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 数组里面的字典_Redis字典结构与rehash解读
關注公眾號:后端技術漫談,技術之路不迷路~
字典是一種用于保存鍵值對的抽象數(shù)據(jù)結構,也被稱為查找表、映射或關聯(lián)表。
在字典中,一個鍵(key)可以和一個值(value)進行關聯(lián),這些關聯(lián)的鍵和值就稱之為鍵值對。
抽象數(shù)據(jù)結構,啥意思?就是可以需要實際的數(shù)據(jù)結構是實現(xiàn)這個功能。抽象,意味著它這是實現(xiàn)功能的標準,凡是能夠完成這些功能的都可以是其實現(xiàn)。
redis的字典
字典作為一種數(shù)據(jù)結構內置在很多高級編程語言里面,但是redis是基于C語言進行開發(fā)的,所以沒有內置這種數(shù)據(jù)結構,redis只能構建自己的字典實現(xiàn)。
字典通常可以由兩種底層數(shù)據(jù)結構組成,分別是線性表(數(shù)組)和hash表。而redis一般是采用hash表的方式進行構建
redis字典為啥不用線性表實現(xiàn)
字典基于用線性表實現(xiàn),如果我這個字典有200個鍵值對,那么我就開辟一個長度為200的數(shù)組對這些元素進行放置。
基于線性表實現(xiàn)的字典的優(yōu)缺點很明顯:
1、實現(xiàn)簡單,適用于任意關鍵碼類型。
2、平均檢索效率低(線性時間),表長度n比較大時,檢索比較耗時。
3、刪除操作的效率比較低,不太適合頻繁變動的字典。
字典在插入刪除上的頻繁讓線性表無法勝任此任務。
哈希如何實現(xiàn)字典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關于java中的hashcode解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看下一些經典的hash函數(shù)和實現(xiàn)
面試官問我:hashcode 是什么?和equals是兄弟嗎?
redis字典所使用的哈希表由dict.h/dictht組成
typedef?struct?dictht?{????dictEntry?**table;????//哈希表數(shù)組
????
????unsigned?long?size;????//哈希表大小,即哈希表數(shù)組大小
????
????unsigned?long?sizemask;?//哈希表大小掩碼,總是等于size-1,主要用于計算索引
????
????unsigned?long?used;????//已使用節(jié)點數(shù),即已使用鍵值對數(shù)
}dictht;
可以看到redis聲明了一個結構體,里面由一個哈希表數(shù)組,哈希表數(shù)組大小的long值,一個用于計算索引的哈希表大小掩碼以及已使用的節(jié)點數(shù)構成。
這個哈希表數(shù)組,存放的是哈希節(jié)點dicEntry,我們會將key-value鍵值對給它放進去。
typedef?struct?dictEntry?{????void?*key;??//存放key值
????union?{
????????void?*val;????//存放value值
????????uint64_t?u64;????//uint64_t整數(shù)
????????int64_t?s64;????//int64_t整數(shù)
????}v;
????struct?dictEntry?*next;????//指向下個哈希表節(jié)點,形成鏈表
}dictEntry;
如圖所示就通過next指針來將兩個索引相同的鍵k1和k0連接在一起。
Redis 中的字典由 dict.h/dict 結構表示:
typedef?struct?dict?{????//?類型特定函數(shù)
????dictType?*type;
????//?私有數(shù)據(jù)
????void?*privdata;
????//?哈希表
????dictht?ht[2];
????//?rehash?索引
????//?當?rehash?不在進行時,值為?-1
????int?rehashidx;?/*?rehashing?not?in?progress?if?rehashidx?==?-1?*/
}?dict;
可以看到字典里有一個長度為2的哈希表數(shù)組,那么為啥不是三個四個甚至更多呢?感覺哈希表越多不是效率更快嗎?
其實設置2的原因在于,h[0]用于存儲,h[1]用于當容量不足時進行擴充,更多的哈希表也用不上,反而可能在擴充時要同步成為性能瓶頸。
字典如何增添一個元素
當要將一個新的鍵值對加入到字典中的時候,首先要計算這個key的哈希值和索引值,然后再根據(jù)這個索引值放入字典中h[0]的索引位置
舉個例子, 對于圖 4-4 所示的字典來說, 如果我們要將一個鍵值對 k0 和 v0 添加到字典里面, 那么程序會先使用語句:
hash?=?dict->type->hashFunction(k0);計算鍵 k0 的哈希值。
假設計算得出的哈希值為 8 , 那么程序會繼續(xù)使用語句:
index?=?hash?&?dict->ht[0].sizemask?=?8?&?3?=?0;計算出鍵 k0 的索引值 0 , 這表示包含鍵值對 k0 和 v0 的節(jié)點應該被放置到哈希表數(shù)組的索引 0 位置上, 如圖 所示。
什么時候會進行擴容
按照java中hashmap的說法,當負載因子loadFactor>0.75的情況下會進行擴容
在redis中,字典里的哈希會根據(jù)以下兩種情況進行擴容:
其中哈希表的負載因子可以通過公式:
#?負載因子?=?哈希表已保存節(jié)點數(shù)量?/?哈希表大小load_factor?=?ht[0].used?/?ht[0].size
漸進式rehash如何實現(xiàn)
首先要清楚為什么rehash的時候要漸進式。
這就好比去參加高考,肯定是初中畢業(yè)后讀三年高中,一點點學習高中知識后才可以參加高考,這才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學習是循序漸進的,hash也要,不然中考完直接去參加高考,這誰頂?shù)米“ ?/p>
Rehash操作分為兩種:
擴展:當負載因子較大時,應該擴大 dictht::size 以降低平均長度,加快查詢速度。
收縮:當負載因子較小時,應該減小 dictht::size 以減少對內存的浪費。
當整體的數(shù)據(jù)量比較少,如百八十個key-value對存儲的時候,hash的過程肯定耗時不會很多。但是在生產換鏡下,一個數(shù)據(jù)庫下key-value值都是有百萬級別的,在進行rehash操作的時候勢必會達到秒級別的運算。所以這個hash的過程不是一次性集中的完成,而是分多次漸進式的完成。
以下是哈希表漸進式 rehash 的詳細步驟:
rehash的過程中有數(shù)據(jù)變化怎么辦
關于字典的操作無非就是四個,增刪改查。
| 增加 | 直接將key-value對增加到h[1]中 | 
| 刪除 | 先刪除h[0],再刪除h[1] | 
| 修改 | 直接修改h[1] | 
| 查找 | 先在h[0]中查找,查詢不到再到h[1]中 | 
這樣就能保證redis在h[0]上是只少不多,所有的記錄都會被遷移到h[1]上。
如何解決哈希碰撞
這個問題還是我面試騰訊的時候面試官問我的原題。
一開始我說了兩個思路,一個是無限增大線性表的容量,一個是采用數(shù)組+鏈表的方式。
面試官:對這兩個都是構成hash的方式,但是如果我的兩個鍵值對的hashcode是一樣的呢?
我:那就可以將這個hash算法設計的復雜化,比如hash里頭再嵌套一層hash,這樣碰撞的幾率就會變小了。
面試官:這種方法其實也是可以的,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我:....(支支吾吾中)
然后面試就結束了orz
其實還有另一種方法我不知道就是公共溢出區(qū)法
建立一個公共溢出區(qū),假設哈希函數(shù)的值域為[0,m-1],則設向量HashTable[0..m-1]為基本表,另外設立存儲空間向量OverTable[0..v]用以存儲發(fā)生沖突的記錄。
參考文獻:
《redis設計與實現(xiàn)》
https://blog.csdn.net/Time_Limit/article/details/106633269
往期精彩文章:
闊別2020 ?| ?我的年度總結
Socket粘包問題的3種解決方案,最后一種最完美!
一條失去where的動態(tài)SQL導致的線上故障
一枚程序猿的MacBook M1使用體驗
半夜里,有程序從虛擬機里跑出來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开发 数组里面的字典_Redis字典结构与rehash解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OpenCV 笔记2 --
- 下一篇: Python-OpenCV 笔记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