基礎心理學,并且有博士點,屬于國家重點學科。北師大的應用心理學很好,在心理學中排名第一,北大的排名第三,華東師大的排名第四。但是總體排名,北師大第一,華師大第二。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yinhaiming/archive/2010/06/17/1759401.html
總結
- 上一篇: pmp知识点详解-项目大牛整理_PMP第
- 下一篇: 网站优化之Ajax优化及相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