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材料“接棒”汽车电子成主业?路畅科技“等到”金主
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的變化,在過去幾年可以說是悲喜交加。一方面,以德賽西威為代表的積極變革派成功突圍,并在部分細分領域“趕超”外資巨頭;另一方面,部分后裝起家的公司沒有扔掉包袱,被市場殘酷洗牌。
半個月前,路暢科技(002813)披露業績預告,2021年公司汽車電子零部件業務銷售額持續下降,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營業收入則是連續多年下滑。
而在回復投資者問詢時,路暢科技表示,公司上下正在努力拓展業務,積極學習德賽西威等同行的富貴經驗,盡快實現業務發展的突破,公司內部正在進行全面調整。
就在今天,中聯重科(000157)發布公告,與路暢科技相關股東簽署《股份轉讓協議》, 擬受讓29.99%的股本,轉讓價款總額約為7.8億元。后續還將視情況發起部分要約,擬再收購不低于18.83%的股份,最終比例不少于48.82%。
按照公告,前述交易完成后, 中聯重科將成為路暢科技的控股股東。同時,將被納入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對于此次收購,中聯重科表示,有助于未來發揮公司與路暢科技的業務協同效應,提升雙方的業務拓展能力和競爭實力。
數據顯示,中聯重科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4.27億元,同比增長20.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51億元,同比增長1.13%。
那么,此次收購,中聯重科到底看中什么?
一、
六年前,依靠汽車后裝導航市場的紅利,路暢科技實現IPO上市。鞏固并進一步提升在智能車機后裝市場的領導地位,也成為這家A股汽車電子上市公司的目標。
而在招股說明書中,該公司也指出,如果未來國內車載導航產品的前裝率大幅提升,將會擠壓后裝車載導航產品的市場空間。后果就是后裝市場規模下滑,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此后,路暢科技開始從單一車載導航產品線向ADAS、車聯網等細分領域延伸。同時,前裝市場成為該公司的首要戰略,并推進液晶儀表、360全景、電動尾門、T-BOX、ADAS等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前裝開拓。
到了2019年,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汽車消費理念變化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汽車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已經基本結束,新車市場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
與此同時,電動化、智能化成為汽車增量市場的新賽道。比如,車機的前裝搭載率也進一步提升,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國內新車前裝搭載車載導航上險量為983.79萬輛,前裝搭載率達到51.58%。
但路暢科技出現了上市以來凈利潤的第一次虧損。2019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7.7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1.7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52億元。
同時,該公司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上也開始縮水,當年投入金額僅為5634.8萬元,同比上年下滑24.33%。這與該公司全力拓展前裝市場的戰略并不相符。
按照公告顯示,由于前裝市場競爭激烈,存在前裝業務開展不及預期的風險;同時,由于前裝的產品開發需要高資金投入、技術密集、回報周期較長,存在業績體現不及預期的風險。
而在2017年,路暢科技還參與投資了路暢智能(分別為深圳和東莞兩家公司),目標是進一步拓展公司在智能駕駛、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儲備和車聯網技術服務等產品線。兩年后,作為全資子公司,東莞路暢智能擬向安通林集團受讓控股權。
不過,東莞路暢智能股權轉讓最后不了了之。而深圳路暢智能也更名為武漢路暢智能,公司法人代表、部分高管也發生了變化。
數據顯示,2019年東莞路暢智能營收為4.25億元(通過接盤路暢原東莞子公司資產和業務),凈利潤為虧損2454.95萬元;2020年營收則降至2.02億元,凈利潤虧損則放大至4131.02萬元。
而對于路暢科技來說,也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2020年,路暢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同比下滑36.04%;同時,從2018年開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1.82億元、-3.83億元、-9041.01萬元,已經連續三年虧損。
其中,車載導航產品作為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2017年-2020年收入分別是6.04億元、4.85億元、4.33億元、2.35億元,呈現了連續下滑的狀態,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78.04%下滑至47.71%。
此前,路暢科技曾在2017年籌劃收購江西好幫手(進而尋求快速進入前裝市場),但最終因為交易核心條款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而不歡而散。隨后,江西好幫手被佛吉亞14.5億元價格收購。
同時,在市場業務布局方面,向前裝業務轉型也遭遇不順。路暢科技的大部分業務仍然集中在后裝市場,前裝雖然已經取得了突破,但銷售占比仍然較小。
橫向來看,主營前裝業務的德賽西威,2020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上漲了27.39%至67.99億元,凈利潤達到5.18億元,同比上漲了77.36%。對應的行業的趨勢是,新車前裝標配車聯網、智能座艙相關功能均處于同比上升的態勢。
過去幾年,路暢科技曾先后轉讓了全資子公司鄭州市路暢電子100%股權(4.15億元)、參股子公司深圳市晟豐達科技30%股權(800萬元)。同時,旗下參股公司深圳市路暢電裝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也已經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二、
相比而言,路暢科技的另一家子公司卻風生水起。
2018年10月,路暢科技投資成立南陽暢豐新材料,開辟第二產業。按照當時公司的說法,因為之前產業較單一,為進一步擴展產業鏈,實現公司的產業多點開花, 增強公司抵抗風險的能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冶金廢渣超細粉環保新材料業務也成為了此次中聯重科收購的首要目標。和汽車電子業務下滑不同,南陽暢豐新材料在2019年實現營收7831.16萬元,凈利潤為1149.23萬元;2020年營收更是快速增長至1.8億元,凈利潤為3578.13萬元。
按照此前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就已經提出: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而南陽暢豐新材料的礦渣微粉業務正是一種新型的綠色建筑材料。
而對于中聯重科來說,綠色環保也是公司的重點布局方向。作為工程機械設備的頭部企業之一,該公司此前就推出了混凝土機械綠色成套裝備。而建筑用新材料(干混砂漿)是該公司去年制定的未來三大業務板塊之一。
按照路暢科技2021年半年報披露數據,車載導航、汽車周邊產品營收占比合計約為40.67%,礦渣微粉營收占比則達到54.95%,成為公司的新主營業務。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南陽暢豐新材料實現營收9742.59萬元,凈利潤為1610.25萬元。
在此次與中聯重科的交易中,業績承諾也將以南陽暢豐作為考核對象。其中,后者在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每一年經審計的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總額應不低于2500萬元。若不達標,將有對應的業績補償方案。
而對于汽車電子業務板塊,則是被作為各方承諾將盡最大努力的無對賭協議目標(也就是沒有業績補償方案),包括在業績考核期內每一年度收入總額不低于1.5億元,且凈利潤總額不低于2021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總額。
按照此前路暢科技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2021年度預計公司營收在4-4.2億元之間(上年同期在4.9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500-700萬元,同比下滑超9成(但扣非凈利仍虧損)。
顯然,如果加上中聯重科未來可能給路暢科技帶去的一些關聯業務(比如,重卡、工程車輛的智能化、網聯化)收益,上述低基準承諾(無對賭)目標實現并非難事。
而一些外部機構認為,從業務上看,中聯重科和路暢科技在智能駕駛化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未來將在該領域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比如,中聯重科在農機自動駕駛領域的協同。
不過,在2020年6月,路暢科技就發布公告,此前擔任副總裁兼CTO的胡錦敏因個人原因自2020年6月30日起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不再擔任公司及下屬企業的任何職位。
去年5月,路暢科技還注銷了參股子公司中歐融創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胡錦敏此前正是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主營業務涉及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系統。而注銷原因是該公司成立以來一直未開展實際業務。
而路暢科技相應的汽車電子業務營收仍處于下滑狀況,盡管在2021年半年報中顯示,公司已經取得越來越多的車廠供應商資格,前裝銷量較大增長,而且對公司的銷售收入貢獻越來越大。
但該公司此前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員工人數從2018年末的985人減少到2020年末的293人。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路暢科技的車載導航產品和汽車周邊產品兩項收入同比分別下滑71.27%和52.99%,整體營收也同比下滑39.54%。
而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在2021年度國內新車前裝座艙及智能駕駛供應商份額排名中,路暢均沒有進入主流供應商行列。此前更多披露的前裝車型也只是部分國產出口車。
而在自動駕駛業務板塊,此前,路暢科技也僅僅是在低速工作車輛的自動駕駛上進行了亮相,應用包括景區觀光車、環衛清掃車、高爾夫球車、園區物流車等領域,也并非行業頭部企業。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路暢科技的研發費用為914.72萬元,同比繼續保持下滑態勢。而同期公司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卻是呈現增長態勢。
有趣的是,去年底路暢科技還發布公告,公司子公司因為統計造假(投資虛報),收到了河南省統計局行政處罰告知書,其將被列為一般失信企業。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环保材料“接棒”汽车电子成主业?路畅科技“等到”金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Pv6在3G网的应用(转)
- 下一篇: Tomcat启动页面中文乱码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