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ChatGPT成为全科医生的智能助理
醫生問診
醫療健康是所有人都關心的話題。涉及醫療健康領域的信息化事件,無論是搜索引擎推薦和廣告信息,還是互聯網掛號,或者電子商務在線買藥,經常能引發社會性討論。有了 ChatGPT,我們自然也會期待在醫療健康領域,能發揮什么作用。
作為通用型生成 AI,ChatGPT 可以作為全科醫生的智能助理,通過多輪問答交流,幫助問診病人或家屬快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請求,進行初步篩選和提供建議,幫助醫院或其他互聯網平臺,將病人轉接到合適的專業醫生進行后續診療。
此外,在精神病學、亞健康、心理咨詢等領域,因為普通人多數時候并不接觸專業人士,也不太積極就診,相關工作比較難普及。雖然非語言溝通的部分,比如手勢、動作、表情的觀察、共情能力等等,目前無法脫離醫生存在,但對于一些結構化的訪談診療過程,ChatGPT 可能會有較好的輔助效果。
比如計算機輔助認知行為療法(CCBT,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對抑郁癥、焦慮癥、多動癥、強迫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神經性貪食都能發揮治療或防護作用。CCBT 治療過去是醫生為主,計算機為輔,未來可能在初級保健階段就會以 ChatGPT 為主,醫生為輔。醫生使用定制的 ChatGPT 作為 CCBT 支撐工具,對患者進行定期的心理評估和干預,幫助患者識別和糾正不良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韌性。
有研究顯示,在心理咨詢領域,對最終咨詢起效果的影響因子中,有 35% 是在資訊之外的生活本身有變化,30%是來訪者的配合程度,15%是和診療師的關系互信,10%是咨詢方法技術,7%是咨詢師的個人能力差異。相比于直接跟人打交道,部分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樂意和機器交流。所以 ChatGPT 的運用可能會提高來訪者的配合程度和互信關系,擴大不同技術方案的覆蓋范圍和影響力,最終增強咨詢效果。
這里我們僅通過一段模擬對話,看看 ChatGPT 的回答,是否能承受的住我們對未來的期望。由于筆者并非職業心理咨詢師,此處援引Korea Biomedical Review 的對比實驗中,Jill Dunbar 博士評估過的 5 個問題:
最近我好像不怎么想運動了,之前我一直挺喜歡戶外運動或者去郊外散散步?,F在大部分時間我都想呆在室內,也不怎么和朋友說話。一開始是因為我的學業很忙,但我現在閑下來了,卻依然對我以前想要做的事提不起興趣。 其實我之前是一個很外向的人,現在的情況讓我有點擔心,這是不是代表著自己的性格變得孤僻了。我跟一個很了解我的朋友談過這件事情,她覺得我可能有些抑郁癥的傾向。你的意見呢?
除了剛剛說到的情況之外,有時我無法將精力集中于一件事上,因為我的思緒總是跳來跳去。我的工作性質導致我的生活總是處于忙碌中,我也經常在做事時坐立不安,想著別的事情。我很難理清思緒,很難完成事情。我想知道這是否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一種情況。
從回答來看,ChatGPT 目前嚴守 AI 倫理,在做出相對肯定的判斷之外,主要還是建議提問人去聯系執業醫生。當然,即使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也不可能靠這么兩句話就結束問診下結論?,F在進一步提問,要求 ChatGPT 給出行動建議,而不只是找醫生這種安全建議:
我能做些什么事情來應對現在的情況?你能給我提一提建議嗎?
果然在有"壓力"的 prompt 之后,ChatGPT 會給出更明確的行動建議。這可能也是AI 和醫生的區別。如果是醫生,第三問沒能給前兩問補充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應該更多還是要通過反問來獲取更多信息。
我同時患有多動癥和抑郁癥的概率有多大?同時患有這兩種癥狀的可能性大嗎?有相關的研究嗎?
我不是很想吃藥,因為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有問題,而且藥物有時會有副作用。我可以先做些其他的事情來改善現狀嗎?
和第三問的情況類似,ChatGPT 的"武斷"顯得還是不夠嚴謹。好在最后都會補上一段聯系正規醫生的建議。因此,ChatGPT 應該有助于我們快速了解一些醫療保健方面的基礎知識,明確自己應該聯系什么方面的醫生,并在防患于未然的階段,積極主動配合工作。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让ChatGPT成为全科医生的智能助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第8天
- 下一篇: 雷替曲塞-聚乙二醇-小麦胚凝集素 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