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可以有多老?最古老的行星是哪个?
我們知道,宇宙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已經 138 億年。在這 138 億年間,宇宙中形成了無數的行星。這些行星有些剛剛誕生于原行星盤,有些則是像地球一樣正值壯年,而有些卻早已隨著宿主恒星的死亡灰飛煙滅。那么在現存的行星當中,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會是哪一顆呢?
夜空中肉眼可見的這些恒星,它們通常都是至少幾倍太陽質量以上的大質量恒星。我們知道,恒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所以對于這些大質量的“短命鬼”來說,在它們周圍即使有行星年齡也不會太大。
那紅矮星這種小質量恒星,它們可是稱得上“壽與天齊”,壽命通常可達百億、千億甚至萬億年,那最古老的行星有沒有可能出現在紅矮星周圍呢?
之前說過,宇宙的初代恒星應該都是些不含金屬元素的超大質量恒星,很明顯紅矮星這種“小不點”出現的應該沒那么早。這在觀測上也得到了證實,目前觀測到的紅矮星幾乎都富含金屬,說明構成它們的材料少不了上代恒星的參與。
另外初代恒星由于不含金屬元素,這非常不利于行星的形成。根據傳統的行星形成理論,行星需要先有一個金屬的核心,然后才能通過吸積快速增加質量形成足夠大的行星。所以不說無金屬星,就是貧金屬星它周圍的行星都很罕見。
那么古老的行星會在哪呢?
其實剛才的推測大體思路是對的:行星要想足夠老,恒星年齡小不了。那么老年恒星哪里尋,球狀星團可以找一找。
被喻為“恒星養老院”的球狀星團,它里面的恒星通常都是些百億歲的“老人”。有些星團本身的年齡甚至比宿主星系還要老,這就像生活中有些老人,他們往往親眼見證了所在城鎮的興衰。
但是不管是大質量恒星,還是質量相對較小的二代恒星,它們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壽終正寢。一旦宿主恒星經歷超新星爆發,對于它附近的行星來說,想要幸存下來…… 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1993 年,天文學家在位于天蝎座的球狀星團 M4 中,發現一個雙星系統中的脈沖星它的自轉速率存在明顯異常。
經過計算研究人員認為,這顆脈沖星應該不止一顆伴星,在更遠的距離上可能存在著第二顆伴星。鑒于第二顆伴星的質量非常小,可能只有太陽質量的 1% 左右,所以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一顆褐矮星或者是行星。
原本這顆脈沖星被命名為 PSR B1620-26 A,它的伴星名字與之相同,只是后綴由 A 變為了 B(PSR B1620-26 B),所以這第二顆小伴星的后綴便被命名為 c(PSR B1620-26 c)。后來人們發現,后綴為 B 的這顆伴星它的質量僅有 0.34 倍太陽質量,壓根就不是顆中子星,而是一顆白矮星,所以人們將其更名改姓為 WD J1623-266。而后綴為 c 的這個小家伙則被歸為它們的一顆行星 ——PSR B1620-26(AB) b。
從這個命名可以看出,這顆行星它不是圍繞脈沖星(A)在轉,也不是圍繞白矮星(B)在轉,而是圍繞它們兩個(AB)在轉。沒錯,這是一個環雙星系統!
不管怎樣,由于星團中的恒星幾乎都是同一時期誕生的,而行星通常又是與主星一起形成的,因此這顆行星的年齡有可能和星團一樣古老。
球狀星團 M4 的年齡預計在 127 億歲上下,所以如果這顆行星和預想的一樣,那么它的年齡應該也在 127 億歲左右,差不多誕生于大爆炸后 10 億年的宇宙黎明時期。
作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行星,人們借用《希伯來圣經》中最長壽的人稱其為“瑪土撒拉”(英語也音譯為“瑪士撒拉”)。
注意:這個和“比宇宙年齡還大”的那個“瑪土撒拉星”是兩碼事。那個“瑪土撒拉星”是顆恒星(HD 140283),估算年齡在 144 億年左右。但由于數值的不確定性很大,所以它與宇宙年齡并不沖突。
說回“瑪土撒拉”這顆行星,關于它的起源目前仍然不能確定,研究認為它很可能并不在今天發現它的這個地方形成的,而是隨著某顆恒星(比如說這顆白矮星的前身)被脈沖星捕獲來的。
之前脈沖星行星那期里說過,作為脈沖星的行星,通常來說它要么是在脈沖星周圍新形成的,要么是恰巧路過被脈沖星捕獲的,甚至也有可能是由伴星演變來的。
而關于這顆行星,天文學家們的猜測則更為復雜,當時可能是這樣:
一顆行星隨著一顆恒星一起在星團核心的外圍形成。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地它們開始向核心遷移。后來在那里它們遇到了一對中子星雙星,隨后這顆外來的恒星帶著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這顆行星)作為第三者加入了該雙星系統,然后在不穩定的三體運動中,中子星的“原配”被踢了出去,于是原本的中子星雙星變成了中子星、主序星,外加一顆行星。
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主序星逐漸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它的外層物質開始被中子星剝離。而中子星有個特點,它的質量越大體積越小。所以隨著物質不斷落入中子星,中子星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小,同時旋轉速度變得越來越快,直到自轉一圈只要幾毫秒,也就是成為了毫秒脈沖星。而旁邊的紅巨星呢,經歷后期爆發后它最終成為了一顆白矮星。至于那顆主序星帶來的行星,現在則在圍繞中子星和白矮星一起公轉。
但是這個解釋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球狀星團 M4 是一個金屬含量非常低的星團,剛才說了,根據傳統的行星形成理論,在這種低金屬含量的環境中行星是很難直接形成的。于是又有人給出了另一種猜測:
又是一個相互環繞的雙星系統,不同的是這兩顆恒星非常“親密”(距離非常近),以至于到了演化后期,其中一顆恒星膨脹到把另外一顆包裹了進來。之后隨著物質的流失,在它倆的外圍慢慢形成了一個星盤。隨后在恒星風的作用下,這個星盤甚至延伸到了 100 個天文單位以上。
此時一顆恒星從旁邊經過,在該恒星的引力擾動下,星盤中的物質逐漸開始聚集,于是一顆行星便誕生了。該形成過程因為不需要金屬內核這個先決條件,所以在缺少金屬元素的球狀星團中,行星理論上確實可以這么形成。
不管哪種方式,這顆行星的年齡都不會太小,目前它已經圍繞雙星旋轉了上百億年,那未來它會一直這么旋轉下去,直到天荒地老嗎?
由于該系統仍在緩慢地向星團核心靠近,隨著恒星密度地不斷增加,若干億年后,當系統再一次靠近某顆恒星時,由于小質量天體更容易被甩出,所以這顆行星未來命運可能會脫離球狀星團,最終成為一顆游離在星際空間的流浪行星。
參考資料
-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R_B1620%E2%88%9226_b
-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R_B1620%E2%88%9226
-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HD_140283
-
[4]http://exoplanet.eu/catalog/psr_b1620-26_(ab)_b/
-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365817a0
-
[6]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6/307771/
-
[7]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355/4/1244/992851
-
[8]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08632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Linvo 說宇宙 (ID:linvo001),作者:Linvo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行星可以有多老?最古老的行星是哪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英特尔官方宣传视频意外曝光下一代至强处理
- 下一篇: 胡锡进:不敢相信有中国人居然会仇视华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