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式竞赛书籍的点评
注:本文最初由博主發在百度物理競賽吧,鏈接:http://tieba.baidu.com/p/814176002?pn=1
?
? 我曾經也是參加物理競賽的,來到這個吧又讓我回想起了高中的那段歲月。我是05年至08年的高中,所以可能有些競賽書和大家已經不太一樣了。對于最近新出版的書籍也沒有看過。先談談對那時有的書的看法吧。
 ? 我高一時花了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南師大的一本范曉輝老師編的書以及配套習題解答上(具體書名忘了)。這是很簡單但很全面的書,認真吃透會打下一個很厚實的基礎。而且由于比較簡單,體型也多接近初賽和復賽,使得此書的錯誤比較少。建議初學者可以嘗試。
 ? 之后主要看的是中科大程稼夫的三本書。選題難度同復賽,也是錯誤相對少的。唯一美中不足的貌似作為大學教授的作者也刻意回避的微積分而采用了令人惡心的“三角符號”Delta表增量。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要有微積分的常識,再看這些解題過程就會覺得他們“令人難以忍受”的累贅!
 ? 期間還連帶的看過華師大的綠皮奧賽教程,金牌之路以及我們學校發的“官方”教材:鄭永令的標準教材。后者實驗部分講的稍多一些,前兩本有之前的基礎看起來會有很多陳題(如果有歷年的預賽、復賽和決賽試題,在之前的基礎上甚至金牌之路都是多余的了,因為那上面全是陳題)。對于喜歡刷題的同學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看一下綠書,大概一周就能搞定三本。
 ? 之后一些實驗上的準備差不多就要參加預賽了。我們學校實驗條件不好,所以只好到鄰近的大學學一下。當時時間所限,也就學了半個星期,很不系統。事實上復賽經費條件一般,能考到哪些儀器數也數的過來。
 ? 進入高二后,開始有一段迷茫期。覺得好像所有競賽書都似曾相識,位于瓶頸很難提高。后來嘗試看新概念物理,找到了方向。然后又覺得數學太差,把基本的高等數學包括微分方程都補了一下。于是開始做難題集萃,此書甚佳。錯誤極少,并且在那時看來陳題相對較少,因為有不少是國際奧賽題。于是后來開始順帶做往年的國際奧賽和亞賽。可能有些題目很簡單,但也建議有時間可以仔細做一遍。這種探究式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讓我找到了物理的本質和美妙之處。
 ? 還有就是往年的決賽題也很值得用來模擬。在這一階段,新鮮題目不多了。所以做一套就認真做吧。掐時間,相信做完會有收獲的。
 ? 尤其贊的是決賽,亞賽和國際賽的實驗。復賽的實驗在前些年的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小冊子上是有題目和參考解答的。有些設計性頗強,另外之前提到的鄭永令的書的實驗部分也可看一下。還有全國中學生的實驗指導書,想訓練實驗的設計不妨自己進行“想象實驗”,如果有這些實驗的解答(決賽,亞賽和國際賽會給出參考解)最理想。我的建議是仔細研讀每一個字,包括有效位數和評分細則。最好根據原始數據自己過一遍運算過程,這樣對數據處理提高很快。還有就是珍惜實驗機會,包括聽實驗課的機會,因為這畢竟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
 ? 高二還有一些書是很不錯的,南師大出版的俄羅斯物理競賽里題目比較有新意。可惜不知是否翻譯問題,很多地方理解困難。更高更妙我對其印象不佳,因為錯誤特別多,而且用了很累贅的“微元法”。中科大集訓隊時的材料難度相當于目前的決賽,復旦集訓隊時的材料不錯,題目難度也比較大。南大集訓隊時的材料并不多,不過實驗更側重設計,相對較難。
 ? 關于大學物理,我當時只看了新概念的力學,電磁學,熱學和光學的一部分。大家準備時不用學超出競賽大綱很多。有些內容個人覺得進了集訓隊再看也是來得及的,畢竟很多人是抱著兩手準備,精力所限。
 ? 物理學大題典不建議做!!!陳題太多就像吉米多維奇一樣,沒必要。
 ? 進入集訓隊之后可以看周衍柏的理論力學,郭碩鴻的電動力學,汪志誠的熱統,以及周世勛的量子力學教程。這是理論物理的經典入門書,當然這是后話了。
 ? 最后說一點心態吧,預賽和復賽就不多說了。如果學校在本省不錯應該有信心,即使一般也要相信自己的實力。經驗告訴我一般出生于名校的學生雖然視野更廣,但也容易心浮氣躁。進入決賽之后,很多在省內排名不錯的學校可能就不見得有競爭力了。但我始終覺得決賽百號人,偶然因素太多。很多還是看個人的實力,和學校真的沒有直接聯系。集訓隊更是如此,華二和湖南湖北固然統計數據占優,但即使當屆實力最強的并不見得就比你強多少,幾個月時間的改變很大。關鍵在于最初的心氣,如果一開始潛意識中就覺得他們比你強,那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當然這些名校的資源的確非常好,是很多其他學校所望塵莫及的。
 ? 竟然寫了這么多,也算是一點感想吧。假如大家覺得有用我就達到寫這些的目的了。
?
4L:
回復:3樓
 ? 想較快上手的話可以先結合普物中的定理推導和例題來學習微積分,如:新概念物理的附錄部分以及難題集萃的一些相對簡單的題目都是很好的練習。
 ? 考試用微積分當然不會扣分,不過你要保證過程的完整。因為有些賽題的評分細則好像不包括高等數學的方法,不過貌似近年來也有調整。如果用了高等數學的方法并且結果正確是肯定不會扣分的。
?
16L:
回復:15樓
 ? 當然不是,可能我做題比較多。競賽和平時模擬考試的感覺就很不一樣,這也會影響一部分同學對自己估分的把握。我覺得還是要以理解物理概念為主吧,理解每一概念的適用范圍。對于問題想清楚整個的物理過程,并預期其中的定性的特征。這樣你就會覺得競賽題的解題過程都是非常自然的,至于一些數學技巧其實也都是盡量希望把一個唯象的結果量化,物理是不準確的學科,總的解決問題的趨勢是用數學公式把物理圖景理論化,用數值研究特殊解,最好給出一般解。
 ? 做過的陳題只是給自己增加信心的,不過每一屆大概有一半左右會類似陳題。所以多做題也是提高競賽成績的不錯方式。
 ? 最后再次重復,個人覺得把題型分類是應試的做法。時間有限可以嘗試,但建議培養自己對物理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會讓你受益終生。 
?
18L:
?舉一個做題養成思維定勢的例子:已知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求解電路。估計看過類似題目的人十有八九都會用“圖解法”,做一條負載線與曲線相交什么的。但是可能并沒有很多人認真思考過這一過程。第一次看時,心想:這是什么“題型”,沒見過,想了一會就看答案了。于是從此以后遇到各種題:電燈泡的伏安特性等等,似乎都“會”了。這是因為原來題目的出處是競賽題,標準解答給的是圖解法,于是所有書籍都“一大抄”。但是從圖像得出結果僅此一種嗎?是否可以觀察曲線提出假設曲線進行擬合,讀出圖中的特殊點定下曲線的常數,然后進而求出擬合的相關系數并計算結果的誤差呢?或者提出一種理論模型得出公式用曲線來定參數然后用迭代的方法來數值計算呢?這些應該都是高中生能夠獨立想出的方法,而且我認為只有精確程度上的差別,沒有本質的不同。而是否具備這樣的獨立見解也是導致高中競賽成績差不多但在集訓隊學了新的內容或者保送進入大學之后分化的原因之一。
?
29L:
回復:27樓
 ? 我是LZ。你來自一所很優秀的學校。
 ? 從你的留言看,你的基礎很不錯。不過我并不很了解你。所以如何提升水平我可能給不出很好的建議,相信你自己和你的競賽教練會對這方面有更全面的認識。
 ? 至于復習應注重哪些,我后來曾發了一個帖子《關于應試》。不過好像沒什么人關注以至于快沉了,上面列了一些可能不太被人關注的方面。提到的諸如細致工整的答題等方面,相信你如果熟悉你們學校學長的話,就會知道他們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不過可能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基本的,復習時要耐得住寂寞,堅持不要放棄。
 ? 祝你能在今年的競賽中順利達到目標。
?
41L:
回復:40樓
 ? 我是LZ。
 ? 當時我把這段時間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為可能進入到集訓隊做準備;第二部分做應試(決賽)的準備。畢竟決賽和復賽同一個大綱(至少我們當時是這樣的),所以如果只是期望考一個不錯的成績保送可以直接把第一部分去掉。但是如果想為集訓隊的學習做準備的話可以現在就制定詳細的計劃,你如果需要我可以上傳一些資料。但考試前最好留兩周時間復習以保證決賽的良好發揮。
? 我原來主要復習過的書有:新概念力學,電磁學,熱學的一部分,光學的一部分,量子物理的一部分。難題集萃中做過的部分,中科大集訓隊的資料,國際奧林匹克的培訓與選拔(復旦集訓隊),南大集訓隊的資料,往屆的決賽、亞賽及國際奧賽試題(包括其實驗部分,非常重要)。
? 期間還抽了一兩周時間斷斷續續的到附近的大學做實驗,不過其實沒太多知識好學的,主要加強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方面的能力(在集訓隊時和我相鄰上實驗課的一個湖南來的同學告訴我他們在決賽時把最小二乘法的誤差計算公式都背下來了,可見準備之認真程度)。
 ?最后練一下手感吧,不要復賽千里挑一拼出來的到了全國決賽發現失誤比復賽還多,這樣很不值。按照我上面所說的書復習肯定是高于決賽難度了,所以后期我的物理老師每天印一張試卷模考(各種難度都要有,時間要短于真實考試)。另外決賽多是在異鄉,能否很快適應環境也是重要的。
? 之前曾發過一個關于應試的帖子,大概涉及敏感話題被刪了。我再找找有沒有留備份吧。
?
42L:
?這是我找到的備份,希望這次不要再被刪了。
 ?之前發過一個帖子《關于各式競賽書籍的點評》。看到還是有不少吧友回復留言,于是促使我再發最后一個帖子。也是因為臨近8月,還有兩月就考試了,這時候給點應試的建議可能比較合適。本人還是IP黨,但我相信不是水貼。
 ? 物理競賽的形式分筆試和實驗。既然考試的時間有限,便有其考察不夠全面的地方。“應試”這個詞聽上去很刺耳,但其實平時實力相同考試中更勝一籌的人必定有其過人之處,而且善于應試的人一些品質其實也會更適合研究物理。我自認為物理概念并不是理解特別透徹,所以偶有高分很大程度上是比較會應試的原因。我覺得如果大家都能夠做到我接下來提到的幾點,今年預賽和復賽的成績相比于正常情況提高十分是沒有問題的。
 ? 先來談談筆試,從小到大考過的試已經很多,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擅長考試。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大家一定要每天做幾道題。保持兩周左右,如果精力足夠最好在預賽前一個月就開始這樣做。我說的“做”和刷題、看書是兩回事,是指很認真的在正式紙張上把解題的每一步驟寫完整。剛開始可以不追求時間,字寫得不好,字體太大都沒有關系,但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潔,工整。這是一個細致活,每天兩題足矣。但要保證第一整潔,第二正確。整潔>正確>速度。這是卷面的要求,方便自己和改卷的老師。對于關鍵結果亦可用波浪線或平直的下劃線標出。我有一個同學,草稿本比絕大多數人的作業都要整潔,見過之人無不興嘆。超級高手的做題過程看到后會有一種感動,因為他們具備做物理研究的真正素養。所謂“勝者通吃”也有這樣的意思,強者不僅總體要強,而且要爭取各方面都能做到最好。
 ? 卷面的問題解決之后,面臨的是正確率。平均來說,大家在競賽中的扣分有約三分之一會來源于粗心。很多人在考前半周還在追求難題,殊不知這才是有效的提分點。我原來經常會算錯,當時就特意每天挑幾道思路很清晰但運算量很大的題目。印象比較深的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應用來求相互作用力,當時強迫自己不用任何守恒定律,完全用牛頓定律入手,列了七八個方程聯立求解。或者兩質點彈性碰撞的速度公式,用代入消元的方法。總之就是題目盡量用最繁雜的方法做。有了整潔的書寫,計算的錯誤率也會大大降低。事實上,相信大多數參加競賽的同學平時也都一直堅持做題,但往往競賽前一兩周,很多人會把全部時間花在刷以前做過的書,保證能“記住”。因此降低了訓練,這樣有時甚至適得其反。
 ? 最后是掐時間做,其實速度和沖刺訓練沒有太大關系。和曾經做過題目的多少以及對物理問題的認識有關。這是真正體現平時實力的地方。
 ? 考前總復習時可以隨時積累常見的結論。像我上面提到的彈性碰撞的公式當年都是背過的,一背就背了兩年。最后考試時遇到需要計算的無非就是列兩個方程,然后直接寫出解。
 ? 考試中的注意事項大家都很清楚。首先是審題,我有一個學長。當年一道15分的近代物理題目其實很簡單,但由于緊張按照題目序號來做導致最后一題整個空著。其實他當時如果把最后一題做了,再大致寫一下倒數第二題的前幾問是可以讓總分再上升至少十分的。他最后與省隊失之交臂(大概差5分不到),十分可惜。
 ? 考試時的中間過程不可少。這也是減小風險的方式,即使遇到不會的題目也盡量將能想到的公式寫上。關鍵時刻能多一分就盡量爭取多一分。
 ? 實驗類似,考前多過幾遍數據處理的過程培養手感。另外實驗中的應試技巧其實極多,包括光明正大的以及搬不上臺面的。還是先談光明正大的,精通“自己的”計算器!有些細節是可以決定成敗的。我高中時用的casio是型號570MS。上面輸入的1/4pi會被解析成1/4/pi,而991ES中輸入1/4pi會被解析成1/4*pi。考前我的一個實力很強的同學因為考慮到991ES在當時是最好的型號,所以換了。導致最后出現了我剛才例舉的悲劇。
 ? 還有就是實驗更需要參賽者從大局著眼。比如先判定該實驗是重過程還是重結果。如果重過程在進行測量時就可以稍快一些而不用太管精度問題。實驗中的其他小Trick應該是平時就有準備的。一些節約時間的方法像遇到要等待的時候可以先把之前的數據同時進行處理的習慣都是在平時要養成的。利用線來打結(死結、活結)也都是要掌握的一些基本技巧。其實這些多聽幾節實驗方面的理論課和設計課老師應該都會有提到,當時筆記做詳細一點并留心積累養成習慣就問題不大了。
 ? 至于實驗中的一些搬不上臺面的方法有時老師也會有提到,此處我說的僅供參考,使用不當者后果自負。比如考試中只能用指定的儀器,但如果事先在準考證上做些小標記就相當于多了一把直尺。當然如果有人實在覺得此路有風險,我覺得只是考前量一下自己準考證的尺寸是肯定沒有問題的。還有比如在實驗中改數據,這僅適合于對數據處理超級熟練的人。因為改一個數據通常會涉及更多的過程,曾出現過有人通過推算將原始數據進行改動造成估讀的數根本和儀器不符的情況,結果會很慘。而且這也涉及心態問題,實驗的速度也會大打折扣。另外說明:此方法只適用于應試,我很敬佩真正投身物理而不愿給自己的誠信留下任何污點的人,但我也理解為了取得高分而偶爾在考試實驗中修改數據的人。
 ? 其實還有其他蠻多的旁門左道,但我估計說多了此貼就直接被吧主刪了。偶爾一些競賽培訓中老師也會當笑話來講,大家自己積累和選擇性使用吧,憑自己真實實力當然最好。
 ? 最后祝大家今年競賽(應該還是9月吧)都能有好成績,付出總有回報。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JVKing/articles/2283595.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各式竞赛书籍的点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实现倒计时显示时分QT,qt实
- 下一篇: 旅游展示网站-前端网页设计技术完整精美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