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的词类活用
桃花源記中的詞類活用是為您推薦的內容,希望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1、桃花源記中的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前(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焉(不復出焉):兼詞,“于之”,即“從這里”。
志(尋向所志/處處志之):做標記,名詞作動詞。
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
2、桃花源記詞類活用
《桃花源記》詞類活用:
1、出:
(1)不復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2、尋:
(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3、舍:
(1)便舍(shě)船:離開。
(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4、志:
(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志”。
(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5、之:
(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
(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
6、為:
(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動詞,作為。
(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通: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通過。
3、石鐘山記特殊句式詞類活用
石鐘山記特殊句式詞類活用
①微風鼓浪(“鼓”——激起、掀起)
②而此獨以鐘名(“名”— —命名)
③磔磔云霄間(“磔磔”——磔磔地叫)(擬聲詞作動詞歸入此類)
④噌吰如鐘鼓不絕(“鐘鼓”——敲鐘) ⑤而此獨以鐘名(“名”—命名)
形容詞作動詞 ①涵澹澎湃而為此也(涵澹,動蕩;澎湃,沖擊)
②空中而多竅(空,空出;多,有很多)
形容詞作名詞 ①不知其淺深(深度)
②自以為得其實(真相)
名詞作狀語 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乘船)
②大石側立千尺(在旁邊)
③夜泊絕壁之下(在夜里)
④事不目見耳聞(目,用眼睛;耳,用耳朵)
⑤而臆斷其有無(用臆想)
使動用法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使……鳴)
《石鐘山記》賞析:
《石鐘山記》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然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作者以“疑──察──結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邏輯嚴密,渾然一體。
本文第一句就提酈道元的說法,提出別人對此說的懷疑,這種懷疑也不是沒有根據,而是用鐘磬作的實驗為依據。這就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見的兩處聲源──石穴罅和大石當中流──作鋪墊,從而發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嘆。
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嘆酈元所說雖對,但太簡單了,讓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對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鐘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對此種驗證方法仍是“笑而不信”。
待實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發,夾敘、夾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是為因事說理的千古名篇。
4、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詞類活用
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詞類活用如下:
一、名詞作動詞:
1、前:走上前。
于是相如前進缻。
釋義:這時藺相如向前進獻瓦缻。
2、舍:安置住宿。
舍相如廣成傳。
釋義: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
3、刃:用刀殺。
左右欲刃相如。
釋義:
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
4、衣:穿。
乃使從者衣褐。
釋義: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麻布衣。
5、懷:懷揣著。
懷其璧。
釋義:懷中藏好寶璧。
6、上:獻上。
臣乃敢上璧。
釋義:我才敢獻上寶璧。
7、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釋義: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獻禮。
8、語:告訴。
臣語曰。
釋義:我對他說。
9、鼓:彈奏。
趙王鼓瑟。
釋義:趙王就彈起瑟來。
10、嘻:驚怒時發出的聲音,這里作動詞。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釋義:”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發出苦笑之聲。
二、名詞作狀語:
1、廷:在朝堂上。
而相如廷斥之。
釋義: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
2、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釋義: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
3、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奉璧西入秦。
釋義: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4、上:向上。
怒發上沖冠。
釋義:怒發沖冠。
三、使動用法:
1、完:使……完整。
完璧歸趙。
釋義: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
2、破:使……破碎。
秦王恐其破璧。
釋義:秦王怕他把寶璧撞碎。
3、負:使……承擔。
寧許以負秦曲。
釋義:寧可答應它,使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
4、畢:使……完畢。
歸:使……回去
畢禮而歸之。
釋義:大禮完后讓他回了國。
5、以:用……來。
以絕秦望。
釋義: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妄想。
6、歸:使……歸。
歸璧與趙。
釋義:使和氏璧回到趙國。
四、意動用法:
1、羞:以……為羞恥。
且庸人尚羞之。
釋義: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
2、先:以……為先。
后:以……為后。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釋義: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
五、形容詞作動詞:
1、嚴:尊重。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釋義: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2、寬:寬宏大量。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釋義: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
3、急:逼迫,使……急。
大王必欲急臣。
釋義: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
六、形容詞作名詞:
1、歡:友好關系。
而絕秦趙之歡。
釋義: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
2、曲:理虧之責。
寧許以負秦曲。
釋義:寧可答應它,使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
七、動詞作名詞:
約束:盟約。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釋義:從沒有一個是能切實遵守信約的。
5、石鐘山記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①微風鼓浪(“鼓”——激起、掀起)
②而此獨以鐘名(“名”— —命名)
③磔磔云霄間(“磔磔”——磔磔地叫)(擬聲詞作動詞歸入此類)
④噌吰如鐘鼓不絕(“鐘鼓”——敲鐘) ⑤而此獨以鐘名(“名”—命名)
形容詞作動詞 ①涵澹澎湃而為此也(涵澹,動蕩;澎湃,沖擊)
②空中而多竅(空,空出;多,有很多)
形容詞作名詞 ①不知其淺深(深度)
②自以為得其實(真相)
名詞作狀語 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乘船)
②大石側立千尺(在旁邊)
③夜泊絕壁之下(在夜里)
④事不目見耳聞(目,用眼睛;耳,用耳朵)
⑤而臆斷其有無(用臆想)
使動用法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使……鳴)
事不目見耳聞:“目”“耳”:名作狀,用眼睛,用耳朵;親眼,親耳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動,使....鳴
微風鼓浪——鼓:名詞用作動詞,振動。
而此獨以鐘名——名:名作動,命名。
舟行適臨汝——舟:名作狀,乘舟。
大石側立千尺——側:名作狀,在旁邊。
夜泊絕壁之下——夜:名作狀,在夜里。
6、河中石獸詞類活用
《河中石獸》詞類活用:
棹數小舟(名詞用為動詞,劃船)
暴漲(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河中石獸》道理與啟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律。
2、生活或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
3、實際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可靠。
《河中石獸》是清代文學家紀昀創作的一篇文言小說。此文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學者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之人的嘲諷,亦告訴了人物認識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這一道理。全文層次分明,圍繞石獸的搜尋工作展開敘述,在戲劇性的情節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節簡單、語言簡練,讀來卻耐人尋味。
這篇文章用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歌頌了富有實踐經驗的老河兵,嘲笑了講學家的愚笨,諷刺了儒道學的自以為高明。對于人們的思維和認識具有較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7、游褒禪山記詞類活用
游褒禪山記詞類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出。 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 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12、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13.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14.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8、岳陽樓記詞類活用歸納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
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等。
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9、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
9、小石潭記詞類活用
《小石潭記》詞類活用如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3、皆若空游無所依??眨好~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爬行)那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凄神寒骨。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凄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以...…為樂。喜歡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13、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著。
14、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玩了。
10、醉翁亭記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著山谷,名詞作狀語。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像鳥兒的翅膀張開一樣,名詞作狀語。
3.名之者誰。名:命名,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4.自號曰醉翁也。號:取名,名詞用作動詞。
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前)樂:以……為樂,意動用法;(后)樂:樂趣,名詞。
6.至于負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詞用作動詞,唱歌。
7.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名詞作狀語。
8.太守宴也。宴:設宴,名詞作動詞。
創作背景
《醉翁亭記》作于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
被貶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呂夷簡等人參與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運動,而反對保守的夏竦之流。韓范諸人早在慶歷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后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外甥女張氏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11、記承天寺夜游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p>
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復得路(終于)《桃花源記》
至:遂至承天寺。(到)
寡助之至。(極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三峽》
【古今異義】
但: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古義: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
今義與事無關的人
戶:古義:多指門;
今義:住戶、人家
念: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紀念,思念,讀
蓋: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中庭:古義:院子里;今義:庭子中間。
【詞類活用】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中的词类活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幸福路上的火锅店如何提升美食评分
- 下一篇: 醒图如何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