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 前台、中台、后台英文_企业架构 | 中台是什么?
中臺這一概念,這兩年在國內大熱。2015年底,阿里集團宣布全面啟動集團中臺戰略,構建符合DT時代的更具創新性、靈活性的“大中臺、小前臺”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通過將產品技術力量和數據運營能力從前臺剝離,成為能夠獨立為前臺提供服務的中臺,對前臺業務形成強力支撐,從而使前臺業務更加精簡、敏捷,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中臺一般具有三個功能屬性:一是作為前臺與后臺的調節器,把可以復用的數據、經驗、做法,集成為高內聚、低耦合的能力平臺,加速從原始資源到價值創造的服務產生過程。二是作為前臺業務的加速器,將后臺的原始資源加工封裝成一個公共的產品或服務,當開發新業務時,可以接入中臺直接享受服務。三是作為后臺系統的穩定器,提取后臺頻繁變化的業務能力或對前臺有支撐作用的能力,再以各類接口與前后臺對接,使用戶可以享受穩定可靠的服務。[1]
筆者是在與阿里云的一次項目合作中,第一次知道中臺這個概念,了解也比較膚淺。近一年來開始參與中臺相關的項目,本文試著對中臺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一、什么是中臺?[2]
目前,中臺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最近在學習企業架構的相關資料,企業架構或許可以幫我們從一個更高層次的視角去看中臺。主流企業架構框架(如Zachman、TOGAF)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從業務架構、信息系統架構(包含數據架構和應用架構)、技術架構和治理架構這幾個方面對企業架構進行描述,并用于指導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其中業務架構是其他(數據、應用和技術)架構工作的前提條件,其他架構最終都是服務業務目標的實現:解決問題(如解決效率問題,降低成本,控制風險等)和發現新的機會(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快速創新等)。
1)從業務架構來看中臺,是“業務中臺”。通過對共性的業務需求的提煉,剝離出業務中臺和業務前后,實現業務的解耦,使業務更輕量和敏捷。
2)從信息系統架構來看中臺,應是“應用中臺”和“數據中臺”。應用中臺通過提取、整合應用系統可復用的基礎服務,轉化為可重用、可共享的標準的核心能力,為上層應用提供統一的服務。數據中臺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存儲、計算、加工,形成統一數據資源中心,為應用提供統一的數據服務。我們常說的業務中臺,其實是“應用中臺”,軟件PASS化也是“應用中臺”的范疇。
3)從技術架構來看中臺,應是“技術中臺”。技術中臺提供軟硬件基礎設施重用的能力,通過將技術組件、技術能力進行整合、封裝,過濾掉技術實現細節,對外提供簡易、一致、易用的技術能力接口,助力前臺和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的快速搭建。
4)從治理架構來看,是“組織中臺”。信息技術的成功應用需要組織架構和演進和變革,形成適合中臺模式的組織架構。如政府的政務服務大廳、阿里的共享業務事業部、電信業務受理中心等。
企業中臺典型架構二、什么是前臺和后臺?[3]
既然有中臺,肯定也是有前后和后臺。前臺的劃分有兩種維度,一種是從IT架構劃分的前臺和后臺,一種是從業務維度劃分的前臺和后臺。
- 從IT架構維度劃分
前臺:企業外部和內部的最終用戶直接使用的系統,都可稱之為前臺。例如企業的官網、微信小程序、手機App、企業內部的OA系統、CRM系統、財務系統等都屬于前臺范疇。
后臺:就是一般意義上應用系統的后臺,其用戶一般是企業管理員、系統管理員,提供應用系統的用戶、權限、配置、維護、運維、日志、安全等功能。實施中臺化戰略后,用戶、權限、日志等可抽取到中臺,為多個不同應用提供統一的能力。
從我們前面的分析來看,業務中臺是對應用系統可復用資源的抽取、沉淀和整合,而應用系統一般是由前臺和后臺組成,應用系統的正常運行是需要后臺支撐,業務中臺可以說是對前臺和后臺可復用公共能力的整合,見下圖:
通過抽取、整合前后和后臺的公共能力,形成大中臺、小前臺和小后臺的格局。前臺依托于中臺和后臺提供的能力為最終用戶提供服務。- 從業務維度劃分
前臺:企業外部的最終用戶使用的系統稱之為前臺。例如企業的官網、微信小程序、手機App等都屬于前臺范疇。
后臺:由企業內部用戶使用,一般指支撐企業內部日常運作和管理的應用系統,如財務、生產、倉儲、客戶、采購、營銷、內部協同辦公系統。
從這個維度來看,國內大部分企業的前臺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可能只有一個官網和公眾號,不具備在線服務、在線營銷的能力,要做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可能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幾年,政府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筆者參與的杭州市的“一窗受理,四端協同”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就是對“小前臺、大中臺”模式的一個較好的實踐。其建設內容為一個“政務中臺”+ 四個“業務前臺”。政務中臺為前臺提供統一的事項、情形、材料、表單等服務,前臺只關注業務實現和用戶體驗,使前臺更加“小而美”,實現快速試錯,快速迭代。
·四端指個人固定端(PC)、個人移動端(手機)、大廳自助機端和大廳窗口端。·杭州市的“一窗受理,四端協同”平臺基于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技術,圍繞方便企業、群眾辦事的宗旨,接通了辦事大廳端、自助端、個人固定端、移動端“四端”端口,建立了標準化的事項庫、辦事情形庫和“一件事”套餐庫,形成了“千人千面”的辦事圖譜,可為辦事群眾、企業提供個性化、精準化、場景化、套餐化服務,促進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深化了“就近辦”工作,提高了群眾和企業滿意度。三、中臺實施面臨的問題和建議
中臺人員一般不接觸市場和用戶,不了解需求,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中臺可能很難評估多個項目的價值并作出取舍。如何讓中臺觸角向前延伸,比業務更懂業務的本質呢?這需要有一批既懂業務也懂技術的中堅力量。
筆者的做法是中臺的產品人員也負責一塊前臺業務,這樣會促進中臺人員去接觸市場和用戶,不斷吸取前臺的反饋,去迭代和沉淀中臺能力。當然,這需要組織治理上的保障。
四、實施中臺戰略的優勢
最后對實施中臺戰略的優勢做一個總結。
- 服務重用:真正體現 SOA 理念的核心價值,松耦合的服務帶來業務的復用。
- 服務進化:隨著新業務的不斷接入,共享服務也需從僅提供單薄業務功能,不斷的自我進化成更健壯更強大的服務,不斷適應各種業務,真正成為企業寶貴的 IT 資產。
- 數據累積:各個業務的數據都沉淀在同一個中臺,可以不斷累積數據,最終發揮大數據的價值。
- 快速響應:更快的通過共享服務的組合響應新的業務需求。
- 降低成本:對于新業務,無需再投入新的重復的開發力量,減少人員成本。
- 效能提升:開發人員更專注某一領域,開發更快,更易維護。
參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件开发中 前台、中台、后台英文_企业架构 | 中台是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工具】Gif录像软件录制录屏(Scre
- 下一篇: UltraEdit正则表达式文本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