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各屏幕尺寸及解析
一.iPhone 各屏幕尺寸表
| 3GS | 3.5 inch | 163 ppi | 320*480 pt | 320*480 px | @1x | 1.5 | 2:3 |
| 4/4s | 3.5 inch | 326 ppi | 320*480 pt | 640*960 px | @2x | 1.5 | 2:3 |
| 5/5S/5c/SE | 4.0 inch | 326 ppi | 320*568 pt | 640*1136 px | @2x | 1.77 | 9:16 |
| 6/6S/7/8 | 4.7 inch | 326 ppi | 375*667 pt | 750*1334 px | @2x | 1.77 | 9:16 |
| 6+/6S+/7+/8+ | 5.5 inch | 401 ppi | 414*736 pt | 1242 * 2208 px (1080x1920) | @3x | 1.77 | 9:16 |
| X | 5.8 inch | 458 ppi | 375*812 pt | 1125*2436 px | @3x | 2.16 | 9:20 |
| XS | 5.8 inch | 458 ppi | 375*812 pt | 1125*2436 px | @3x | 2.16 | 9:20 |
| XS Max | 6.5 inch | 458 ppi | 414*896 pt | 1242*2688 px | @3x | 2.16 | 9:20 |
| XR | 6.1 inch | 326 ppi | 414*896 pt | 828*1792 px | @2x | 2.16 | 9:20 |
二.相關術語說明
1. inch(英寸)
1 inch= 2.54cm = 25.4mm
2. 屏幕尺寸
指的是顯示屏的對角線長度,以下為iPhone5s、iPhone6s、iPhone6Plus屏幕尺寸規格示意圖:
3. 點(point)和像素(pixel)換算關系
像素:影像顯示的基本單位,翻譯成中文稱為"像素"縮寫 px.(簡單理解為在計算機顯示器上的一個一個的小方格,一個格子便是一個像素).
iPhone3GS
1point = 1pixel
iPone4/4s/5/5S/5c/SE/6/6s
1point = 2pixel
iPhone6Plus/iPhone6s Plus
1point = 3pixel
普通屏幕: 1 point = 1 pixel
Retina屏: 1 point = 2 pixel
High Retina:1 point = 3 pixel
這里再簡單介紹一下Retina這個術語:
Retina屏幕是蘋果創造的營銷名詞,而非通用標準
Retina翻譯成中文就是視網膜的意,Retina屏的分辨率非常高,以至于你在正常的觀看距離無法看到任何像素點。
Retina強調的重點是“分辨率足夠高,可以達到眼睛看不出來的地步”。也就是說,蘋果為了更好地描述iPhone屏幕分辨率非常高這一特性,而借用并創造了Retina這一標準,并非行業內通用的標準。
蘋果曾經給出過一個標準:手機屏幕達到300PPI、平板屏幕達到220PPI、筆記本電腦屏幕達到200PPI即可認為是Retina屏幕。
4. PPI (像素密度)
屏幕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直譯過來就是每英寸上顯示的像素數量.
表示沿著對角線,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pixel)數目,PPI的數值越高,代表顯示屏能夠以越高的密度顯示圖像,即通常所說的分辨率越高,顆粒感越弱,圖像更清晰。
PPI的計算公式(勾股定理):
其中,X:長度像素數;Y:寬度像素數;Z:屏幕尺寸即對角線長度
以根據iPhone4/iPhone4s為類,計算PPI的計算值:
= 329.65 pixcel/inch
計算結果稍有出入,這是因為像素的離散采樣有鋸齒效應。
5. 邏輯分辨率和物理分辨率
邏輯分辨率以point(pt)為單位,物理分辨率以pixel(px)為單位。
區分邏輯分別率和物理分辨率是因為在早期iPhone 3GS之前,iOS繪制圖形以point為單位。在這個時期point和pixel嚴格對應在一起。在iPhone 3GS上:
1 pt = 1 px
到了iPhone 4開始,蘋果引入了Retina屏幕。在一定物理單位內可以顯示2倍的像素。iPhone 4的屏幕物理尺寸還是3.5寸,分辨率為640 × 960,提升了4倍。也就是說,原先的1 point可以容納4個pixel。
所以到了iPhone 4,邏輯分辨率和物理分辨率的關系就成了:
1 pt = 2 px
解釋一:
物理分辨率是硬件所支持的,邏輯分辨率是軟件可以達到的。
物理分辨率:顯示屏的最佳分辨率,即屏幕實際存在的像素行數乘以列數的數學表達方式,是顯示屏固有的參數,不能調節,其含義是指顯示屏最高可顯示的像素數。
物理尺寸(物理分辨率):是指屏幕的實際大小。大的屏幕同時必須要配備高分辨率,也就是在這個尺寸下可以顯示多少個像素,顯示的像素越多,可以表現的余地自然越大。
解釋二:
如上圖中 640x960、640x1136等這些都是物理尺寸或是物理分辨率。
而320x480、320x568等這些都是邏輯分辨率或是邏輯尺寸。
解釋三:
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分辨率就是屏幕上橫、縱的總象素點數。分辨率是指屏幕上有多少個格子(像素 px),如大家經常會看到一些手機配置顯示 320X480 640X960 750X1334 均表示當前屏幕橫縱一共顯示了多少個像素數量,如橫向顯示了 750 個格子(像素)、縱向顯示了 1334 個格子(像素),那么就稱當前屏幕分辨率為 750X1334.
如果我們設計的時候用單位px,可以說是物理分辨率尺寸。
如果我們設計的時候用單位pt,可以說是邏輯分辨率尺寸。
下面拿iphone 6 plus詳細分析:
iphone6plus-物理尺寸分辨率
1、iPhone 6 Plus 的邏輯point分辨率用 360×640,也不是不可以,也即上面圖表中的 iPhone 6+ (b)方案,那么 scale 用 @3x,最終像素分辨率 360×640@3x 正好是 1080×1920,完美1:1映射,無需縮放;但缺點就是:iPhone 6 Plus的邏輯pt分辨率 360×640 就會比 iPhone 6的 375×667 還低,這天理不容啊,一個Plus的大屏幕雖然很精細,但是可顯示的實際內容比 iPhone 6 還少。完全不符合 Bigger than bigger 。
打個比方就是:相同字號的情況下,iPhone 6如果一行顯示了25個字,而 iPhone 6 Plus 按這個邏輯pt方案,一行就會只能顯示24 個字了。
2、那如果邏輯point分辨率用 540×960 呢,也即圖表中的 iPhone 6+ ? , scale 沿用老的 @2x ,最終像素分辨率 540×960@2x 不正好是 1080×1920 嗎,也是完美1:1映射,無需縮放,還不需要多余做 @3x 素材; 而且這個方案的優點也很明顯: pt 面積是 iPhone 6 的兩倍 (540×960 = 375x667x 2),這樣屏幕可顯示的內容一下就增多了 ; 但這個方案的缺點就更明顯了: 所有 iOS UI 元素尺寸在屏幕上的實際物理面積一下子就變小了,比如標簽欄或導航欄按鈕的物理高度只有原來的 81.5% ,
點擊面積就只有iPhone 6的 0.815*0.815=66.4%,用戶點擊就困難了,總不至于蘋果考慮觸摸手指操作,為 <= iPhone 6 做一套設計規范,為 iPhone 6 Plus 再另外做一套設計規范
分辨率如下圖
6. scale factor(縮放因子)
因為邏輯分辨率和物理分辨率存在著一定的比例關系,這種比例的關系稱為縮放因子。其對應關系為:
1 pt = scale * px
早期的iPhone3GS的屏幕屏幕分辨率是320 * 480,iOS繪制圖形(CGPoint/CGSize/CGRect)均已point為單位。
1 point = 1 pixel
后來在iPhone4中,同樣大小(3.5inch)的屏幕采用Retina(視網膜)屏幕顯示技術,橫、縱向方向像素密度都被放大到2倍,像素分辨率提高到(320 * 2) * (480 * 2) = 640 * 960,屏幕分辨率提高到iPhone3GS的4倍。iPhone6Plus中橫、縱向方向像素密度都被放大到3倍,屏幕分辨率提高到iPhone3GS的9倍。
scale= 單位長度內的數量比(pixel/point)
類似文章:
類似文章鏈接1
類似文章鏈接2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iPhone 各屏幕尺寸及解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线程属性 pthread_attr_t
- 下一篇: 流畅的Python(1)- 一摞P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