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布斯”遇到“乔布斯”——小米美国专利状况分析
0 引言
2018年6月1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披露了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招股說明書。根據該招股說明書,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專利儲備包括1.6萬多項正在受理中的專利申請及7千多項已授權專利,其中約50%的授權專利在海外獲得授權。同時,過去兩年公司先后與微軟、諾基亞等全球頂級科技企業簽訂了專利交叉授權許可協議及技術購買協議,實現了手機領域先進專利技術的迅速積累。
小米境內外實體在中國擁有3607項專利權,其中境內控股子企業擁有3392項專利權,包括2058項發明、699項實用新型以及635項外觀設計;境外實體在中國境內擁有215項專利權,均為發明專利。除上述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專利外,公司境外實體在中國境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注冊并擁有3509項專利權,包括3378項發明、131項外觀設計。
1 小米手機的美國之觴
1.1小米拓展美國市場的專利挑戰
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的銷售額321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28%;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海外市場的銷售額125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36%,海外市場拓展加速。美國市場是企業國際化的必爭之地。小米手機營收占比超過 70%,也成功的進入了東南亞、非洲中東、拉丁美洲等市場,在全球手機市場攻城掠池,2018年第一季度甚至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制造商,但小米在美國還只是銷售一些電子類的產品如小米電視、電視盒子以及耳機、充電寶等手機配件,小米手機現在仍然還沒有在美國開售。
小米手機進入美國市場只是時間問題。雷軍表示:“我們一直在考慮進軍美國市場。我們計劃在2018年底或是2019年初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專利是制約小米進入美國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每部智能手機都包括很多項專利技術,專利費用占手機整體售價的近20%。而美國專利侵權訴訟耗時長,費用高,并且一旦被法院認定侵犯專利權,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1.2手機專利戰的前車之鑒
HTC與三星均為國外手機制造商在美國的前車之鑒。2012年HTC因侵犯蘋果專利權而在美國禁售,退出美國市場,成為手機專利戰的犧牲品,隨后成為了手機制造商的反面教材。
蘋果起訴三星侵犯專利權,耗時7年,法院判決三星賠償5億多美元,雖然最終以和解告終,但這些均是小米不能承受之痛。三星作為目前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手機的研發工作,并于1988年推出了首部手機,在手機領域耕耘30年,技術研發及專利儲備的深度和廣度均超越小米,在與蘋果的專利戰中尚不能全身而退,何況僅是進入手機市場不到10年剛開始依靠攢機起家的小米。
小米手機進入美國市場,需要跨越專利的壁壘,專利的背后,是虎視眈眈的蘋果,以及見誰都想分一杯羹的專利流氓公司。小米手機性價比高,進入美國后勢必蠶食蘋果的市場份額,而蘋果久經專利戰的洗禮,擅長通過專利訴訟阻擊競爭對手。小米盡管收購了微軟、因特爾、諾基亞、卡西歐諸多專利,但目前的專利儲備無法與蘋果抗衡,“雷布斯”的小米還不具備與喬布斯的蘋果開戰的資本。
2015年,小米4手機在中國完成“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后,在美國獲得FCC認證,但美國之旅并不順利,被專利流氓Blue Spike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導致當時計劃銷售小米手機的美國虛擬運營商迅速下架小米的手機。2014年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以專利侵權起訴,要求禁止小米在印度銷售相關產品。2018年初,酷派以專利侵權為由將小米科技、小米通訊、小米之家告上法庭,索賠額度達7千萬元。
1.3劍指美國,小米在行動
為了應對快速業務擴張而帶來的專利訴訟風險,小米在國內外通過專利申請和購買專利進行專利布局。在國內的專利布局以專利申請為主,收購專利、獲得專利許可等作為補充,進行專利防御。
為了開拓美國市場,小米一直在積極進行專利布局。在美國,小米專利申請絕大部分是通過PCT指定美國,但由于布局時間段,處于公開階段,通過自己申請而獲得的專利權并不多。在美國共申請專利約1436件,其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為280件。
除獲得專利實施許可外,小米目前在美國主要通過購買專利進行布局,統計購買的授權發明專利數量大約為1200件,主要來自微軟、英特爾、諾基亞、卡西歐等前專利權人的轉讓。小米在美國擁有的專利權以購買為主。
本文以Incopat專利數據的小米美國專利為基礎,分析了小米在美國的專利申請及專利受讓基本情況,檢索日期為2018年6月26日。(小米公司的整體專利概況,下一篇介紹)
2 小米美國專利申請狀況
小米美國的專利申請前期以小米公司和北京智谷睿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為主,后期以北京小米移動軟件公司為主,共申請專利1436件,發明專利已授權280件,外觀設計為19件。小米的申請主要以PCT方式進入美國,考慮到進入的時間較晚,大部分專利還處于公開或實質審查階段,隨著時間的推進,前期申請的發明專利會獲得更多的授權。
小米美國專利申請狀況如下圖所示。從2014年開始,積極在美國進行專利布局,由于小米進入手機通信市場較晚,并且從專利申請到獲得專利權需要3-5年的時間,其他通信公司已經在無線通信、4G等相關領域布局了大量基礎專利,通過自己的申請無法進行有效的防御,為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收購相關領域的專利權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3、小米美國專利購買狀況
3.1美國專利主要轉讓人
小米美國所購買的專利權如下表所示,主要轉讓人包括微軟、英特爾、諾基亞、卡西歐等。
在個人電腦時間,微軟的操作系統Windows與英特爾的芯片互為搭檔,成為時代的標志。但進入移動互聯時代,在手機領域雙雙敗北,成為難兄難弟,敗給了新的搭檔——谷歌安卓操作系統與高通芯片。小米是手機制造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急需通信專利防御與保護,微軟、英特爾則希望借助小米重振移動業務,雙方各自一拍即合,小米與微軟、英特爾成為合作伙伴。
英華達、富士康是小米手機或者筆記本的代工廠,美國專利轉讓開始于2014年,轉讓的專利并不多。日本電裝株式會社轉讓的專利主要涉及無線通訊線路的選擇。
1、微軟技術許可
微軟在手機專利戰期間申請、收購了大量的手機移動專利,隨著其手機業務的落幕,將部分專利變現也是情理之中。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小米公司受讓的微軟專利均由智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根據媒體公開的消息,2015年微軟將其持有的部分國內外專利轉讓給小米,數量達1500件,并開啟長期合作模式。
分析數據顯示,微軟轉讓的美國專利權超過550件,涉及無線通信、云計算、視頻交付和部署、移動應用程序、基本的多媒體技術等多個領域。微軟轉讓的專利約三分之一由原專利權人與智谷控股共同持有,剩余的由智谷控股單獨持有。美國商標專利局的轉讓完成日為2016年,晚于專利權轉讓合同時間。
微軟還與小米達成專利交叉授權許可協議,主要涉及無線通信專利。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小米需要在其安卓兼容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相關的Microsoft Office和微軟小娜應用程序,并于中國、印度及若干其他國家及地區銷售預裝微軟軟件套件的產品。借助小米,微軟可以提供自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2、英特爾
在移動芯片市場,英特爾輸給了ARM架構的低功耗芯片,英特爾凌動芯片在手機市場的份額,可以忽略不計。小米與英特爾成為合作伙伴后,在小米平板2中使用了英特爾的凌動X5處理器。小米從Intel處買了不少專利,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約為330多件。然而英特爾寄希望于小米實現移動芯片的崛起恐怕要落空,小米正在研發自家的芯片,其購買英特爾的芯片專利主要目的是用于推出自己研發的手機處理器芯片。
小米購買的這些專利中,有一小部分是Intel從美國芯片廠商LSI購得的,然后與安杰系統(AGERE SYSTEMS)等專利權人共同持有,完成轉讓日為2015年4月;而2016年2月即轉讓給小米,不過由小米移動軟件公司與前專利權人仍共同持有,兩次轉讓相差不到一年。
3、諾基亞
2017年6月,與諾基亞訂立為期多年的專利協議,就應用移動網絡標準技術的設備進行相關移動網絡標準必要專利交叉授權并收購諾基亞若干專利資產。諾基亞在美國轉讓的專利資產包括諾基亞的70件專利和阿爾卡特朗訊的40多件專利,共計110件左右,由小米移動軟件公司單獨持有。
諾基亞也曾統治過一個時代,積累了大量的專利,與小米進行專利交叉許可及售出部分專利,在將專利資產變現的同時,也可以解小米的燃眉之急。阿爾卡特朗訊也是已經消失的老牌電信企業,2015年被諾基亞以156億歐購得。由于專利轉讓完成日期一致,諾基亞轉讓的專利資產包括阿爾卡特-朗訊的轉讓專利。
3.2 主要技術來源
美國專利權的轉讓紛繁復雜,一個專利有時候經過多次轉讓,通過原始申請人可知其技術主要來源,如下表所示。
3.3小米美國受讓專利及專利申請對比
小米美國專利申請與美國受讓專利的對比,如下圖所示。其中,G06F、G06K、H04B、H05K、H01L及G01R領域,其購買的專利比提交的專利申請都多。
4小米美國專利的代價
專利權交易雙方不會公開交易專利的價格,根據不同的交易對象,可能有不同的價格。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小米美國主要轉讓人微軟購買專利的價格情況。微軟為了阻止重要專利落入競爭對手之手,防止針對自身專利訴訟,保障自身的業務,不惜成本競購專利。鑒于微軟專利與AOL專利的高度相關性,阻止AOL專利落入競爭對手,2012年4月微軟以10.6億美元竟購了AOL的925件專利,并獲得了該公司額外的300件專利許可,隨后以5.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中的650件轉讓給Facebook,同時微軟與Facebook獲得對方AOL專利的許可。2010年微軟、蘋果陣營與谷歌安卓陣營開始了長達5年的智能手機專利戰,為了充實彈藥儲備,阻止重要專利落入谷歌安卓陣營,2011年微軟聯合蘋果等6家科技公司以45美元競購了北電科技6000件專利。
微軟購買專利的情況表明在美國購買專利花費巨大。但小米與當年的微軟在資金、專利儲備、科技地位以及面臨的形式等方面均不同。根據2015年IPOffering公開的單個美國專利價格,其中位數為350877美元。考慮到微軟、英特爾對小米也各有所求,假設美國單個專利價格按照10-35萬美元,小米在美國共購買1200多個專利,小米需要付出1.2-4.2億美元的代價。當然,實際價格無從得知。
5 討論與思考
1、小米美國所擁有的專利權主要以購買為主,購買專利權達1200件,申請獲得專利權目前不多,不足300件。購買專利、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協議是行之有效的補齊短板的手段。
2、微軟、英特爾成為小米美國專利的主要來源,并與小米成為合作伙伴,均想借助小米將專利資產變現,并在移動互聯領域有所建樹。小米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制造商,這為與合作伙伴進行更好的合作提供重要支撐。
3、小米已經進入印度、東南亞、巴西、歐洲等,并在印度短期內后來居上,勢必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專利訴訟的風險在增加。
4、小米一直為進入美國市場做準備,購買相關專利,與相關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或者得到其專利許可,但美國市場強敵林立,專利流氓眾多,大部分競爭對手都經過手機專利大戰的洗禮,經驗豐富。必然無法忍受小米蠶食其市場,專利成為有效制約的武器。而一旦被認定專利侵權,專利賠償費用之高不僅讓小米無法承受,還可能丟掉美國市場。
本文寫于2018年7月2日
作者:泊頭子
公眾號:專利方舟
本公眾號已經開通“專利問答”欄目,如有專利方面的問題可向作者提問,分享交流。詳情見《本公眾號擬開通“專利問答”欄目的通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当“雷布斯”遇到“乔布斯”——小米美国专利状况分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小规模免税新政,账务怎么做?
- 下一篇: 《Adobe Flash CS4中文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