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系列】深入浅出Cleaner+虚引用完成堆外内存的回收
在NIO技術中,使用allocateDirect()方法可以創建直接內存;如何釋放該內存呢?
(1)通過手動釋放內存(Cleaner+虛引用)
(2)交給JVM進行處理(Full GC)
文章目錄
- 1.直接內存的創建與銷毀
- 2.通過Cleaner+虛引用完成堆外內存回收
- 3.總結創建與銷毀流程
- 4.如何一步步順序解讀源碼流程
- 5.使用直接內存的利弊分析
1.直接內存的創建與銷毀
base = UNSAFE.allocateMemory(size);在DirectByteBuffer類構造方法中,主要通過allocateMemory方法完成堆外內存的創建,這個方法是Unsafe類中,這個類是干什么的呢?通過名字我們可以也可以看出這個類是不安全的,也就是它是能夠直接操作堆外內存,超出了JVM的管轄范圍!
UNSAFE.freeMemory(address);需要注意的是通過Unsafe開辟的直接內存,需要通過調用freeMemory手動回收(當然幫你寫了)
2.通過Cleaner+虛引用完成堆外內存回收
Java對象有四種引用方式:強軟弱虛
虛引用PhantomReference一般來說極少使用,而且它不能單獨使用,它需要和引用隊列 ReferenceQueue一塊使用
首先分析allocateDirect()方法底層(DirectByteBuffer類)
通過它的構造方法可以看出創建了Cleaner對象和Deallocator對象,首先分析Cleaner對象,通過看它的源碼可以得出,它的底層維護了一個雙向鏈表,當Cleaner對象初始化時,就會加入到這個Cleaner雙向鏈表中(而且是安全的,使用了Synchronized,Cleaner類繼承了虛引用)
當DirectByteBuffer對象不存在時,Cleaner對象不再處于引用鏈中,等到下一次GC時,Cleaner會被加入到ReferenceQueue隊列中,并執行clean方法;將將自身從Cleaner雙向鏈表中移除(remove),然利用多態調用了Deallocator類中的run方法釋放內存
public void clean() {if (!remove(this))return;try {thunk.run();} catch (final Throwable x) {AccessController.doPrivileged(new PrivilegedAction<>() {public Void run() {if (System.err != null)new Error("Cleaner terminated abnormally", x).printStackTrace();System.exit(1);return null;}});}} public void run() {if (address == 0) {// Paranoiareturn;}UNSAFE.freeMemory(address);address = 0;Bits.unreserveMemory(size, capacity);}3.總結創建與銷毀流程
分析下圖總結流程(來源百度圖片)
初始時,創建了一個DirectByteBuffer對象,在DirectByteBuffer的構造函數中創建了一個Cleaner對象和Deallocator對象;Cleaner對象初始化時將自身加入到了鏈表中;一旦DirectByteBuffer對象被回收,那么下次GC時Cleaner(繼承了虛引用)對象會被放到ReferenceQueue隊列中并執行clean方法(多態調用了Deallocator中的run方法釋放內存)
4.如何一步步順序解讀源碼流程
(1)ByteBuffer抽象類的allocateDirect方法
(2)DirectByteBfufer的構造方法
(3)Cleaner類的create方法
(4)Cleaner類的add方法
(5)回到第二步
(6)Deallocator類的構造方法
將Cleaner類中分配的直接內存的地址、大小等進行復制,因為這個類的run方法是進行內存回收的根方法。
5.使用直接內存的利弊分析
使用直接內存肯定也有壞處,否者還有堆內存什么事;使用直接內存不受JVM的管轄,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內存泄漏!當然使用直接內存減少了GC的時間(交給了操作系統進行管理),另一方面與磁盤交互時使用直接內存減少了復制操作,效率得到提高。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白话系列】深入浅出Cleaner+虚引用完成堆外内存的回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深入浅出在NIO技术中,如何理解直接缓冲
- 下一篇: 【大白话系列】带你进入网络的世界【都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