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侵略军抢走的,故宫国宝还流失了多少?
原標題:除了被侵略軍搶走的,故宮國寶還流失了多少?
除了被侵略軍搶走的,故宮國寶還流失了多少?
清朝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歷經康乾之后,皇家的收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這些文物,存放在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個行宮當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宮成了天下藝術財富的大倉庫。當年清宮的收藏到底有多少,具體存放在什么地方,現(xiàn)在已經無人能說得清楚。目前能看到的清廷編纂的幾本收藏書錄,大多只限于對書畫方面的記載,而且,還遠遠不是全部。
公元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一個月后,清室善后委員會對內廷文物進行了清點,據(jù)清點報告記載,故宮的文物中瓷器最多,大都存于寧壽宮、皇極殿和齋宮;其次是書畫,以鐘粹宮最多;金器、銅器、玉器在各殿都有不同數(shù)量的收藏。但這只是溥儀離宮后的情形,可以肯定的是,這時的文物已經有了大量流失。
事實上,清宮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是在距此六十多年前的公元1860年。
圓明園是清代帝王用一百五十年時間,陸續(xù)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宮廷畫師沈源、董岱畫下的《圓明園四十景圖》, 現(xiàn)存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今天的人們只能從這里想象當時圓明園的風貌。據(jù)不完全記載,圓明園中僅唐宋名人字畫就有兩百多幅,園內的文淵閣,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藏書樓,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庫全書》就有三萬多冊。在舍衛(wèi)城中,還有康熙以來收集的十萬尊珍貴的佛像。而這些幾百年來的珍藏,在幾天之內就消失了。
公元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以后,進入圓明園,第二天,瘋狂的搶劫開始了。
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在發(fā)往本國的通訊中說,在進入皇帝的宮殿后,誰也不知該拿什么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鑲有珠寶的時鐘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瓶,因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而價值連城的書畫,在士兵眼里不過是廢紙罷了,甚至被用來點煙。
連續(xù)三天的搶劫之后,英法聯(lián)軍焚燒了圓明園。法國大文豪雨果怒斥這種暴行說:兩個強盜,在搶劫和縱燒了圓明園之后,他們平分了贓物,手牽著手,哈哈大笑著回到了歐洲。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據(jù)說,這里的宋元明瓷器的收藏量,僅次于北京的故宮。在它的東方館,赫然展出著一幅《女史箴圖》。這是中國最早的卷軸畫,雖然是隋唐時期的摹本,但它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少有的傳世作品。公元1903年,英軍上尉約翰把它賣給了大英博物館。這幅畫來自對中國的另一次搶劫。
公元1900年農歷八月初四,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紫禁城自建成以來,第一次遭到外來入侵。當時,各國軍隊在紫禁城輪流駐扎,先后長達一年多時間,故宮文物遭到洗劫。
中南海,一座比故宮的歷史還要早的皇家離宮,在公元1900年成為八國聯(lián)軍的總部。在這次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中,圓明園徹底毀于戰(zhàn)火,其他的幾處皇家重地,甚至王公府邸都遭到洗劫。藏于翰林院的《永樂大典》被燒毀。這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全書一萬一千冊,只剩下三百多冊,其中一百七十冊留在中國,其余的分別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和私人手中。故宮以及宮中文物的命運,始終隨著國運與時局的變化而動蕩起伏。溥儀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幾年,小朝廷處在一片末日的混亂當中,一批太監(jiān)開始伺機盜寶。當時,地安門一帶新開了不少古玩店,而且生意都很興隆,而這些店鋪的后臺老板大多是宮中的太監(jiān)。
新中國成立后,在清理故宮時,曾經在多處發(fā)現(xiàn)了被太監(jiān)們藏匿起來,卻沒來得及帶出宮去的珍貴字畫。其中,在重華宮的戲臺底下,就發(fā)現(xiàn)了金代大畫家趙霖的《昭陵六駿圖卷》。它是根據(jù)陜西唐太宗昭陵墓的石刻所繪,這是趙霖唯一傳世的作品。
宮中文物的失竊惹怒了溥儀,他命內務府徹底查辦。但這卻招來了更大的禍患。公元1923年6月26日,為了毀滅偷盜的罪證,太監(jiān)放火燒毀了建福宮,當年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裝箱封存在這里。究竟這把火燒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據(jù)說,建福宮內曾存放了上千尊金佛,事后,在處理這些灰燼時,光一家金店就揀出了一萬七千兩金塊和金片。
建福宮大火后,在國人的一片譴責聲中,溥儀搬出紫禁城是早晚的事。為今后的生活打算,他開始以賞賜溥杰的名義,向宮外轉移文物。事實上,在居住后廷的十幾年中,溥儀曾隨心所欲地把許多宮中的東西賞給他的近臣。《韓熙載夜宴圖》是南唐大畫家顧閎中的杰作,當年溥儀隨手把它賞給了他的師傅梁鼎芬。雖然后來被清宮收回,但又被溥儀帶出宮外流散于民間,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文物局從香港購回,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宋人摹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當時宮中有兩件,溥儀把其中的一件賞給了他的師傅朱益藩,后來,這件作品流到美國,藏于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如果說以往的賞賜是為了擺譜,那么,后來對溥杰的所謂賞賜,就完全是有預謀的偷盜。作為遜位皇帝,溥儀并不敢直接把東西拿出宮去,而是制造機會,讓他的弟弟溥杰進宮陪讀,由太監(jiān)用黃綾將書畫、善本包好,交給溥杰,放學后再帶出宮外。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回憶說,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干了半年多的時間,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的精品。
從后來清室善后委員會發(fā)現(xiàn)的“賞溥杰單”可以看出,這種盜寶活動開始于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922年)的七月十三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后來就是歷代名畫,總數(shù)是冊頁六十八件,字畫一千二百八十五件。其中,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賞出二十六件之多。
在被趕出紫禁城三個多月后,公元1925年2月23日,溥儀離開了北京,來到了天津日租界內的“張園”,隨后,還成立了所謂的“清室駐津辦事處”, 依然過著小朝廷的奢華生活。為了支撐門面,他開始變賣他當初偷運出來的書畫。
在天津,溥儀究竟賣出了多少書畫,已無可查證,但僅僅賞給經手人的就有《歷代帝王像》《步輦圖》和《閬苑女仙圖卷》等名作。
《閬苑女仙圖卷》是五代畫家阮郜僅存的一件作品,而五代人物畫傳世的總共也超不過十件。《步輦圖》是唐朝閻立本的真跡,反映了唐王朝與吐蕃和親的重要史實。這兩件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后,被故宮博物院收回。而與《女史箴圖》同等珍貴的《歷代帝王像》從天津流出后,被賣給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
公元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fā)。這一年的11月10日,溥儀悄悄地離開天津,去了日軍控制下的長春。公元1932年3月9日,在長春的偽皇宮里,在簽署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后,溥儀變成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在當上傀儡皇帝后不久,他偷運出宮的文物也從天津秘密運到長春,存放在了一座叫“小白樓”的倉庫之內。
(本篇完)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除了被侵略军抢走的,故宫国宝还流失了多少?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推理小说为啥越看越上头?《推理大无限》揭
- 下一篇: 原创:谭胖:高校女老师撕标签,为什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