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有趣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傳統深圳少數民族生活網絡節(這些有趣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1.彝族(火把節)
貴州水城彝族同胞慶祝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古老的傳統節日。它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狂歡節”。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間舉行火把節。大多在農歷6月24日在深圳生活網舉辦。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比賽等。新時期,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古牧節)
佤族歷法“格里爾月”(相當于公歷的十二月)是過去佤族舉行全村木鼓節的時間。2002年確認4月10日-12日為佤族木鼓節。木鼓是佤族特有的鼓。大部分是用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發樹雕刻而成。佤族用它來祭祀、報警、聚集村民或娛樂。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又稱“佛浴節”,又稱“冷河上漢”,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和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那一天,人們一早起來沐浴拜佛,然后開始慶祝好幾天。在此期間,大家互相潑灑純凈水,祈禱洗去過去一年的壞事。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到7天。
4.納西族(三多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云南的納西族有一個特殊的祭祀節日叫“三多節”,也叫“三多節”。
三多節是納西族祭祀“三多神”的盛大節日,也是納西族的法定民族節日。這個節日起源于白沙玉龍村的北岳廟會,納西語叫“三花頌”,意思是“祭三花”。
5.白族(綠色女兒節)
少年節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這一天,劍川縣滇南、等地的白族婦女不得不參加活動。他們捐錢聚在一起。他們特意請人把一個少女的偶像綁起來,給她穿上白的戲服,抬著她在秋千上蕩來蕩去。他們圍著她跳舞唱歌娛樂,然后在海威河舉行紀念儀式。晚上,一人舉著“綠衣少女”的偶像為龍頭,然后所有的婦女在村里的街道上走來走去,邊走邊唱著龍歌曲《綠衣少女》的敘事。然后我回到村里的地里和“綠衣少女”一起蕩秋千到深夜。最后,《綠衣少女》被送到了海威河。
6.壯族(陀螺節)
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一項著名的體育賽事——陀螺節。時間是從舊歷年除夕前兩三天到新年正月十六,歷時半個多月。
壯族(3月3日)
農歷三月初三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節日,壯族、苗族、瑤族是其中的典型。古時候,壯族的青年男女聚集在街頭唱歌,聚集在河邊舉行宴會。在壯族傳說中,3月3日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生日。漢族是上巳節,據說他們在3月3日祭拜祖先軒轅和蚩尤。
農歷三月初三,不僅是壯族簡單的傳統節日,也是壯族祭拜祖先和盤古、布洛陀先民的重要日子。
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的傳統公共假日,自治區全體公民放假2天。
它不僅是一個漢族節日,也是廣西壯、瑤、侗、苗族的傳統節日。宋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也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宋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壯族民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詠晚會非常受歡迎。在古代,年輕的男女聚集在街道上或河邊喝酒唱歌。到了清代,形成了大規模的“歌圩”,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唱歌。
7.蒙古語(魯班節)
魯班節是云南蒙古族的傳統節日。農歷四月初二,蒙古人殺豬宰羊,搭臺唱戲,歡迎中村大佛堂檀香魯班塑像到各村進貢。歡迎師祖時,游行隊伍敲鑼打鼓,放鞭炮,打龍燈,劃船,跳蚌殼舞。觀眾擠滿了人,非常熱鬧。魯班節前后三天,外出打工的蒙古工匠必須在四月初二前回到家鄉祭祖。如果他們不回來過節,會被認為是健忘的老師,欺騙了他們的祖先。
8.藏族(草原藏族節)
草原藏歷節又稱藏歷年,是藏族牧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舉行,持續時間約一周。
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按照當地藏族人的習慣,太陽下山的時候,污水污物都要往西邊傾倒,這就意味著一切對人們身體不好的東西都會隨著夕陽消失。然后家家戶戶釀造青稞酒,制作油餅、奶餅,準備血腸、肉腸、鮮牛奶、紅燒肉等節日食品。大年初一,家家戶戶的女主人一定要天剛亮就起床,把水桶帶到河邊的水里,在井里倒水,倒水,放點鮮奶,然后用這水洗全家人的臉和手。洗完、穿好之后,大家興致勃勃地玩起了“龍燈”,燒起了雪松,希望水草豐美,牲畜肥美。
然后全家人一起吃飯。飯前,每個人都必須吃一些糯米粉,以表明他們是吃糯米糕的人,不要忘記他們的祖先。節日前三天,村里的人一般不出門,大家都聚在一起看“跳神”。《舞神》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舞蹈。參與者戴著口罩和袈裟,跳一會兒舞,休息一會兒,跳一會兒舞,直到跳完為止。除此之外,青年男女還隨著鑼鼓、笛子、二胡的節拍載歌載舞。三天后,人們照顧老人和年輕人,從一個村莊走到另一個村莊,互相拜訪祝賀節日。
9.滿語(黃金節)
吉林:享受過“金節”的游客都很開心
農歷十月十三日是滿族的“金像獎節”。“金像獎節”是滿族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它是滿族誕生和命名的紀念日,是全國性的節日。
10.苗族(踩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踏華山”、“跳花”,是苗族的傳統節日。它流行于四川南部、中西部和云南東南部。節日因地而異,通常在農歷五月端午節前后舉行。節日期間,苗族人盛裝打扮,聚集在傳統的跳臺上。年輕男女在場地中央的花柱上跳舞。年輕人還參加爬桿、賽馬、射箭、唱歌、跳舞和選美比賽。長期有幾十萬人。
11.瑤族(王磐節)
王磐節是祭拜祖先盤古、盤庚、盤瓠的重要節日。國內外人民都非常重視這種民族犧牲。由衡陽長寧、富川、中山、八步、廣西恭城、金秀、廣東深圳生活網連州、連南、連山、乳源、四川南充、貴州凱里、海南海口、云南西雙版納、河南鄭州、湖南永州江華、江永等潘氏家族發起。,現已成為中國王磐節日中最盛大的節日。每年農歷10月16日,祭拜的人、婦女和兒童必須穿上自己的民族節日服裝,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慶祝王磐節。他們唱的歌是根據《王磐歌》改編的音樂歌曲;這種舞蹈是一種群舞,每個人手里拿著大約80厘米長的鼓,通常是兩個人或四個人跳的。王磐節、王磐歌和長鼓舞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12.侗族(煙花節)
農歷三月初三是煙花節,是侗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將舉行搶煙花、斗牛、斗馬、唱歌、踩大廳等活動。煙花分為第一炮、第二炮和第三炮。老人們認為第一炮幸福,第二炮升官發財,第三炮興旺。因此,雙方都會盡力抓住每一槍。
花炮節是侗鄉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個節日,方圓各族人民都來參加,任何一個村莊都可以組織搶槍隊。據說鞭炮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13.土家族(示巴節)
示巴節,又稱“年會”和“示巴節”。“示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綜合性節日,反映了土家族男女的婚戀習俗。
“示巴節”通常在每年的第一個月舉行,有些地方在3月或5月而不是第一個月舉行。比如湘西古田家廟的土家族,三月舉行。
“示巴節”是湘西土家族最隆重的傳統祭祀節日,祭祀儀式嚴謹,祭祀方式獨特,表達內涵豐富。毛谷寺、搖擺舞、馬體歌、大流子、東冬葵等數十種形式。,已被列入國家、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示巴節不僅是土家族的盛大節日,也是土家族的文化盛會。
14.布依族(6月6日)
“六月六日”是漢族和布依族的傳統節日。由于居住地區不同,節日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一些布依族地區慶祝六月六日,這一天被稱為六月六日;在一些布依族地區,農歷6月16日或6月26日是中國的新年,這被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布依族居住的村子里家家戶戶都要宰殺牛、豬,還要殺雞、包餃子祭祀祖先。然后,一家人喝酒。慶祝布依族世代傳承的傳統節日。
15.景頗族(眼睛和大腦)
這也是德宏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意思是“大家跳舞”。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行,節日持續四到五天。穆乃舞將在寬闊的廣場或草坪上舉行。
16.拉祜族(中秋節)
中秋節是拉祜族的農耕節日,也叫巴哈節。拉祜族發音“巴哈”,意思是月亮,在拉祜族歷法中是在8月15日舉行,最初是為了紀念月亮和慶祝豐收。
祭祀儀式在晚上月亮出現的時候舉行。每個家庭挑選最好的水果和果實作為祭品,放在竹桌上,帶到祭祀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向已經為人們劃分為農耕季節的月亮獻祭。月光下,全村男女老少圍著羋桌跳蘆笙舞慶祝節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有趣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电脑更新手机iOS系统电脑系统如何更新
- 下一篇: 参苏片_功效作用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