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
已經撬動了數十億資本的移動醫療行業,究竟是治療看病難頑疾的良方還是在添堵?
網絡掛號APP實現掛號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入當地統一的掛號平臺,比如微醫在北京地區提供的部分網絡掛號服務,接入了北京地區的統一平臺114預約;另外一種是接入醫生加號的服務,比如春雨醫生、一呼醫生等提供的網絡預約掛號,便是來自醫生的加號。所謂“加號”,是指在完成當天放號患者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占用醫生的休息時間,延長工作時間,盡量滿足患者的就診需要而增加的掛號。
本質上移動醫療APP上的加號服務與傳統上的醫生加號并沒有區別,但移動醫療APP們在做的是把醫生加號服務做得規范化,充分挖掘和利用醫生的工作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醫生價值。根本上來看,移動醫療公司們期望做到的是增加醫療資源、優化配置醫療資源,而非為現有醫療體系添堵。
因此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移動醫療提供的網絡掛號并不存在攪亂醫療秩序的問題,號販子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大醫院專家號價格又非常低廉,長期的供不應求催生了號販子這種灰色地帶的產物。移動醫療公司希冀通過消除信息不對稱,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等方式解決看病難問題,規劃很美好,但從實現結果來看達到理想狀態難度很大。
目前,移動醫療領域的主要模式有慢病管理、醫療O2O、掛號服務、診后管理、在線問診以及大數據等。包括預約掛號、在線診療、醫患在線溝通的在線就醫服務是當前移動醫療行業的發展熱點。除此之外,為患者與醫生提供交流的診后服務、醫療信息化、醫療智能硬件、慢病管理、醫藥在線流通、醫療大數據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高房價之下,誰愿意看到房價暴漲?
市民肯定不愿意。對任何一個城市,一年房價漲三成,必然人心浮動,如果翻一番,幾乎就沒有人愿意做別的事情了,投資樓市成了最劃算的生意。在深圳、北京,你隨便在路上抓一個80后、90后,說到房價,沒有一個不是面有慍色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是買不起的啊。
政府愿意嗎?官員的內心也大多是不愿意的。房價上漲過速,勢必造成整個城市的物價水平抬升,特別是創業投資環境的險峻,土地是政府手中最后的那張牌,把預期都吃光了,往后的日子還過不過?
銀行愿意嗎?銀行人士也大多憂心忡忡。過快上漲的房價背后,樓市一定是存在一個不確定的泡沫,如果哪天真的再來一個斷崖下滑,原本體質就弱下來的銀行肯定吃不了兜著走,這貸出去的房貸可怎么收回來?要是演變成美國歷史上的次貸危機就更可怕了。
地產商愿意嗎?暴漲的土地價格,對中小開發商形成了擠出效應,而大型開發商也幾乎是在火中取栗,他們大多懷著能搶一把是一把的投機心理,繼續瘋狂漲下去,樓市越危險。這樣的行業一點也不值得期待。
這就是樓市的暴漲背后的糾結之處:中心城市的不動產價格仍有上漲的預期和空間,然而,幾乎所有的利益方,都不愿意看到暴漲景象的發生。人人都不愿意暴漲,卻眼睜睜地看著暴漲的發生,這就是我們正在直面的尷尬事實。
代工業寒潮!深圳明星企業倒閉波及數百供應商
福昌的倒下則標志著深圳近年來小型代工制造企業的倒閉蔓延至中等規模企業。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供給側改革,習主席的原話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
其一,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
“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 化解過剩產能,通過價格調整、企業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場是主要方式。這意味著,從央企到地方國企的整合將向下層逐級推開,“ 一帶一路”的建設進程將加快。這關系到產業層面供給的改善。
其二,要降低成本
“要降低 成本幫助企業保持 競爭優勢”。這意味著企業將通過結構性減稅獲益。實際上,此前明確的“適當降低社保繳費水平”,與降低成本的政策信號一致。這是在財稅制度層面改善供給。
其三,要化解房地產庫存
“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這是對房地產作為 支柱產業的再次確認。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不僅因為這一行業能帶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許多下游產業的發展,化解這些行業的產能,有效拉動就業,還在于從推進“ 人的城鎮化”考量,房地產業的發展是讓2.5億缺乏相應市民權利的城鎮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來的必要物質前提。這是在調控層面消除供給制約。
其四,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這一論述表明了最高領導層對股市發展的態度。股市既是企業的直接融資平臺,也是普通投資者合法獲得財富、提高消費能力的主要平臺。這是在資本層面強調供給的穩定性。產業層面、調控層面、財稅制度層面、資本層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 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和規模。顯然,這些層面的改革都非一日之功可竟,這也表明“供給側改革”不是針對經濟形勢的臨時性措施,而是面向全局的戰略性部署。
以“包子”舉例說明:
現實是,很多包子做出來了,但是賣不出去(通常說的內需不足或產能過剩)。
于是,從需求側做文章,號召人們買包子,并促進包子外銷。但從效果看,人們買包子還是不踴躍,而且外銷也基本飽和了。這意味著在需求側做文章的空間已經不大。
于是,目光轉到了供給側。一看供給側,問題來了。原來包子做的就有問題,好吃的包子很有限,無法下咽的包子做了一堆。這樣,新的思路就有了。多做好吃的包子,少做或不做無法下咽的包子(即供給側改革,發展新興產業,提供適銷對路產品,去庫存,消滅過剩的產能)。
這個思路對不對呢?當然對。但誰也沒想到的是,大量的好吃的包子做出來了,結果銷量還是沒增加多少,很多人還是不買這包子,而是弄兩個饅頭夾點咸菜就完了。一問,問題清楚了。你們為什么不買包子吃饅頭?因為我們買不起,包子10塊錢一個,這一籠就100塊(夸張點)。而饅頭5毛錢一個,兩個一塊錢就搞定了。
嗯,看起來還是需求的問題。但需求的問題在哪呢?哦,對了,價格!10塊一個包子實在是太貴了。于是,找到了老板:你的包子賣得這么貴,怎么行啊?降降價,銷路不就上去了嗎?但沒想到,老板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也知道這包子貴啊,我也知道10塊錢一個包子人們買不起啊。可是有什么辦法呢?這一個包子里,稅就占了5塊。原料面肉菜雖然不貴,可運費貴啊,每個包子物流的成本就合一塊錢,房租一塊錢,再加上人工還有其他的七七八八的費用,你知道我一個包子才賺多少錢嗎?兩毛錢!我怎么降這個價啊。
現在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里了吧?就在供給和需求的中間地帶。由于這個中間地帶的扭曲,就造成了我說的,企業生產什么什么不掙錢,消費者買什么什么貴的不得了。結論是什么?就是:只有疏通中間,才能打開兩側(供給與需求)。
“史上最最難就業季”為何遇上“用工荒”!為何當“招工熱”遇上“求職熱”的時候,產生的結果卻是“用工荒”和“失業潮”呢?
一、外來務工人員減少
二、求職者與企業心態
三、人才結構嚴重失衡
“招工難”極大的增加了企業成本。企業為了留住現有的并且招到更多的符合需求的勞動力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還同時承擔了更多的風險成本,讓企業發展面臨更多的桎梏。而“就業難”也極大的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加社會經濟壓力。
總結
- 上一篇: 电子元器件分销10亿俱乐部[通俗易懂]
- 下一篇: Chrome开发者工具对Vue应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