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某个领域中的顶尖高手如何成为一个电脑高手
幻想一下,你要怎么做,才能夠成為一名NBA球員?(當然,前提你得對打籃球感到興趣。)
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做到這一點,一點都不容易。
因為NBA球員中的大多數人,實際上從小孩子的時候就開始在籃球場上磨練自己的技能。
多年來無數的練習,還有加上NBA的訓練營和比賽,去幫助每個球員發展出一套基于投籃、控球、傳球、防守以及其他任何能在籃球上取得成功的技能,他們的能力遠遠超出你一個人的努力。
你可以想象,任何人成為NBA球員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總共才30支球隊,每支球隊大約有15名球員,加起來大約450人。這個數字,在成千上百萬想打籃球的人當中,占據的比例有多少你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說,即便你很愛打籃球,也有不錯的技術,但這個數字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不到萬分之一的人有機會成為專業人士。
所以讓我們現實一點,作為普通人,我們進不了NBA,也很難成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更不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家,也不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那些人。
我們需要接受一個事實,在某些任何特定的技能上,我們永遠都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那一批人。
因為總會有人比我們更努力,也總會有人比我們擁有更大的基因天賦,或者擁有更多的運氣,甚至是三者兼而有之。
我們不得不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這樣的事實。可以說,我們大多數人幾乎沒有特定的技能。
但是,只要我們稍微努力一些,認真工作,就可以進入屬于優秀人才的那個層次。
當然,隨著你進入精英階層,之后的晉升就會變得越來越難,因為你面臨著眾多早就已經致力于該技能的競爭對手,牢牢霸占著頭部的位置。
所以,試圖在某件事上做到最好,并不是通往成功的最聰明途徑。那怎么辦呢 ?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我們自我提升的方向,應該是努力掌握技能組合 ,也就是所謂的“技能疊加”。
疊加技能的基本原理
幾年前,我的一個朋友在美國讀書,準備考當地的GMAT(經濟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
因為他很想能進入一些頂尖的研究生院里,而通過這次考試,就是實現這個目標過程中的關鍵一步。
問題是,他的首選學校斯坦福大學只接受前6%的申請者。這代表什么呢?代表他需要考到第94個百分位的得分才能進入。
考試那天,他渾身發抖。他坐在考場的電腦前,看著時鐘,不斷在心里默默倒數著開始考試的時間。一番煎熬之后,終于開始了。
經過四個小時緊張的考試,他最終完成了測試。在他還沒有時間松一口氣之際,結果幾乎立即出現在屏幕上:他的數學部分得分為 90%,語言部分為 95%。
這個成績,讓他的心沉了下去,這是不是代表自己是處于第92個百分位?如果是這樣,那么他只能“勇敢”地跟斯坦福說再見了。
但是,當他仔細觀察時,卻看到了另一件事:他的總分是在第98個百分位。什么?這怎么可能?
事實證明,大多數有數學頭腦的考生都不擅長單詞,而喜歡單詞的人無法完全破解分數。
所以雖然我朋友的分數在任何一個部分都不是最好的,但是當這些部分結合起來考慮時,它卻成為了最好的。
而這就是技能疊加的工作原理。
在幾種不同的技能相互組合和疊加中進入10%的位置,比起在任何一項技能中進入前1%更容易、更有效。
因為獲得兩項技能的前10%所要付出的努力,比起成為單一技能中的佼佼者所需的工作要少得多。
最重要的是,只要你具備的這些技能并沒有太多的重疊,這就意味著你比那些只會一種超強技能的人,更有機會晉升到更高的位置。畢竟那些在一種技能上做出了不起成績的人,往往不擅長另一種技能。
我們可以通過數字來說明這一現象。
例如,假設你的城市有100萬人口,而你自身掌握了六項技能,每一項技能頂多做到了10%的高度,那結果則為 1000000 x 10% x 10% x 10% x 10% x 10% x 10% = 1。
換言之,你就是你所在城市中擁有這六項技能的第一人。如果將這個數字提高到 10項技能?那沒辦法了,你是世界上掌握10項技能組合的那個最佳之人了。
理想情況下,這些技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最好是互補的。
想象一個相當擅長公開演講、銷售、寫作、個人魅力、社交、自媒體和談判的人,那這個人會是誰?說不定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或商業家。
那些最成功的商人,似乎并沒有在個人技能方面超乎尋常地驚人,但是當他把身上的不同技能組合起來之后,可能就會發揮出超乎常人的力量。
這一原則適用于所有領域。一個室內設計師,可能寫得一手好的散文,但是他可能不會像這樣的人那么成功:
一個室內設計師,既懂得寫文章,又懂得營銷策略,又掌握當眾演講的技能,又能夠與不同人建立人際關系的社交能力,又懂得自媒體的操作。
那句話怎么說來著?一個不想當廚子的裁縫絕不是好司機,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最好是要讓自己成為做技術中最會演講的人,演講中又最會搞笑的人,搞笑中又最懂社交互動的人,社交互動中又最會拍攝視頻的人。
這樣一套“技能組合拳”下來,我們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了。
堆疊技能的結果
如今這個時代,掌握一些做自媒體的技能,是最最最基本的能力。
現在讓你去做自媒體,你會拍攝視頻,壓根不是競爭能力。但是,你在拍攝視頻的基礎上,還具備其他技能,那么你更容易在這套路上成功。
例如你拍攝的技能不是行業頂尖,但你會寫劇本。而你寫的劇本盡管不是最好,但你又會演出自己的劇本。
而你的演技盡管不算很厲害,但你的表演足夠生動。而你的表演雖然不像明星那樣吸人眼球,但你在其中的表達能力卻又足夠引人入勝。
你可以看看現在那些在視頻領域上做到好的自媒體,是不是都是這樣?光會拍視頻有啥用?剪輯也是基本操作,你還能夠在視頻中有其他技能的展現嗎?
這個原則也可以在任何領域上都找到例子,例如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技能疊加的核心是對設計的熱情,無論是字體、包裝還是建筑。他對產品的外觀和感覺非常著迷。
他在設計方面從來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成功的設計原則有了敏銳的理解。
后來,他將各種設計技能與對人們需求的深刻洞察、技術知識、戰略思維、銷售技巧、從員工身上提取一切的能力以及創業技能相結合。
這些技能共同幫助他組建了一家專注于先進技術和精美設計的公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蘋果”。
即便是你身邊認識的人,如果你覺得某個人很厲害,想一想他組合了身上的哪些技能,從而讓他獲得如今的成功呢?
你肯定能夠找到這個“技能疊加”的邏輯。
你的特殊技能“組合”是什么?
在發現自己具備哪些技能之后,接下來還需要考慮如何有效組合技能。
記住,組合技能最好要遵循一個原則:它們最好以某種相關的方式存在聯系,但不要太相似。
什么意思呢?
例如,如果你在新聞領域名列前 1%,那么即便你的寫作技能方面也名列前 1% 也不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區別。因為大多數頂級記者都是優秀的作家。
堆疊技能的不同之處,在于擁有的技能不僅可以協同工作,而且還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在這里,這兩種技能齊頭并進。大多數掌握其中一項技能的人,其實也掌握了另一項。因此,與擁有兩種不相關的技能相比,要脫穎而出更難。
選擇的最佳技能是那些不傾向于一起使用,但可以很好地相互補充的技能。
例如,眾所周知,工程師很難會是出色的公共演講者,因此那些掌握演講這方面技能的工程師,則更能擁有巨大專業優勢。(這就是統計學中所謂的“協方差”)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老師,講課很厲害,沒想到你在駕駛方面都很有心得,那么說不定后者這個技能,就無法幫助你提升職業優勢了。
所以說,你具備的技能,最好是相互獨立,卻又能彼此影響。
如果你作為老師,講課很厲害,同時也具備營銷的技能,設計的技能,那么利用空余的時間為學生整理出不同的學習資料,或者運用這些技能拓展自己的副業,開一個補習班,設計出新穎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補課,那么你的發展就會更好了。
換言之,想要更好地運用你的技能,首先你要做到三點:
1,明確知道自己具備哪些技能,或者可以去學習和掌握哪些技能;
2,學習技能不一定要學到頂尖,但最好盡量把每個技能學習到優秀的程度;
3,思考如何組合這些技能,讓彼此相互組合發揮出更大和更專業的作用。
最后結論就是,不要試圖在某件事上做到最好,因為你總會遇到比你更厲害的人,你也會很容易失望。
相反,你要問問自己:
- 我想在什么領域脫穎而出?
- 我需要什么樣的技能組合才能在那個利基市場中獨樹一幟?
- 我是否對這些技能中的大部分(或至少某個部分)充滿熱情?
這不是要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做得很好——你只需要非常擅長一系列有用的技能,然后把這些技能結合起來時,你就會真正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成为某个领域中的顶尖高手如何成为一个电脑高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Excel中字母大小写电脑如何大小写字母
- 下一篇: 电脑怎么恢复出厂设置电脑系统如何恢复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