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码史前文明:夏朝是否存在?它是一个部落联盟还是一个王朝?
原標題:解碼史前文明:夏朝是否存在?它是一個部落聯盟還是一個王朝?
中國的夏朝在國際歷史學界是有爭議的,目前夏朝只有文字記錄,沒有同時代帶文字的文物的佐證,所以在國際史學界是存疑的。當然,這只是國家上部分人的觀點,咱們中國人都堅定不移地相信夏王朝的存在。
隨著考古挖掘的成果不斷涌現,國人對夏朝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
夏朝的固有形象:大一統王朝
上世紀九十年代,對于夏王朝的固有認識還是源自《史記》,認為夏朝跟商、周一樣是大一統的王朝,在政治體制上類似,夏王是王朝最高統治者,在其統治下有很多諸侯國。
就連夏王朝的建立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課本里還是大禹的兒子啟。而現在的課本中則是大禹建立了夏朝,說明對于夏朝的認識是在不斷變化中。
中國的考古學也是從歐美傳入的,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歷史實際上是缺乏考古的佐證的,尤其是史前文明,像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這些人物其實都是存在中國的史書中,代代相傳,缺乏較多的文物實證。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距離夏朝已經有2000年的時間。雖然司馬遷在寫史的時候非常的嚴謹,查了很多資料,也走訪了很多人,但畢竟是相距2000年,在很多記載上是有出入的。
于是在司馬遷筆下的夏朝,就成了大一統的王朝,跟商、周是類似的,統治著天下。
夏朝的新形象:天下方國共主
新中國成立以后,考古事業也是蒸蒸日上,尤其是最近幾年,考古成果也是不斷涌現,人們對夏朝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土能夠完全證明夏朝存在的文物,但與夏朝同時期已經有很多遺址涌現,最著名的則屬二里頭,雖然二里頭不能代表整個夏朝,但確定是同時期的王城,只是不能通過文物來確定就是夏朝而已。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提出,中華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蠟燭,而像滿天星斗”,也就是說在同時期有多個文明的存在,而整個過程也經歷了“古文化、古城、古國、王國”,按照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夏朝應該正處于古國到王國的過渡階段,而商、周則是純正的王國。
在5000-8000年前,中國大地上的文明是滿天星斗,目前考古發現了較多的文明遺址,如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寺文化等等,這些文化都是在較為獨立的發展,但相互之間又彼此影響。
到了夏朝時期,逐漸進入到古國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古國、方國、部落并存。隨著文明的演進,人口的增加,各個部落之間的交流也增多,而由于發展快慢不同,因此各個部落就有了先進落后之分,夏朝部落率先掌握了青銅技術,這相比于其他部落還在用石器,是巨大的進步,也擁有了絕對的領先。
于是各個部落、方國都奉夏部落為天下共主,其實類似部落聯盟首領,只不過夏部落的首領是世襲的,其他部落雖然有意見,但卻沒有能力打敗夏部落,于是夏部落修建城池,定期會盟,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古國時期。
而史書中記載的東夷、有扈氏、有男氏這些都是方國或者部落,都尊封夏后氏部落為共主。
夏朝對各個部落控制很弱
夏朝是從原始社會向王國時期過渡,對各個部落之間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夏部落的態度是如果有人不服,我就聯合其他部落去征討,各個部落只要按照來朝貢即可,對于各個方國或者部落的內部事務,夏王也不會插手。
夏朝算得上是一個松散的聯盟,因為夏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所以在軍事上比其他部落或者方國有絕對優勢,這才能號令其他部落,討伐不聽話的部落,這與商、周時期的有力統治還是不太一樣的。
不管國際學術界怎么否認,夏王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夏王朝是怎么樣一個王朝,他的政府機構是怎么樣的,生活又是如何?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去發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考古文物能夠證明夏朝的存在和生活狀況。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解码史前文明:夏朝是否存在?它是一个部落联盟还是一个王朝?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你还发朋友圈吗?王凯说出了很多人不发朋友
- 下一篇: 腊八曾是“卫生防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