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微机开关电源维修教程(典型)
ATX微機開關電源維修教程總圖
微機ATX電源電路的工作原理與維修
隨著電腦的逐漸普及和深入到家庭,顯示器已經成為維修界的一個亮點,ATX開關電源又將成為維修界的一個新的亮點。本文以市面上最常見的LWT2005型開關電源供應器為例,詳細講解最新ATX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和檢修方法,對其它型號的開關電源供應器,也借此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概述
ATX開關電源的主要功能是向計算機系統提供所需的直流電源。一般計算機電源所采用的都是雙管半橋式無工頻變壓器的脈寬調制變換型穩壓電源。它將市電整流成直流后,通過變換型振蕩器變成頻率較高的矩形或近似正弦波電壓,再經過高頻整流濾波變成低壓直流電壓的目的。其外觀圖和內部結構實物圖見圖1和圖2所示。
ATX開關電源的功率一般為250W~300W,通過高頻濾波電路共輸出六組直流電壓:+5V(25A)、—5V(0.5A)、+12V(10A)、—12V(1A)、+3.3V(14A)、+5VSB(0.8A)。為防止負載過流或過壓損壞電源,在交流市電輸入端設有保險絲,在直流輸出端設有過載保護電路。
二、工作原理
ATX開關電源,電路按其組成功能分為:輸入整流濾波電路、高壓反峰吸收電路、輔助電源電路、脈寬調制控制電路、PS信號和PG信號產生電路、主電源電路及多路直流穩壓輸出電路、自動穩壓穩流與保護控制電路。參照實物繪出整機電路圖,如圖3所示。
1、輸入整流濾波電路
只要有交流電AC220V輸入,ATX開關電源無論是否開啟,其輔助電源就會一直工作,直接為開關電源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如圖4所示,交流電AC220V經過保險管FUSE、電源互感濾波器L0,經BD1—BD4整流、C5和C6濾波,輸出300V左右直流脈動電壓。C1為尖峰吸收電容,防止交流電突變瞬間對電路造成不良影響。TH1為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起過流保護和防雷擊的作用。L0、R1和C2組成Π型濾波器,濾除市電電網中的高頻干擾。C3和C4為高頻輻射吸收電容,防止交流電竄入后級直流電路造成高頻輻射干擾。R2和R3為隔離平衡電阻,在電路中對C5和C6起平均分配電壓作用,且在關機后,與地形成回路,快速泄放C5、C6上儲存的電荷,從而避免電擊。
2、高壓尖峰吸收電路
如圖5所示,D18、R004和C01組成高壓尖峰吸收電路。當開關管Q03截止后,T3將產生一個很大的反極性尖峰電壓,其峰值幅度超過Q03的C極電壓很多倍,此尖峰電壓的功率經D18儲存于C01中,然后在電阻R004上消耗掉,從而降低了Q03的C極尖峰電壓,使Q03免遭損壞。
3、輔助電源電路
如圖6所示,整流器輸出的+300V左右直流脈動電壓,一路經T3開關變壓器的初級①~②繞組送往輔助電源開關管Q03的c極,另一路經啟動電阻R002給Q03的b極提供正向偏置電壓和啟動電流,使Q03開始導通。Ic流經T3初級①~②繞組,使T3③~④反饋繞組產生感應電動勢(上正下負),通過正反饋支路C02、D8、R06送往Q03的b極,使Q03迅速飽和導通,Q03上的Ic電流增至最大,即電流變化率為零,此時D7導通,通過電阻R05送出一個比較電壓至IC3(光電耦合器Q817)的③腳,同時T3次級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D50、C04整流濾波后,一路經R01限流后送至IC3的①腳,另一路經R02送至IC4(精密穩壓電路TL431),由于Q03飽和導通時次級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比較平滑、穩定,經IC4的K端輸出至IC3的②腳電壓變化率幾乎為零,使IC3內發光二極管流過的電流幾乎為零,此時光敏三極管截止,從而導致Q1截止。反饋電流通過R06、R003、Q03的b、e極等效電阻對電容C02充電,隨著C02充電電壓增加,流經Q03的b極電流逐漸減小,使③~④反饋繞組上的感應電動勢開始下降,最終使T3③~④反饋繞組感應電動勢反相(上負下正),并與C02電壓疊加后送往Q03的b極,使b極電位變負,此時開關管Q03因b極無啟動電流而迅速截止。
開關管Q03截止時,T3③~④反饋繞組、D7、R01、R02、R03、R04、R05、C09、IC3、IC4組成再起振支路。當Q03導通的過程中,T3初級繞組將磁能轉化為電能為電路中各元器件提供電壓,同時T3反饋繞組的④端感應出負電壓,D7導通、Q1截止;當Q03截止后,T3反饋繞組的④端感應出正電壓,D7截止,T3次級繞組兩個輸出端的感應電動勢為正,T3儲存的磁能轉化為電能經D50、C04整流濾波后為IC4提供一個變化的電壓,使IC3的①、②腳導通,IC3內發光二極管流過的電流增大,使光敏三極管發光,從而使Q1導通,給開關管Q03的b極提供啟動電流,使開關管Q03由截止轉為導通。同時,正反饋支路C02的充電電壓經T3反饋繞組、R003、Q03的be極等效電阻、R06形成放電回路。隨著C41充電電流逐漸減小,開關管Q03的Ub電位上升,當Ub電位增加到Q03的be極的開啟電壓時,Q03再次導通,又進入下一個周期的振蕩。如此循環往復,構成一個自激多諧振蕩器。
Q03飽和期間,T3次級繞組輸出端的感應電動勢為負,整流二級管D9和D50截止,流經初級繞組的導通電流以磁能的形式儲存在輔助電源變壓器T3中。當Q03由飽和轉向截止時,次級繞組兩個輸出端的感應電動勢為正,T3儲存的磁能轉化為電能經D9、D50整流輸出。其中D50整流輸出電壓經三端穩壓器7805穩壓,再經電感L7濾波后輸出+5VSB。若該電壓丟失,主板就不會自動喚醒ATX電源工作。D9整流輸出電壓供給IC2(脈寬調制集成電路KA7500B)的12腳(電源輸入端),經IC2內部穩壓,從第14腳輸出穩壓+5V,提供ATX開關電源控制電路中相關元器件的工作電壓。
T2為主電源激勵變壓器,當副電源開關管Q03導通時,Ic流經T3初級①~②繞組,使T3③~④反饋繞組產生感應電動勢(上正下負),并作用于T2初級②~③繞組,產生感應電動勢(上負下正),經D5、D6、C8、R5給Q02的b極提供啟動電流,使主電源開關管Q02導通,在回路中產生電流,保證了整個電路的正常工作;同時,在T2初級①~④反饋繞組產生感應電動勢(上正下負),D3、D4截止,主電源開關管Q01處于截止狀態。在電源開關管Q03截止期間,工作原理與上述過程相反,即Q02截止,Q01工作。其中,D1、D2為續流二極管,在開關管Q01和Q02處于截止和導通期間能提供持續的電流。這樣就形成了主開關電源它激式多諧振電路,保證了T2初級繞組電路部分得以正常工作,從而在T2次級繞組上產生感應電動勢送至推動三極管Q3、Q4的c極,保證整個激勵電路能持續穩定地工作,同時,又通過T2初級繞組反作用于T1主開關電源變壓器,使主電源電路開始工作,為負載提供+3.3V、±5V、±12V工作電壓。
4、PS信號和PG信號產生電路以及脈寬調制控制電路
如圖7所示,微機通電后,由主板送來的PS信號控制IC2的④腳(脈寬調制控制端)電壓。待機時,主板啟動控制電路的電子開關斷開,PS信號輸出高電平3.6V,經R37到達IC1(電壓比較器LM339N)的⑥腳(啟動端),由內部經IC1的①腳輸出低電平,使D35、D36截止;同時,IC1的②腳一路經R42送出一個比較電壓對C35進行充電,另一路經R41送出一個比較電壓給IC2的④腳,IC2的④腳電壓由零電位開始逐漸上升,當上升的電壓超過3V時,關閉IC2⑧、11腳的調制脈寬電壓輸出,使T2推動變壓器、T1主電源開關變壓器停振,從而停止提供+3.3V、±5V、±12V等各路輸出電壓,電源處于待機狀態。受控啟動后,PS信號由主板啟動控制電路的電子開關接地,IC1的⑥腳為低電平(0V),IC2的④腳變為低電平(0V),此時允許⑧、11腳輸出脈寬調制信號。IC2的13腳(輸出方式控制端)接穩壓+5V (由IC2內部14腳穩壓輸出+5V電壓),脈寬調制器為并聯推挽式輸出,⑧、11腳輸出相位差180度的脈寬調制信號,輸出頻率為IC2的⑤、⑥腳外接定時阻容元件R30、C30的振蕩頻率的一半,控制推動三極管Q3、Q4的c極相連接的T2次級繞組的激勵振蕩。T2初級它激振蕩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作用于T1主電源開關變壓器的初級繞組,從T1次級繞組的感應電動勢整流輸出+3.3V、±5V、±12V等各路輸出電壓。
D12、D13以及C40用于抬高推動管Q3、Q4的e極電平,使Q3、Q4的b極有低電平脈沖時能可靠截止。C35用于通電瞬間關閉IC2的⑧、11腳輸出脈寬調制信號脈沖。ATX電源通電瞬間,由于C35兩端電壓不能突變,IC2的④腳輸出高電平,⑧、11腳無驅動脈沖信號輸出。隨著C35的充電,IC2的啟動由PS信號電平高低來加以控制,PS信號電平為高電平時IC2關閉,為低電平時IC2啟動并開始工作。
PG產生電路由IC1(電壓比較器LM339N)、R48、C38及其周圍元件構成。待機時IC2的③腳(反饋控制端)為零電平,經R48使 IC1的⑨腳正端輸入低電位,小于11腳負端輸入的固定分壓比,IC113腳(PG信號輸出端)輸出低電位,PG向主機輸出零電平的電源自檢信號,主機停止工作處于待機狀態。受控啟動后IC2的③腳電位上升,IC1的⑨腳控制電平也逐漸上升,一旦IC1的⑨腳電位大于11腳的固定分壓比,經正反饋的遲滯比較器,13腳輸出的PG信號在開關電源輸出電壓穩定后再延遲幾百毫秒由零電平起跳到+5V,主機檢測到PG電源完好的信號后啟動系統,在主機運行過程中若遇市電停電或用戶執行關機操作時,ATX開關電源+5V輸出電壓必然下跌,這種幅值變小的反饋信號被送到IC2的①腳(電壓取樣比較器同相輸入端),使IC2的③腳電位下降,經R48使IC1的⑨腳電位迅速下降,當⑨腳電位小于11腳的固定分壓電平時,IC1的13腳將立即從+5V下跳到零電平,關機時PG輸出信號比ATX開關電源+5V輸出電壓提前幾百毫秒消失,通知主機觸發系統在電源斷電前自動關閉,防止突然掉電時硬盤的磁頭來不及歸位而劃傷硬盤。
5、主電源電路及多路直流穩壓輸出電路
如圖8所示,微機受控啟動后,PS信號由主板啟動控制電路的電子開關接地,允許IC2的⑧、11腳輸出脈寬調制信號,去控制與推動三極管Q3、Q4的c極相連接的T2推動變壓器次級繞組產生的激勵振蕩脈沖。T2的初級繞組由它激振蕩產生的感應電動勢作用于T1主電源開關變壓器的初級繞組,從T1次級①②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D20、D28整流、L2(功率因素校正變壓器,也稱低電壓扼流線圈。以它為主來構成功率因素校正電路,簡稱PFC電路,起自動調節負載功率大小的作用。當負載要求功率很大時,則PFC電路就經過L2來校正功率大小,為負載輸送較大的功率;當負載處于節能狀態時,要求的功率很小,PFC電路通過L2校正后為負載送出較小的功率,從而達到節能的作用。)第④繞組以及C23濾波后輸出—12V電壓;從T1次級③④⑤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D24、D27整流、L2第①繞組及C24濾波后輸出—5V電壓;從T1次級③④⑤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D21、L2第②③繞組以及C25、C26、C27濾波后輸出+5V電壓;從T1次級③⑤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L6、L7、D23、L1以及C28濾波后輸出+3.3V電壓;從T1次級⑥⑦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D22、L2第⑤繞組以及C29濾波后輸出+12V電壓。其中,每兩個繞組之間的R(5Ω/1/2W)、C(103)組成尖峰消除網絡,以降低繞組之間的反峰電壓,保證電路能夠持續穩定地工作。
6、自動穩壓穩流控制電路
(1)+3.3V自動穩壓電路
IC5(精密穩壓電路TL431)、Q2、R25、R26、R27、R28、R18、R19、R20、D30、D31、D23(場效應管)、R08、C28、C34等組成+3.3V自動穩壓電路。如圖9所示。
當輸出電壓(+3.3V)升高時,由R25、R26、R27取得升高的采樣電壓送到IC5的G端,使UG電位上升,UK電位下降,從而使Q2導通,升高的+3.3V電壓通過Q2的ec極,R18、D30、D31送至D23的S極和G極,使D23提前導通,控制D23的D極輸出電壓下降,經L1使輸出電壓穩定在標準值(+3.3V)左右,反之,穩壓控制過程相反。
(2)+5V、+12V自動穩壓電路
IC2的①、②腳電壓取樣比較器正、負輸入端,取樣電阻R15、R16、R33、R35、R68、R69、R47、R32構成+5V、+12V自動穩壓電路。如圖10所示。
當輸出電壓升高時(+5V或+12V),由R33、R35、R69并聯后的總電阻取得采樣電壓,送到IC2的①腳和②腳,與IC2內部的基準電壓相比較,輸出誤差電壓與IC2內部鋸齒波產生電路的振蕩脈沖在PWM(比較器)中進行比較放大,使⑧、11腳輸出脈沖寬度降低,輸出電壓回落至標準值的范圍內。
反之穩壓控制過程相反,從而使開關電源輸出電壓保持穩定。
(3)+3.3V、+5V、+12V自動穩壓電路
IC4(精密穩壓電路TL431)、IC3、Q1、R01、R02、R03、R04、R05、R005、D7、C09、C41等組成+3.3V、+5V、+12V自動穩壓電路。如圖11所示。
當輸出電壓升高時,T3次級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D50、C04整流濾波后一路經R01限流送至IC3的①腳,另一路經R02、R03獲得增大的取樣電壓送至IC4的G端,使UG電位上升,UK電位下降,從而使IC4內發光二極管流過的電流增加,使光敏三極管導通,從而使Q1導通,同時經負反饋支路R005、C41使開關三極管Q03的e極電位上升,使得Q03的b極分流增加,導致Q03的脈沖寬度變窄,導通時間縮短,最終使輸出電壓下降,穩定在規定范圍之內。
反之,當輸出電壓下降時,則穩壓控制過程相反。
(4)自動穩流電路
IC2的15、16腳電流取樣比較器正、負輸入端,取樣電阻R51、R56、R57構成負載自動穩流電路。如圖12所示。
負端輸入端15腳接穩壓+5V,正端輸入端16腳, 該腳外接的R51、R56、R57與地之間形成回路,當負載電流偏高時,T2次級繞組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經R10、D14、C36整流濾波,再經R54、R55降壓后獲得增大的取樣電壓,同時與R51、R56、R57支路取得增大的采樣電流一起送到IC215腳和16腳,與IC2內部基準電流相比較,輸出誤差電流,與IC2內部鋸齒波產生電路產生的振蕩脈沖在PWM(比較器)中進行比較放大,使⑧、11腳輸出脈沖寬度降低,輸出電流回落至標準值的范圍之內。
反之穩流控制過程相反,從而使開關電源輸出電流保持穩定.
三、檢修的基本方法與技巧
計算機ATX開關電源與日常生活中彩電的開關電源顯著的區別是:前者取消了傳統的市電按鍵開關,采用新型的觸點開關,并且依靠+5VSB、PS控制信號的組合來實現電源的自動開啟和自動關閉。主機在通電的瞬間,主機電源會向主板發送一個Power Good(簡稱PG)信號,如果主機電源的輸入電壓在額定范圍之內,輸出電壓也達到最低檢測電平(+5V輸出為4.75V以上),并且讓時間延遲約100ms~500ms后(目的是讓電源電壓變得更加穩定),PG電路就會發出“電源正常”的信號,接著CPU會產生一個復位信號,執行BIOS中的自檢,主機才能正常啟動。+5VSB是供主機系統在ATX待機狀態時的電源,以及開啟和關閉自動管理模塊及其遠程喚醒通訊聯絡相關電路的工作電源,在待機及受控啟動狀態下,其輸出電壓均為5V高電平,使用紫色線由ATX插頭⑨腳引出。如圖13所示。PS為主機開啟或關閉電源以及網絡計算機遠程喚醒電源的控制信號,不同型號的ATX開關電源,待機時的電壓值各不相同,常見的待機電壓值為3V、3.6V、4.6V。當按下主機面板的POWER電源開關或實現網絡喚醒遠程開機時,受控啟動后PS由主板的電子開關接地,使用綠色線從ATX插頭14腳輸入。PG是供主板檢測電源好壞的輸出信號,使用灰色線由ATX插頭⑧腳引出,待機狀態為低電平(0V),受控啟動電壓輸出穩定的高電平(+5V)。
脫機帶電檢測ATX電源 ,首先測量在待機狀態下的PS和PG信號,前者為高電平,后者為低電平,插頭9腳除輸出+5VSB外,不輸出其它任何電壓。其次是將ATX開關電源進行人工喚醒,方法是:用一根導線把ATX插頭14腳(綠色線)PS信號與任一地端(黑色線3、7、13、15、16、17)中的任一腳短接,這一步是檢測的關鍵(否則,通電時開關電源風扇將不旋轉,整個電路無任何反應,導致無法檢修或無法判斷其故障部位和質量好壞)。將ATX電源由待機狀態喚醒為啟動受控狀態,此時PS信號變為低電平,PG、+5VSB信號變為高電平,這時可觀察到開關電源風扇旋轉。為了驗證電源的帶負載能力,通電前可在電源的+12V輸出插頭處再接一個開關電源風扇或CPU電源風扇,也可在+5V與地之間并聯一個4Ω/10W左右的大功率電阻做假負載。然后通電測量各路輸出電壓值是否正常,如果正常且穩定,則可放心接上主機內各部件進行使用;如發現不正常,則必須重新認真檢查電路,此時絕對不允許與主機內各部件連接,以免通電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上述操作亦可作為單獨選購ATX開關電源脫機通電驗證質量好壞的方法。
四、故障檢修實例
實例1 一臺LWT2005型開關電源供應器,開機出現“三無(主機電源指示燈不亮,開關電源風扇不轉,顯示器點不亮)”。
故障分析與維修:先采用替換法(用一個好的ATX開關電源替換原主機箱內的ATX電源)確認LWT2005型開關電源已壞。然后拆開故障電源外殼,直觀檢查發現機板上輔助電源電路部分的R001、R003、R05呈開路性損壞,Q1(C1815)、開關管Q03(BUT11A)呈短路性損壞,如圖14所示。且R003燒焦、Q1的c、e極炸斷,保險管FUSE(5A/250V)發黑熔斷。經更換上述損壞元器件后,采用二中的檢修方法和技巧:用一根導線將ATX插頭14腳與15腳(兩腳相鄰,便于連接)連接,并在+12V端接一個電源風扇。檢查無誤后通電,發現兩個電源風扇(開關電源自帶一個+12V散熱風扇)轉速過快,且發出很強的嗚音,迅速測得+12V上升為+14V,且輔助電源電路部分發出一股逐漸加強的焦味,立即關電。分析認為,輸出電壓升高,一般是穩壓電路有問題。細查為IC4、IC3構成的穩壓電路部分的IC3(光電耦合器Q817)不良。由于IC3不良,當輸出電壓升高時,IC3內部的光敏三極管不能及時導通,從而就沒有反饋電流進入開關管Q03的e極,不能及時縮短Q03的導通時間,導致Q03導通時間過長,輸出電壓升高。如不及時關電,(從發出的焦味來看,Q03很可能因導通時間過長,功耗過重而損壞)又將大面積地燒壞元器件。
將IC3更換后,重新檢查、測量剛才更換過的元器件,確認完好后通電。測各路輸出電壓一切正常,風扇轉速正常(幾乎聽不到轉動聲)。通電觀察半小時無異常現象。再接入主機內的主板上,通電試機2小時一直正常。至此,檢修過程結束。后又維修大量同型號或不同型號(其電路大多數相同或類似)的開關電源,其損壞的電路及元器件大多雷同。
實例2 一臺銀河YH—004A型開關電源供應器,開機出現“三無”。
故障分析與維修:先采用替換法確認該開關電源已壞。然后拆開故障電源外殼,直觀檢查機板上輔助電源電路部分,發現D30、ZD3、R78、Q15(開關管)燒壞。根據實物繪制關鍵電路如圖15所示,經更換上述元器件后并按實例1方法進行通電試機,發現兩個電源風扇時轉時不轉。懷疑電路中有虛焊,將整個電路重新加焊一遍后,通電故障如初。維修一時陷入困境。后經仔細分析電路圖,在電源風扇時轉時不轉的瞬間,測得開關電源輸出電壓波動很大,莫非穩壓電路出了故障?
經與實例1中相關電路相比較,兩種開關電源電路有較大差別,但所用的脈寬調制集成電路都是雙排8腳,前例采用的是IC2(KA7500B),本例是IC1(TL494)(有些也采用BDL494),分析、比較兩種不同標號的集成電路,得出兩者的引腳、功能完全相同,可以直接互換。以此推測出IC1(TL494)的穩壓原理如下:IC1(TL494)的①、②腳電壓取樣比較器正、負輸入端,取樣電阻R31、R32、R33、R37、R38構成+5V、+12V自動穩壓電路。如圖16所示。
當輸出電壓升高時(+5V或+12V),由R31取得采樣電壓送到IC1①腳和②腳,并與IC1內部基準電壓相比較,輸出誤差電壓與IC1內部鋸齒波產生電路的振蕩脈沖在PWM(比較器)中進行比較放大,使⑧、11腳輸出脈沖寬度降低,輸出電壓回落至標準值的范圍內。當輸出電壓降低時,穩壓控制過程相反,從而使開關電源輸出電壓保持穩定。
開路測量R31、R32、R33、R37、R38阻值正常,在路檢測IC1(TL494)的①、②腳電阻值與IC2(KA7500B)①、②腳電阻值相比較,差別很大。試用一只KA7500B集成電路代換TL494后,經查無誤后通電試機,測得各路輸出電壓值正常,風扇轉速正常。接入主機內,通電試機一切正常。檢修過程結束。
實例3 一臺ATX—300L型開關電源供應器(簡稱007電源),開機出現“三無”。
故障分析與維修:如圖17所示。先用代換法確認該電源已燒壞;然后拆開外殼,直觀檢查保險絲燒黑,用表測量主電源開關三極管Q01、Q02(兩者型號均為C4106)擊穿短路,整流電路部分印制線路板燒黑。將Q1、Q2用同型號換新(注:兩者必須同型號,否則將導致帶載能力下降,輸出電壓不穩定,從而引起主電源開關管再次擊穿。如推動三極管Q3、Q4損壞,其更換方法類似),并將印制線路板燒黑部分用小刀剝開劃斷,再用導線按原線路接好(必須做好這一步,因路板燒黑被炭化后易導電)。由于保險管焊在路板上(維修多臺開關電源都是如此,其作用是保證接觸良好),焊下壞管,用一新的4A/250V保險管焊上。
經檢查無誤后通電開機,電源風扇旋轉,各路輸出電壓正常。接入主機板開機時,CPU風扇旋轉,但顯示器黑屏,測+5V、+12V電壓在規定電壓值內波動,不穩定。仔細觀察,發現電源風扇轉速過快,測IC2(KA7500B)的12腳(VCC電源端)電壓高達23V(正常時一般為19V)且抖動,測13、14、15腳有正常的+5V電壓輸出。懷疑IC2內部不良,果斷更換IC2,再開機,顯示器點亮,各路輸出電壓正常,故障排除。
ATX微機開關電源維修教程6
附: ATX開關電源電壓比較器LM339N和脈寬調制集成電路KA7500B各引腳功能及實測數據,表中電壓數據以伏特(V)為單位,用南京產MF47型萬用表10V、50V、250V直流電壓擋,在ATX電源脫機檢修好后,連接主機內各部件正常工作狀態下測得;在路電阻數據以千歐(KΩ)為單位,用R×1K擋測得,正向電阻用紅表筆測量,反向電阻用黑表筆測量,另一表筆接地。
表1:電壓比較器LM339N引腳功能及實測數據
引腳號 | 引腳功能 | 工作電壓(V) | 在路電阻值(KΩ) 正 向 反 向 | |
1 | 電壓取樣輸出端 | 4 | 8.5 | 1 |
2 | 電壓取樣輸出端 | 0 | 8.5 | 2 |
3 | 電源輸入端 | 5 | 4 | 3 |
4 | 電壓取樣反相輸入端 | 1.2 | 11 | 4 |
5 | 電壓取樣同相輸入端 | 0.8 | 10.5 | 5 |
6 | 電子開關啟動端 | 1 | 10.5 | 6 |
7 | 電壓取樣同相輸入端 | 1.2 | 11 | 7 |
8 | 電壓取樣反相輸入端 | 1.2 | 9.5 | 8 |
9 | PG信號同相控制端 | 1.2 | 11 | 9 |
10 | 電壓取樣反相輸入端 | 1.4 | 10 | 10 |
11 | 電壓取樣同相輸入端 | 1.6 | 11.5 | 11 |
12 | 地 | 0 | 0 | 12 |
13 | PG信號輸出端 | 4 | 3.6 | 13 |
14 | 電壓取樣輸出端 | 1.8 | 9.5 | 14 |
說明:當用表筆測量LM339N的第11腳電壓時,將引起電腦重新啟動,屬于正常現象。
表2:脈寬調制集成電路KA7500B各引腳功能及實測數據
引腳號 | 引腳功能 | 工作電壓(V) | 在路電阻值(KΩ) 正 向 反 向 | |
1 | 電壓取樣比較器同相輸入端 | 4.8 | 4.5 | 7 |
2 | 電壓取樣比較器反相輸入端 | 4.6 | 8 | 8.8 |
3 | 反饋控制端 | 2.2 | 9.2 | ∞ |
4 | 脈寬調制輸出控制端 (死區控制端) | 0 | 9.5 | 19 |
5 | 振蕩1 | 0.6 | 9 | 12.6 |
6 | 振蕩2 | 0 | 9 | 21 |
7 | 地 | 0 | 0 | 0 |
8 | 脈寬調制輸出1 | 2 | 7.5 | 21 |
9 | 地 | 0 | 0 | 0 |
10 | 地 | 0 | 0 | 0 |
11 | 脈寬調制輸出2 | 2 | 7.5 | 21 |
12 | 電源輸入端 | 19 | 6.2 | 17 |
13 | 輸出方式控制端 | 5 | 4 | 4 |
14 | 電壓取樣比較器負端 | 5 | 4 | 4 |
15 | 電流取樣比較器反相輸入端 | 5 | 4 | 4 |
16 | 電流取樣比較器同相輸入端 | 2 | 7.5 | 8 |
表3:開關電源電路主要三極管實測電壓值(單位:V)
| 電路符號 | 元器件型號 | 電壓值(V) B C E | ||
| Q2 | A1015 | 2.6 | —2.5 | 3.3 |
| Q3 | C1815 | 1.8 | 4.4 | 1.4 |
| Q4 | C1815 | 1.8 | 4.4 | 1.4 |
| Q01 | C4106 | —1.5 | 280 | 140 |
| Q02 | C4106 | 0 | 140 | 0 |
| Q03 | BUT11A | —2.2 | 280 | 0 |
| 電路符號 | 元器件型號 | 電壓值(V) G S D | ||
| D21 | S30SC4M | 0 | 0 | 5 |
| D22 | BYQ28E | 5 | 5 | 12 |
| D23 | B2060 | 0 | 0 | 3.3 |
| 電路符號 | 元器件型號 | 電壓值(V) K A G | ||
| IC4 | TL431 | 3.8 | 0 | 2.4 |
| IC5 | TL431 | 2.6 | 0 | 2.4 |
如何得知我們買到的電源是多大功率呢?DIYer們常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看電源上的型號,一般來說,電源的型號和它本身的功率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我們買到一臺銀河YH-2503C電源,有的人就說該電源是250W的;另一種方法是把標稱的各路輸出電壓乘以對應的輸出電流后相加得出該電源的功率。許多刊物上是這樣介紹的,買電源時,商家是這么給我們介紹的,大部分愛好者們也是這樣計算的。其實,上面兩種計算方法都是片面和一廂情愿的。從銀河網站上找到的銀河電源的型號及相應的參數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型號為YH-2503C的電源,其實際功率只有200W,我們不明白型號后面的數字具體表示什么含義,但表中數據卻說明了型號后面的數字和功率并不等同,所以買電源時,不要為型號后面的數字所迷惑。而如果按上面第二種計算方法,很多電源都是250W的,甚至功率還要高。表5中為市售LS-280A ATX電源標簽上的輸出參數值,根據表中的數據按上述方法計算,得出的輸出功率高達262.3W。那么這臺電源的實際功率到底是多大?
表4 YH系列ATX智能化綠色開關電源參數
產品型號 | YH-2503C | YH2508C | YH150SFX |
交流電壓輸入范圍 | AC 180-264V | ||
輸入頻率范圍 | 47HZ-63HZ | ||
輸出功率 | 200W | 200W | 150W |
各路輸出電流 | +5V:21A,+12:6A,-12V:0.8A,-5V:0.3A,+3.3V:14A,+5VSB:1.5A | +5V:21A,+12:6A,-12V:0.8A,-5V:0.3A,+3.3V:14A,+5VSB:1.5A | |
輸出電壓變化范圍 | +5V:5%,+12:5%,-12V:10%,-5V:10%,+3.3V:5%,+5VSB:5% | ||
效率 | 滿載時>70% | ||
+5V電壓保護范圍 | 5.6V-7.0V | ||
表5 LS-280A電源各路輸出電流值
輸出電壓 | +5V | -5V | +12V | -12V | +3.3V | +5VSB |
負載電流 | 21A | 0.3A | 8A | 0.8A | 14A | 0.8A |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各路直流輸出的最大電流是不可能同時得到的,所以標出的功率也是無法達到的。
解剖一下ATX電源的電路,我們會發現,ATX電源的主電路是在AT電源的主電路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部分電路見圖4,從圖中可以發現,+3.3V電壓是將+5V繞組的交流電壓經L降壓后整流濾波輸出的,也就是說,+3.3V和+5V電壓共用一個繞組。在標準的AT電源中,+5V電壓輸出的最大工作電流為23A,比較一下二者的開關變壓器的磁芯截面積和線圈的線徑,二者并無什么不同,從而證明了+5V和+3.3V電壓的工作電流不可能同時達到最大。所以,上面的標稱的功率是無法達到的。很明顯,能同時輸出的實際最大功率才是有意義的。簡單地獨立地將各路輸出相乘再相加是不科學的。
要檢測電源各路輸出的最大電流,比較麻煩,但我們可以簡單地做一個實驗。衡量一臺電源合格與否的一個重要參數是各路輸出電壓的誤差范圍,從ATX網站上我們得知,對+5V、+3.3V和+12V電壓的誤差率為5%,對-5V和-12V電壓的誤差率為10%,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電壓太低計算機無法工作,電壓太高會燒了你的寶貝。其電壓范圍應該如表6所示。
表6 輸出電壓的穩定性
輸出電壓 | 最小 | 標準 | 最大 | 單位 |
+5V | +4.75 | +5.00 | +5.25 | V |
+12V | +11.20 | +12.00 | +12.80 | V |
-12V | -11.00 | -12.00 | -13.00 | V |
-5V | -4.75 | -5.00 | -5.25 | V |
+5VSB | +4.75 | +5.00 | +5.25 | V |
+3.3V | +3.15 | +3.30 | +3.45 | V |
另外,我們對輸出電壓的紋波還有較高的要求,電源輸出的各路直流電壓,其交流成分越小越好,紋波太大會對各種芯片有不良影響。比較合適的紋波大小如表7所示。
表7 輸出電壓的紋波電壓的標準
輸出電壓 | +5V | +12V | -5V | -12V | +5VSB | +3.3V |
紋波(mv) | 100 | 150 | 100 | 150 | 100 | 80 |
實驗是通過檢測電源的各路主電壓的負載壓降和紋波系數來得出各路輸出電壓的最大電流。
1、測各路輸出電壓的最大輸出電流:要注意的是,由于電路中都是以+5V電壓為基準來調整各路電壓的,如果+5V電壓空載,其它各路電壓的輸出會大幅降低,因此測其它各路電壓的最大電流時,+5V電壓輸出端的負載電阻不能去掉。測量的方法是在各路電壓輸出端接上不同阻值的電阻,然后將該負載電阻值逐漸減少,當所測的輸出電壓值低于該路電壓的穩定范圍時,記錄下此時的電流值作為最大電流。測量的數據見表8。
表8 電源各路輸出的最大電流
電壓輸出端 | +3.3V | +5V | +12V |
負載電阻(Ω) | 0.5 | 0.8 | 5 |
負載電流(A) | 6.6 | 6.3 | 2.4 |
電壓值(V) | +3.1 | +4.5 | +11 |
很抱歉,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電源能工作的最大電流和電源盒上的標稱值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如果按電壓乘電流的方法計算功率的話,以上三路輸出的功率只有3.3*6.6+5*6.3+12*2.4近似等于80W,再加上其它各路輸出,該電源的實際輸出功率也就100W左右。另外,由于各路輸出最大電流不可能同時達到,因此,測得能同時達到的最大輸出電流才有意義。
2、測量電源各路電壓同時輸出時各自的最大電流值:
在各路電壓輸出端同時接上最小負載,此時電源以滿負荷運行,因此測量的速度要快。接通電源開關,此時電源內發出過載的“吱吱“聲,讓人膽顫心驚,怕繼續操作下去把電源燒毀,該實驗沒有繼續做下去,但說明了電源的各路輸出同時能達到的最大輸出電流比表8中的值還要小得多。最終的輸出功率還不到100W!
實驗的結果實在讓人很沮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實際解剖一下買來的ATX電源,你就會發現:廠家為節省成本,在元件選擇上偷工減料,偷工減料是市售ATX電源功率不足的罪魁禍首。
首先看一下電源中采用的功率開關管,市售電源中,大部分兼容電源中采用的功率開關管型號都為MJE13007(有的只采用MJE13005),見圖5中的晶體管。查一下晶體管手冊,得知該管的參數為75W/400V/8A,雙管功率只有150W,再算上開關電源最大約70%的轉換效率,能輸出的功率只有100W左右,這和上面實驗得出的數值是相符的,從而證實我們買到的電源,標稱230W也好、200W也好,功率只有這么150W。順便說一句,這種型號的晶體管更多地被用于電子日光燈中,因其耐壓較高,被廠家移花接木于開關電源中。
其次看一下整流輸出電路中采用的快速整流對管,市售廉價電源中,不論是+3.3V還是+5V或+12V,其整流對管一律采用MUR1640(16A/40V),要知道廠家標稱的+5V電壓的輸出電流可是21A啊?可能是廠家有自知之明,反正電源能輸出的最大電流也不會超過此值(開關功率管根本就提供不了),整流管的額定電流取得再大也沒有用處,省得再增加成本了。
最后看一下電源開關電路中采用的開關變壓器,如今的變壓器的大小比起286時的可要小得多了,那時的電源的標稱一般比較實在,是多少瓦就標多少瓦,對比現在的電源,變壓器磁芯截面積小了,所用的漆包線的線徑細了,變壓器的功率又怎能上得去呢?
很明顯,現在市場上銷售的電源質量、元件用料、產品的合格程度已和以前有了較大的不同,不看別的,只從電源的重量對比上就可以猜測出現在標稱250W的電源中蘊藏著多少水分,因為重量的減輕意味著電源盒內部元件數量和質量上的偷工減料、散熱片重量的減輕、開關變壓器和功率開關管的功率下降,以及電源盒外殼鐵皮厚度的銳減等。
由此,我們從市場上購買的電源會出現功率不足的現象就很正常了,那是一些小廠為了迎合用戶口味,把電源的功率使勁地往大里標,其實際功率又實在有限,再加上銷售上的誤導,形成了購買電源要功率越大越好的誤區。目前市場上,部分比較負責任的品牌的電源除了標出各路電壓、電流的輸出值外,還專門指出電源總功率不超過145W,或總電流不超過35A,只有這樣能保證同時輸出的實際最大功率才有意義。所以說不能盲目地追求功率,關鍵在于電源的性能和質量。
計算電源的功率時,如果電源限定了某幾路輸出的最大功率,就按功率的限定值計算,如果限定了某幾路輸出的最大電流,就按其中的最大電壓輸出乘以最大的電流計算,簡單地獨立地將各路輸出相乘再相加是不科學的。由于計算方法不同,各廠商的電源功率就不完全可比,雖然多數廠商沒有提供合理的計算數據,但大都會提供電壓和電流的獨立參數,根據這些雖然不能準確地計算出電源的功率,但同類參數之間還是有可比性的。
ATX電源工作原理及檢修
檢修ATX開關電源,從+5VSB、PS-ON和PW-OK信號入手來定位故障區域,是快速檢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5VSB、PS-ON、PW-OK控制信號
ATX開關電源與AT電源最顯著的區別是,前者取消了傳統的市電開關,依靠+5VSB、PS-ON控制信號的組合來實現電源的開啟和關閉。+5VSB是供主機系統在ATX待機狀態時的電源,以及開閉自動管理和遠程喚醒通訊聯絡相關電路的工作電源,在待機及受控啟動狀態下,其輸出電壓均為5V高電平,使用紫色線由ATX插頭9腳引出。PS-ON為主機啟閉電源或網絡計算機遠程喚醒電源的控制信號,不同型號的ATX開關電源,待機時電壓值為3V、3.6V、4.6V各不相同。當按下主機面板的POWER開關或實現網絡喚醒遠程開機,受控啟動后PS-ON由主板的電子開關接地,使用綠色線從ATX插頭14腳輸入。PW-OK是供主板檢測電源好壞的輸出信號,使用灰色線由ATX插頭8腳引出,待機狀態為零電平,受控啟動電壓輸出穩定后為5V高電平。 脫機帶電檢測ATX電源,首先測量在待機狀態下的PS-ON和PW-OK信號,前者為高電平,后者為低電平,插頭9腳除輸出+5VSB外,不輸出其它電壓。其次是將ATX開關電源人為喚醒,用一根導線把ATX插頭14腳PS-ON信號,與任一地端(3、5、7、13、15、16、17)中的一腳短接,這一步是檢測的關鍵,將ATX電源由待機狀態喚醒為啟動受控狀態,此時PS-ON信號為低電平,PW-OK、+5VSB信號為高電平,ATX插頭+3.3V、±5V、±12V有輸出,開關電源風扇旋轉。上述操作亦可作為選購ATX開關電源脫機通電驗證的方法。
二、 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
ATX開關電源,電路按其組成功能分為:交流輸入整流濾波電路、脈沖半橋功率變換電路、輔助電源電路、脈寬調制控制電路、PS-ON和PW-OK產生電路、自動穩壓與保護控制電路、多路直流穩壓輸出電路。請參照下圖。
1.輔助電源電路
只要有交流市電輸入,ATX開關電源無論是否開啟,其輔助電源一直在工作,為開關電源控制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市電經高壓整流、濾波,輸出約300V直流脈動電壓,一路經R72、R76至輔助電源開關管Q15基極,另一路經T3開關變壓器的初級繞組加至Q15集電極,使Q15導通。T3反饋繞組的感應電勢(上正下負)通過正反饋支路C44、R74加至Q15基極,使Q15飽和導通。反饋電流通過R74、R78、Q15的b、e極等效電阻對電容C44充電,隨著C44充電電壓增加,流經Q15基極電流逐漸減小,T3反饋繞組感應電勢反相(上負下正),與C44電壓疊加至Q15基極,Q15基極電位變負,開關管迅速截止。 Q15截止時,ZD6、D30、C41、R70組成Q15基極負偏壓截止電路。反饋繞組感應電勢的正端經C41、R70、D41至感應電勢負端形成充電回路,C41負極負電壓,Q15基極電位由于D30、ZD6的導通,被箝位在比C41負電壓高約6.8V(二極管壓降和穩壓值)的負電位上。同時正反饋支路C44的充電電壓經T3反饋繞組,R78,Q15的b、e極等效電阻,R74形成放電回路。隨著C41充電電流逐漸減小,Ub電位上升,當Ub電位增加到Q15的b、e極的開啟電壓時,Q15再次導通,又進入下一個周期的振蕩。 Q15飽和期間,T3二次繞組輸出端的感應電勢為負,整流管截止,流經一次繞組的導通電流以磁能的形式儲存在T3輔助電源變壓器中。當Q15由飽和轉向截止時,二次繞組兩個輸出端的感應電勢為正,T3儲存的磁能轉化為電能經BD5、BD6整流輸出。其中BD5整流輸出電壓供Q16三端穩壓器7805工作,Q16輸出+5VSB,若該電壓丟失,主板就不會自動喚醒ATX電源啟動。BD6整流輸出電壓供給IC1脈寬調制TL494的12腳電源輸入端,該芯片14腳輸出穩壓5V,提供ATX開關電源控制電路所有元件的工作電壓。
2.PS-ON和PW-OK、脈寬調制電路
PS-ON信號控制IC1的4腳死區電壓,待機時,主板啟閉控制電路的電子開關斷開,PS-ON信號高電平3.6V,IC10精密穩壓電路WL431的Ur電位上升,Uk電位下降,Q7導通,穩壓5V通過Q7的e、c極,R80、D25和D40送入IC1的4腳,當4腳電壓超過3V時,封鎖8、11腳的調制脈寬輸出,使T2推動變壓器、T1主電源開關變壓器停振,停止提供+3.3V、±5V、±12V的輸出電壓。 受控啟動后,PS-ON信號由主板啟閉控制電路的電子開關接地,IC10的Ur為零電位,Uk電位升至+5V,Q7截止,c極為零電位,IC1的4腳低電平,允許8、11腳輸出脈寬調制信號。IC1的輸出方式控制端13腳接穩壓5V,脈寬調制器為并聯推挽式輸出,8、11腳輸出相位差180度的脈寬調制控制信號,輸出頻率為IC1的5、6腳外接定時阻容元件的振蕩頻率的一半,控制Q3、Q4的c極所接T2推動變壓器初級繞組的激勵振蕩,T2次級它激振蕩產生的感應電勢作用于T1主電源開關變壓器的一次繞組,二次繞組的感應電勢經整流形成+3.3V、±5V、±12V的輸出電壓。 推動管Q3、Q4發射極所接的D17、D18以及C17用于抬高Q3、Q4發射極電平,使Q3、Q4基極有低電平脈沖時能可靠截止。C31用于通電瞬間封鎖IC1的8、11腳輸出脈沖,ATX電源帶電瞬間,由于C31兩端電壓不能突變,IC1的4腳出現高電平,8、11腳無驅動脈沖輸出。隨著C31的充電,IC1的啟動由PS-ON信號控制。 PW-OK產生電路由IC5電壓比較器LM393、Q21、C60及其周邊元件構成。 待機時IC1的反饋控制端3腳為低電平,Q21飽和導通,IC5的3腳正端輸入低電位,小于2腳負端輸入的固定分壓比,1腳低電位,PW-OK向主機輸出零電平的電源自檢信號,主機停止工作處于待命休閑狀態。受控啟動后IC1的3腳電位上升,Q21由飽和導通進入放大狀態,e極電位由穩壓5V經R104對C60充電來建立,隨著C60充電的逐漸進行,IC5的3腳控制電平逐漸上升,一旦IC5的3腳電位大于2腳的固定分壓比,經正反饋的遲滯比較器,1腳輸出高電平的PW-OK信號。該信號相當于AT電源的PG信號,在開關電源輸出電壓穩定后再延遲幾百毫秒由零電平起跳到+5V,主機檢測到PW-OK電源完好的信號后啟動系統。在主機運行過程中若遇市電掉電或用戶關機時,ATX開關電源+5V輸出端電壓必下跌,這種幅值變小的反饋信號被送到IC1組件的電壓取樣放大器同相端1腳后,將引起如下的連鎖反應:使IC1的反饋控制端3腳電位下降,經R63耦合到Q21的基極,隨著Q21基極電位下降,一旦Q21的e、b極電位達到0.7V,Q21飽和導通,IC5的3腳電位迅速下降,當3腳電位小于2腳的固定分壓電平時,IC5的輸出端1腳將立即從5V下跳到零電平,關機時PW-OK輸出信號比ATX開關電源+5V輸出電壓提前幾百毫秒消失,通知主機觸發系統在電源斷電前自動關閉,防止突然掉電時硬盤磁頭來不及移至著陸區而劃傷硬盤。
3.自動穩壓控制電路
IC1的1、2腳電壓取樣放大器正、負輸入端,取樣電阻R31、R32、R33構成+5V、+12V自動穩壓電路。當輸出電壓升高時(+5V或+12V),由R31取得采樣電壓送到IC1的1腳和2腳基準電壓相比較,輸出誤差電壓與芯片內鋸齒波產生電路的振蕩脈沖在PWM比較器進行比較放大,使8、11腳輸出脈沖寬度降低,輸出電壓回落至標準值的范圍內,反之穩壓控制過程相反,從而使開關電源輸出電壓穩定。IC1的電流取樣放大器負端輸入15腳接穩壓5V,正端輸入16腳接地,電流取樣放大器在脈寬調制控制電路中沒有使用。
1.ATX電源的工作原理方框圖ATX電源方框圖如圖所示。從圖可以看出,ATX電源的主變換電路和AT電源相似,采用雙管半橋它激式電路。整個電路的核心是脈寬調制(PWM)控制芯片,多數ATX電源都采用TL494(或其替代芯片),利用TL494的④腳“死區控制”功能來實現主變換電路的開啟和關閉。 2.如何判定故障范圍由于微機電源都設置了過壓、過流保護電路,電源發生故障時,大多表現為主機加電無任何指示,主機不啟動,顯示器無任何顯示,電源風扇不轉。由于ATX主板上有一部分電路稱為“電源檢測模塊”,它可以控制電源的開啟和關閉,這部分電路出現了故障,也表現為上述故障現象。那么,怎樣判定是ATX電源故障還是主板故障呢?ATX電源和主板之間是通過一個20腳長方形雙排綜合插件連接的,其中14腳(綠色線)為PS-ON信號,主板就是通過這個信號來控制電源的開啟和關閉的。當主板電源的“電源檢測部件”使PS-ON信號為高電平時,電源關閉;當主板使PS-ON信號為低電平時,電源工作,向主板供電。當ATX電源不和主板相連時,電源內部提供PS-ON信號高電平,ATX電源不工作,處于待機狀態。當計算機通電后無法開啟時,可將所有供電插頭拔下,將14腳和地線(黑色線)用導線短接,若電源風扇轉動,各路輸出正確,即可判定電源是正常的,否則是電源故障。
3.ATX電源常見故障維修
(l)無300V直流電壓。
這種故障,首先從交流輸入插座查起,保險管、整流二極管(橋)、濾波電容是常壞的元件。找到損壞元件后,還要檢查主變換電路大功率開關管及其附屬電路,在保證其正常時,才可以加電,因為這種故障通常是大功率元件損壞后引起的。大功率管多采用MJE13007(400V/8A/75W),是故障率最高的元件,更換時要選用性能參數等于或高于原參數的管子,要注意兩個管子的參數應一致。
(2)通電后輔助電源正常,啟動電源各路主電壓無輸出。
這種故障有兩種可能,一是主變換電路有故障,二是控制部分損壞。首先靜態檢查半橋功率管及其附屬電路和驅動電路,若無故障,檢查TL494④腳在PS-ON信號為低電平時是否變為低電平,若無變化,是PS-ON處理電路故障,有變化,再檢查8 、11腳有無脈沖輸出,若無則TL494損壞。
(3)有300v直流電壓,輔助電源不工作。
這是最常見的故障.表現為+300V正常,無+5VSB電壓,Tl494的12腳無電壓,可以判定輔助電源有故障,輔助電源常見電路簡圖如圖三。這是典型的單管自激式開關電源電路,變壓器T3次級有兩路輸出,一路經整流濾波再由7805穩壓,輸出5VSB電壓;另一路整流濾波后,直接加在TL494的12腳,作為TL494的工作電源,由于TL494的可工作電壓范圍較寬(7~40V),這一路沒有穩壓措施。TL494的14腳輸出基準+5V(VREF),提供給保護電路、P.G產生電路和PS-ON處理電路,作為這些電路的工作電壓。由于電路簡單,沒有完善的穩壓調控及保護電路,使輔助電源電路成為ATX電源中故障率較高的部分,常損壞的元件是功率管和功率電阻(4.7Ω),特別是功率管的啟動電阻(300kΩ)。另外,輔助電源出現故障,輸出電過高時,也可能造成其供電的電路無件損壞,如TL494等這是出ATX電源的特點決定的。當計算機軟關閉后,市電并沒有斷掉,輔助電源一直在工作,特別在夜間,市電有可能很高,并且輔助電源也較為簡易,所以極易損壞輔助電源電路。一般在沒有特殊情況時,軟關機后若較長時間不用,應切斷市電。
(4)各路電壓正常,無P.G信號。
在電源加電后,輔助電源首先建立VREF(LM393的電源也為VREF),TL494的③腳提供較低電壓,三極管A733導通,LM393的①腳輸出低電平。當ATX電源開啟主變換電路工作,TL494的③腳維持較高電平,使二極管A733處于截止狀態,VREF通過電容(4.7uF)充電,延遲一段時間后,輸出+5V的P.G信號,主機開始工作。當電源輸出電壓降低時,檢測電路送到TL494的檢測電壓也隨之降低,如果電壓降低超過額定范圍,TL494的③腳電平將降為低電平,三極管A733導通,使l。M393的①腳輸出低電平,主機停止工作。出現上述故障,一般是LM393集成電路壞,P.G信號恒為低電平,也有可能是三極管A733短路,將P.G信號鉗位在低電平。這部分電路由于工作電壓較低,阻容元件很少發生故障。將損壞的元件更交換后,即可排除該故障。
長城ATX-300P4電源圖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TX微机开关电源维修教程(典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51单片机c语言程序,C51单片机的C
- 下一篇: linux 搭建 svn 小白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