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值保险计算举例_保险公司的“开门红”又要来了!理财险真的值得买吗?
臨近年末,各家保險公司都開始備戰2020年的“開門紅”。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開門紅=全年紅”,只要開門紅的任務完成得好,那么今年大半年的保費就不用擔心了,因此保險公司們對于這一戰都十分重視。
如果說“雙11”、“雙12”是各家電商的節日,那么從每年的12月到春節,就是各家保險公司割韭菜的季節。
而理財險,就是每年“開門紅”的重頭戲。
保險公司為了短期能夠獲得大量的保費,往往以“儲蓄”、“理財”、“高收益”、“限量搶購”等作為營銷噱頭,誘導客戶購買大額的理財險保單。
如果你也曾在朋友圈、短信電話中被輪番轟炸過,有沒有對看起來既有保障又能理財、收益又高的理財險心動呢?很多消費者想知道,理財險到底能不能買呢?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
什么是理財險?
理財險,顧名思義,就是“理財+保險”,是一種有投資理財功能的保險,大多是“固定年金/分紅+萬能險”的組合。常見的理財險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 分紅險:分紅險的收益一般由浮動分紅+保底利率組成,收益主要取決于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這種保險的投資方向一般比較保守,可獲得的收益比較低。
- 萬能險:萬能險和分紅險一樣,具有保底收益,部分產品也能得到公司分紅,上不封頂。萬能險的繳費相對更靈活,投保者交的保費會分成保障成本、保險公司的管理費用、投資賬戶三部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狀況來調整保險金額。目前很多萬能險都是作為年金險的附加險。
- 投連險:投資連結保險是人壽保險與投資的結合,是風險最高的一類理財險。投連險偏向于風險比較大的股票等投資,沒有保底收益,收益與風險均由投保者自行承擔。由于風險太高,投連險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該不該買理財險?
現在我們對理財險有了大概的認識,但是對于理財險該不該買,還是一頭霧水。投二建議在考慮這個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01 理財收益率
消費者最容易被誤導的地方還是集中在理財收益上。由于很多銷售誤導和夸大的宣傳,導致消費者對理財險的收益有了過高的預期。
其實,保險公司的投資理財是相對保守的。理財險的投資方向一般以銀行存款、債券、貨幣基金為主,而后者能達到的年化收益率現在也就在3%左右。
那么,為什么在很多保險公司的產品演示中,給人感覺收益率能達到5%以上,甚至更高呢?其實很多時候,區別只是在于保險公司對單利、復利的演示宣傳不同。
比如說,5萬元的一筆錢,我們存上30年,按照6%的利息單利計算,30年后我們能得到14萬元。但是,同樣是5萬元的一筆錢,如果我們按照4%的利息,用復利計算,結果是30年后,我們可以得到16.2萬元。因此,理財險的產品宣傳動則用30年、50年來舉例演示收益,投保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利率高的錯覺。而且,很多保險公司展示的是過往的收益,就算過去的利率能達到5%以上,并不代表未來始終能保持5%以上的收益。
很多萬能險、投連險的浮動利率是跟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掛鉤,它們的收益就更不好說了。這樣一看,保險公司所宣傳的高收益,也只是一個噱頭罷了。
02 退保條款
在宣傳介紹理財險的過程中,時常被描述成一個類銀行理財的產品,有意套用“本金”、“存入”、“利息”等概念,使消費者產生理財險和銀行的活期存款一樣能“隨取隨用”的誤解。
然而當投保人需要退保的時候,往往發現退保條款中規定,提前退保可能要虧損高達20%的本金,直到繳費結束后數年才能返還本金,因為這類退保產生的糾紛不計其數。
如果是因為誤導購買了自己不需要的保險產品,在急需用錢的時候卻無法取出,那對于很多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因此,在考慮購買理財險之前,一定要看清楚退保的條款。
到底要不要理財險?
了解了這么多,理財險到底要不要買,主要還是要想清楚自己所需要的用途。本質上來說,理財險是一種特殊的理財規劃工具,在教育、養老等一定場景能發揮它的作用,收益也相對穩健。
但是,除了理財險,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能夠進行理財,市面上的很多理財產品都能達到3%的年化收益率,并且存取更加靈活,流動性更好。
并且,無論是什么理財產品,總會伴隨一定的風險,我們在購買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合約中的條款。投保這類產品之前,要先想清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如何。
優先配置保障型的產品后,再考慮理財類的保險,切莫盲目跟風地投保。而對于對理財產品的收益以及流動性有一定要求的客戶,也許將保障跟理財分開,才是更佳的理財方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定值保险计算举例_保险公司的“开门红”又要来了!理财险真的值得买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html5交换两个变量的值,Pytho
- 下一篇: c++没有终结符的多行输入如何停止_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