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浮点数的表示(基本格式、规格化[左规右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详解)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2.3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浮点数的表示(基本格式、规格化[左规右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详解)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文章目錄
- 0.思維導圖
- 1.基本格式
- 2.規格化
- 3.表示范圍
- 4.IEEE754標準
0.思維導圖
1.基本格式
舉個例子:
2.規格化
3.表示范圍
- 運算結果大于最大正數時稱為正上溢,小于絕對值最大負數時稱為負上溢,正上溢和負上溢統稱上溢。
數據一旦產生上溢,計算機必須中斷運算操作,進行溢出處理。 - 當運算結果在0至最小正數之間時稱為正下溢,在0至絕對值最小負數之間時稱為負下溢,正下溢和負下溢統稱下溢。
數據下溢時,浮點數值趨于零,計算機僅將其當作機器零處理。
4.IEEE754標準
- IEEE 754標準的浮點數(除臨時浮點數外),是尾數用采取隱藏位策略的原碼表示,且階碼用移碼表示的浮點數。
- 以短浮點數為例,最高位為數符位;其后是8位階碼,以2為底,用移碼表示,階碼的偏置值為28-1-1= 127;其后23位是原碼表示的尾數數值位。
- 對于規格化的二進制浮點數,數值的最高位總是“1”,為了能使尾數多表示一位有效位,將這個“1”隱含,因此尾數數值實際上是24位。隱含的“1”是一位整數。
- 在浮點格式中表示的23位尾數是純小數。例如,(12)10= (1100)2, .
將它規格化后結果為1.1x23, 其中整數部分的“1”將不存儲在23位尾數內。
- 一些規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3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浮点数的表示(基本格式、规格化[左规右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算法》第四版一些API方法笔记
- 下一篇: 3.1.1 什么是内存?进程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