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证据
7 月 10 日消息,我國科研人員根據“祝融號”觀測數據在著陸區發現火星古風場改變的沉積層序證據,證實風沙活動記錄了火星古環境隨火星自轉軸和冰期的變化情況。
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附 DOI:10.1038 / s41586-023-06206-1)。
針對火星氣候問題,研究人員利用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火星車導航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表面成分分析儀、氣象測量儀等,在“祝融號”著陸區開展了高分辨率遙感和近距離就位的聯合探測,提取了沙丘形態、表面結構、物質成分等信息。
觀測數據顯示,火星在最近一次“冰期”(大約 40 萬至 210 萬前)后,可能是由于火星自轉軸傾角的變化,導致當時火星從中低緯度到極地地區發生了一次“冰期 — 間冰期”的全球性氣候轉變,也就是“間冰期”的出現,其中最低緯度的冰塵地幔 (LDM) 冰被侵蝕和去除,返回到極冠。
這些觀測結果與極冠地層學相符,但缺乏證據支持。當研究人員獲得“祝融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 LDM 區域穿越期間獲得的一整套測量結果后發現了著陸區風場發生顯著變化的層序證據。
這些沉積層序與火星中高緯度分布的冰塵覆蓋層記錄有很好的一致性,這意味著“祝融號”著陸區可能經歷了以風向變化為標志的兩個主要氣候階段,風向從東北到西北發生了近 70 度的變化,風沙堆積從新月形亮沙丘轉變為縱向暗沙壟,因為風力制度的轉變與冰期結束一致。結果與火星極地地層記錄相符,因此這項研究有助于增進我們對火星古氣候歷史的理解。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祝融号”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证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uperset设置自动刷新
- 下一篇: superset可视化-world 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