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native方法,通过JNI实现c的动态库的加载,实现软硬件之间的交互,跨平台的基础之一
java跨平臺是java一個具有十分優勢的語言特性,為什么能跨平臺?我想除了java的jvm本身在語言設計時,采用了字節碼這樣一種能運行在虛擬機上的指令占了50的功勞,還有50%來自基于C的對不同平臺硬件的優良支持。
今天我了解學習了java的一個關鍵字:native,讓我對java的理解又多了一些。
從概念上:native是一個修飾方法的關鍵字,被修飾的方法叫本地方法。這些方法都是非JAVA語言實現的方法,可以去調其它語言的庫類,與abstract關鍵字相似卻又相反。
為什么要有native關鍵字呢,因為java并不能真正的與硬件設備的底層交互,這些工作一向是交給c或c++實現的。
java 通過jni把java代碼轉化成c語言頭文件,在讓C去實現具體的交互工作,實現真正的跨平臺。
C語言對硬件的交互結果又通過JNI與C的dll動態加載庫傳遞到java應用層。
今天我主要學習一個dll與java間的交互。
我們實現一個把字符串帶到c語言,又讓c帶到java來,
用dll做動態加載庫。
1.首先編寫一個帶有native的方法的類。
并指定一個dll的加載名稱。
如下:
然后我們編譯這個java文件得到.class文件
再用.class文件+jni+javah得到一個c文件頭 :
效果如下:
頭文件內容(對比jni數據類型,能看的出來都是與java的基本類型對應的):
2.在c編譯一個dll,包含上面的頭與其實現。
我用的dev-c++,創建一個新dll項目,
將jni.h和jni_md.h包含到項目里(在jdk-include目錄下)
然后實現頭文件方法
編譯執行生成dll
復制dll到項目根目錄
再執行.class文件就能實現JAVA與C的交互:效果如下
這樣在不同平臺的虛擬機上,就能通過java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平臺了。
附上代碼:
java
c-dll
/* Replace "dll.h" with the name of your header */ #include "JavaNativeToC.h" #include <windows.h>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JavaNativeToC_sayHelloToCByNative(JNIEnv *env, jclass cls, jstring jstr) {const char *pstr = NULL;jboolean isCopy; // 返回JNI_TRUE表示原字符串的拷貝,返回JNI_FALSE表示返回原字符串的指針pstr = (*env)->GetStringUTFChars(env, jstr, &isCopy);printf("JAVA-native-static say: %s \n", pstr);(*env)->ReleaseStringChars(env, jstr, pstr);return (*env)->NewStringUTF(env, "hello JAVA-native-static,I'm C,welcome to you!"); }BOOL WINAPI DllMain(HINSTANCE hinstDLL, DWORD fdwReason, LPVOID lpvReserved) {switch (fdwReason)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break;}case DLL_PROCESS_DETACH: {break;}case DLL_THREAD_ATTACH: {break;}case DLL_THREAD_DETACH: {break;}}/* Return TRUE on success, FALSE on failure */return TRUE;}在java中還可以通過JNI框架來實現調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va-native方法,通过JNI实现c的动态库的加载,实现软硬件之间的交互,跨平台的基础之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库存生产-实用sql知识:如何在保证去重
- 下一篇: 关于eclipse中web项目to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