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首篇被引破万论文诞生!作者是曾两次“被迫转行”的他
近日,知網首篇被引量破萬的中文論文及其作者備受關注。根據中國知網,截至2021年7月23日,由溫忠麟教授等人發表在《心理學報》上2004年05期的學術論文《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累計被引達10001次,成為中國知網首篇被引次數破萬的中文期刊論文。
>>>>
不僅如此,在知網中心網站的被引頻次排序top 10中,還有2篇論文(第7與第9,被引6547次和5509次)的第一作者也是溫忠麟,前10占了近三分之一。
溫忠麟教授
得知這一消息,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溫忠麟難掩心中興奮情緒。他說,引用量過萬那是成千上萬研究者在用自己的論文“投票”,應當歸功于同行,感謝他們的引用和關注。
截至2021年8月9日,該論文引用次數仍在增加,累計被引達10064次!
圖源:知網截圖
《心理科學》前主編李其維教授曾對此篇文章做出極高的評價:
“這篇文章讓很多人有飯碗”。
最近這篇大火的中文論文講了啥?作者又是什么來頭?
“這篇文章讓很多人有飯碗”
該論文由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4位論文作者——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共同完成,而刊發此文的期刊為《心理學報》(月刊)。
《心理學報》創刊于1956年,是由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性學術刊物,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其實早在2019年底,溫忠麟教授發表的該篇文章被引量就已經位居中國知網第一。
據科學網統計,從引證文獻資源類型來看,9成引用來自碩士論文和期刊論文,其中碩士論文引用量占一半,超過5000次。
溫忠麟的研究何以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在此文發表之前,國內對中介變量的研究少之又少,根據中國期刊網“文史哲”和“教育與社會科學“專欄目錄的搜索結果,1998-2003在標題或關鍵詞中含有“中介變量”或“中介效應”的文章不足20篇,而僅有的這十幾篇文章中,有些也只是簡單介紹了中介變量,甚至沒有一篇文章對中介效應進行必要的檢驗。
今年2月1日,《光明日報》新聞客戶端還曾刊登了題為《中國知網單篇被引次數最多的論文是如何煉成的》的報道。
該篇報道介紹到,他用明、暗兩條線解釋他的研究方向。
明的一條線是心理計量方法研究。上述被引排名第一的論文,正是一篇研究心理計量方法的論文。對于變量之間的關系,早前多是研究一個變量是否會影響另一個變量,后來進一步想知道是如何影響的,這就需要中介效應分析。
他的這篇論文在國內首次以研究方法的角度討論中介效應的估計和檢驗,在歸納、比較國際上當時存在的十幾種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后,提出了一個中介效應檢驗程序,比當時的方法都好用。
這也難怪,文章一經發表,便被引無數。
兩次“被迫轉行”,從未放棄研究
溫忠麟本碩讀的都是數學系,先后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和云南大學,原本他希望畢業后回母校工作,但由于時機不合適,近10年后才得以進入華南師范大學科教所任教。
2000年學校教育科學學院成立,他又意外地被分去了心理系。
溫忠麟坦然接受了再次“轉行”的事實,甚至笑稱第二次“轉行”比第一次容易很多,因為教育學與數學相差較大,而心理學與教育學相對接近。之后他到澳大利亞進修心理學,從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獲得博士學位。
從數學到教育學再到心理學,兩次“被迫轉行”的他,一直懷揣著對自己所學學科的熱愛并不斷研究拓展。
剛“轉行”到心理學的頭兩年里,溫忠麟坦言,不知道該做什么。但這時候也正是沉下心來閱讀文獻的時候,只有通過不斷讀文獻,才能找到突破口。他將尋找研究問題比作采蘑菇:“當你采到一朵蘑菇的時候,在附近找找,通常都會有更多的蘑菇。如果你不知道哪里有蘑菇,那就去別人采到蘑菇的周圍轉轉,往往就會有發現。通過讀文獻,仔細思考人家的研究問題,然后設法去拓展。”
得益于不斷地探索,溫忠麟的成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50多篇,著書10本,論著被心理學和其他社科領域研究者廣泛引用,他提出的方法被寫進了多部英文量化研究手冊和教科書,推出的一些公式被目前最流行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軟件Mplus所采用。
溫忠麟還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教育部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各1項,參與香港政府項目多項,也曾以主持人身份,獲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最佳研究成績獎,廣東省第三屆和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繼續助力學校的心理學科建設,助力心理學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知網被引Top10,一人占了3篇
據知網介紹,在知網中心網站的被引頻次排序top10中,除了top1,溫忠麟還有另外2篇學術期刊論文位列第7與第9。
它們分別是2005年發表在《心理學報》上的《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及2014年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上的《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兩篇論文,分別被引用6547次和5509次。
華南師范大學的心理學科是學校唯一的一個A+學科,為感遇心理學院這個平臺,溫忠麟曾寫下深情的三行詩:
世紀之交,你收留我,讓我與心理親近;
有個新家,感恩不已,二十載默默耕耘;
咱家后院,計量心理,已飄香萬戶千村。
—版權聲明—
來源:科研大匠,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各種編程語言的優缺點
?史上最狠的論文評審意見(沒投過SCI,你簡直不知道reject這個詞有多可怕呀)
?理解矩陣背后的現實意義
?想追她?先算算你要等多久
?如何讓AI讀懂大佬的微表情?
?無窮存在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知网首篇被引破万论文诞生!作者是曾两次“被迫转行”的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94年的博士后又拿到了这个金奖!原来是他
- 下一篇: CVPR 9999 Best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