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生长不焦虑,非科班程序媛的进击
我們為什么叫「遞歸」
“遞歸”?(recursion) 是一種在程序設計語言中被廣泛使用的算法。它有兩大特點,一是調用自己,二是化繁為簡。我們當中那些優秀的技術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人,規范了流程、提高了效能,使整個團隊從中得益。這就是我們「遞歸」欄目的初心,記錄平凡騰訊技術人的不平凡。
“35歲”、“職場焦慮”,技術人職業發展的話題近年來被越來越頻繁地討論。程序員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術路線,如何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怎樣面對即將到來的35歲?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騰訊文檔團隊的一位10級工程師,在軟萌的外表背后是覆蓋多個領域扎實的前端技術經驗,工作之余寫作個人技術博客5年多,喜歡籃球、愛畫畫、家養橘貓,這兩年還出版了3本書。《遞歸》第二季ep.2,讓我們聽聽她的答案。
王貝珊,網名“被刪”,騰訊文檔團隊前端程序員。喜歡貓貓,熱愛寫文章、分享和開源。
工作6年,業務領域包括人臉識別追蹤、電競直播、支付繳費、在線協同應用等,在小程序、前端框架、方案設計和項目實踐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熱愛前端技術,在 GitHub 寫作個人技術博客已有5年,記載了前端相關的技術學習筆記和總結,并著有開源書《深入理解 Vue.js 實戰》、電子書《前端的進擊》、紙質書《小程序開發原理與實戰》。
貝珊并非計算機出身,她的專業是物理學光信息。當時跟一位教授做項目時偶然接觸到了Web開發。“前端代碼寫出來的東西能直接看到效果”讓她非常興奮,“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寫一些小游戲和酷炫的動畫效果了”。基于這種樸實的成就感和無限創作的可能性,她選擇離開自己熟悉物理學領域,開始自學前端開發。
自學編程并非易事,書本和網上的知識終究是紙上談兵,如何將這些知識消化、掌握,最終融于實踐,變成自己趁手的工具——除了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嘗試,貝珊還會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發布在自己的博客上。
技術的快速迭代和變化催促著貝珊不斷學習,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也會不時冒出許多新奇的解法。在一個帶的實習生的“慫恿”下,貝珊“解鎖”了她技術博客作者的新身份,到現在寫文章、做分享已然成為了一種習慣。她堅持每月更新,已經有五六年了。
除了技術文章的輸出,貝珊還會分享自己從事前端開發以來的心得感受,偶爾會收到讀者各樣留言,讓她覺得這樣的記錄和分享,于己于人,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職場中的平衡與突破“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
當問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問題時,貝珊的回答斬釘截鐵。
剛畢業那陣子,貝珊也和身邊的同學一樣,愿意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和體力把事情做成做好。但是由于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導致生病住院,以至于最后花了更長的時間去治療和恢復。
有了這樣的經歷后,貝珊意識到,如果一個團隊長期一兩年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的時候,它的價值觀導向可能是不健康的。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去提升自己,為下一份工作做準備。
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狀態
什么樣的工作狀態是悅己的?貝珊給出了她的答案:
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做有挑戰的事,并且能從中學習和成長。
就拿前端來說,騰訊文檔是一個前端領域比較復雜的業務,面對不同問題時的解法也各不相同,存在很多挑戰和可能性。自己對技術的專研和追求在這里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另一方面,明確和堅持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追尋且有所得,這也是貝珊對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
保持生長:不為35歲焦慮的秘訣
對于“35歲焦慮”的話題,貝珊認為不是自己現在會考慮或焦慮的問題。
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知識體現的建設,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要有全新出發的勇氣。
就算我35歲被裁了,我還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寫小說、寫書、畫畫,這些都可以做一個全新的開始。
最后的寄語
“
如果你一直沒有時間
去嘗試你想要做的一些事情
不管從什么時候開始,都是可以的!
”
看完了厚積薄發的鵝廠程序媛王貝珊的故事,你有什么想對她說的嗎?留下你的觀點,我們將從中抽取3位幸運觀眾,送出嘉賓的電子書《前端的進擊》。
導? ? ? 演:黃斯銘
嘉? ? ? 賓:王貝珊
制? ? ? 片:孫健翔,陸倩宇
后期指導:paulinesong, kylinlu
特別鳴謝:騰訊社交協作產品部
往期視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保持生长不焦虑,非科班程序媛的进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 LLVM 实现一个简单编译器
- 下一篇: 漫画| 一图带你看懂云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