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博士在体制内做啥工作,体制内裸辞,三十多岁大龄考博,我收获了什么?...
今天給大家聊聊讀博三個月我收獲了什么。
2019年4月,我放棄了錢多(稅后20多萬)事少離家近的體制內工作,2020年9月,我考上博士以三十多歲高齡重返校園,帶著憧憬,也帶著擔憂。
憧憬嶄新的校園生活,憧憬自己終于鼓足勇氣開始的博士生涯,更多的是擔憂!
首先,自己比身邊同學年齡大,甚至比一些老師年齡都大,我該如何面對年齡帶來的壓力?開學第一天的火車上,我偶遇了一個室友,第一次見到她,青春美貌的小姑娘,而自己成熟很多,歲月真是不饒人。后面又陸續見到其他三個室友,都是滿臉膠原蛋白。
三個月相處下來,我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來自博士的友情,大概是我的第一筆收獲!讀博的每個人都非常努力,她們年輕貌美,又積極努力,和這樣一批優秀的人在一起,和她們成為朋友,自己也會越來越努力、越來越優秀。
后來發現,年齡這件事并沒給我帶來太多的困擾,自己反而被熏染的越來越青春活力了。有一次和大學室友群聊,她們說都開始等退休了,生活一潭死水,我反而覺得自己還有無限可能,我覺得人活著最怕沒有奮斗目標,漫無目的,混吃等死。給自己的人生注入了活力,是我的第二個收獲。
讀博后才知道,碩士階段那點東西,就像是打雜(無意冒犯,只指我自己,很多碩士做的還是很牛的)。當你真正開始讀博,你才能踏踏實實的讀書學知識,每天都能收獲實實在在的知識,以前我聽著不像人話的學術詞匯,我慢慢都知道是什么了,以前看著就頭暈的公式和偏微分方程,已被我收入囊中,變得像老朋友一樣熟悉親切。我反而慢慢覺得,除了有階級壁壘,學術也是有壁壘的,這些復雜的知識不就是博士和普通人之間的一道屏障嗎?小時候看過的鯉魚躍龍門的故事,生活中的種種壁壘大概就是龍門吧,讀博的人,就是那一個個努力躍龍門的小鯉魚了。知識和打破學術壁壘,就是我讀博的第三大重要收獲!
讀博以來我完成了一門課程叫《高等流體力學》,在沒有任何基礎的前提下,學習這門被認為是理工科最難課程之一的課程。從一開始覺得不可能,肯定會掛,到后來慢慢覺得還可以搶救,再到后來,成為全班四百多人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免考的人,我覺得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我對自己的能力獲得了極大的肯定和信心!沒錯,我因為表現優秀,被免考了!當然,就算不免考,我也是有信心能考好的,因為我真的努力了!這門大課總共有三個老師授課,四百多人的大教室,老師基本上都不認識,但是三個老師都認識我。其中第一個講基本理論的女老師(龔建英老師)很感性,她在給我們上的最后一堂課上說,咱班幾百個人,她就記住了三個人的名字,第一個就是我!感恩、感動!這門課給了我在未來學術、工作和生活中克服極大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覺得這是讀博第四大收獲!
我讀博才短短三個月,收獲不菲,感恩這段寶貴的經歷,因此記錄下來,以后等我兒子長大,讓他知道媽媽曾經走過的路,他也一定會有所收獲,會為媽媽驕傲!
你有沒有酒,我都有故事,如果你想聽,關注我,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专业博士在体制内做啥工作,体制内裸辞,三十多岁大龄考博,我收获了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tml页面怎么让高度充满屏幕,怎么让一
- 下一篇: 圣地亚哥的计算机科学在哪个学院,加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