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能有全部长江、黄河流域,为何没有完整具备如今澜沧江流域?
最近有人在提:為什么我們能完全掌握長江與黃河流域,卻沒有完全擁有瀾滄江流域?
對于這個話題,其實我們一開始就理解錯方向。因為長江與黃河的歷史地位,和如今瀾滄江性質根本不一樣。當然,如今的“瀾滄江”也不是過去的那個“瀾滄江”能相比較的。
首先來看長江和黃河。我們中國人稱兩條河為什么?答曰:母親河,文明源頭。什么是母親河?什么是文明源頭?
簡而言之,我們中華文明是起始于這兩條河,而我們的文明繁衍發展到壯大,也是依賴于這兩條河而發展來的。
正如資料記載,長江流域是東亞地區最早的人類棲息地,在長江上游就發現了舊石器早期的巫山人和元謀人,而長江下游出現的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時間更是可以推演到距今170萬年到200萬年間。
這些可是迄今東亞區域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和文化遺址。
至于黃河流域,也有著名的“黃河源”,黃河流經的肥沃區域也曾經被稱之為“中原”,是封建時代以來最核心最中心的區域。
因此,我們大體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并不是我們重視黃河、長江,才將它“據為己有”,而是因為長江與黃河衍生了我們這個華夏文明。
然后我們的文明沿著長江、黃河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構建了一個大統一王朝,比如秦朝,乃至后來的各大封建王朝。
雖然這一過程中,必定會經歷諸多坎坷與戰亂,但我們文明依賴它們而繁衍,憑借它們的孕育而崛起,等到中華文化達到巔峰之際,它們自然也被我們所敬仰,甚至引以為根基。
正如我們現在的國家版圖,長江作為我國的第一大河,發源于青海,沿途涉及包括11個省區市,再加上長江河網的密布,那更是覆蓋了大半個中國。
因此長江、黃河的重要性根本不是瀾滄江可以比擬的,對于封建王朝,哪怕是如今的祖國,我們都會不惜一切代價護住這兩條意義非凡的河。
至于瀾滄江,我們則可以選擇共同開發,這與瀾滄江在歷史上的“特殊性”密切相關。別看瀾滄江在現在流經大部分東南亞國家,能將它掌控,那肯定是能夠獲得巨大裨益的。
可這是在如今,要知道在歷史上,瀾滄江的重要性甚至還不如淮河、淝水、渭河之類的河流。原因很簡單,因為中華文明是依賴黃河與長江,尤其是黃河發展而來。
昔日中原地帶擁有最好的土地和環境,因此文明由此而鋪展開來。越是距離中原地帶近,那么文明程度越發達,經濟政治也越發達;反之越是距離中原地帶遠,文明的輻射程度就越弱,其發展水平也越低。
以秦朝為例,關中和舊齊國魏國地區土地肥沃,文明昌盛,商業繁榮,但是靠近瀾滄江的地區則被稱之為百越之地,乃是蠻夷聚居之所,雖然秦始皇派大軍南下,但那時候瀾滄江依舊是蠻荒之地,根本沒怎么開發。
此后雖然經過中原王朝的輻射,東南亞,日本和朝鮮逐漸的開始有了自身文明,可是這些地區的文明發展極其緩慢,尤其是東南亞地區——這里可以著重點名越南,也就是歷史上的安南地區。
在過去,封建王朝兵力強大,一度管轄過安南地區,可惜這里過于落后,而且距離統治中心實在太過遙遠。當時封建王朝的郡縣制度極限也只能到達廣東、廣西一帶,再往安南地區就已經失去了掌控力。
結果在明朝宣宗時期因為投入和產出比嚴重不對稱,統治者不得不放棄對安南的控制,此后采取的更為經濟實惠的“朝貢體系”來聯系周遭。
雖然我們現在人瞧不上朝貢體系,但當年調控體系是相當了得,使得中原王朝突破了郡縣制的極限,打造了一個以儒家文化圈為基礎的貿易體系。
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乃至軍事方面全面影響各國,尤其是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地區。于是各方臣服于中原王朝,我方天朝上國的體系已然打造,這就不需要掌握一條對中原完全構不成發展需求的河流。
至于后來中原王朝衰敗 ,朝貢體系崩潰,包括越南、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全部脫離中原,甚至搞起“去中國化”,如此一來,我們距離掌握整條瀾滄江就更加遙遠了。
從以上不難看出,歷史上的瀾滄江更像是“雞肋”,那為何瀾滄江到了現代社會卻如此重要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科技發展以及國家管理制度的飛躍式提升,使得我們擁有了對瀾滄江、金沙江之類的河流的開采能力。
尤其是三峽工程成功后,我們更是具備對水資源的掌控力度。此外還有一點也很關鍵,越來越多的東南亞資源被發現,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國家也在不斷發展。
而瀾滄江可以提供方便的航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利用東南亞國家的人力資源和礦產資源。這時候我們才會推測:若是當年,我們能夠很輕松的拿下整條瀾滄江會如何如何......所以有些可惜。但這很明顯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古今環境已經截然不同,自然不可一概而論之。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中国能有全部长江、黄河流域,为何没有完整具备如今澜沧江流域?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原创:藏在地下的最大煤田,面积相当于我国
- 下一篇: 原创:唐朝初期,三位名将落选“凌烟阁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