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变现,才是硬道理
圖片來源:pexels.com
互聯網從來都不缺研發水平相當強的技術大佬。他們在商業領域也混的風生水起。國內有馬化騰、李彥宏、丁磊、雷軍等,美國也有比爾.蓋茨,拉里.佩奇,馬克.扎卡伯格等。
為什么有的技術大佬可以在商業領域如此風生水起?他們怎么知道哪個風口可以趕,哪些能賺錢?
?
我建議你多去學習別人的成功案例和思維。你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了。真說有什么秘籍,那就是多鍛煉鍛煉自己的“商業思維”,提升認知。
?
就這么說吧,如果一個技術牛人,或是產品牛人,同時還掌握了商業思維,那絕對是如虎添翼,他們了解怎么把自己的技術與產品,盡可能的商業化,根本不愁什么變現和財務自由。
說來簡單,想要打造自己的商業理解力。這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說今天你明白了這個道理,明天就成為商業奇才,但你可以通過其他人的成功案例,獲得一些提示和啟發,逐漸形成這樣的思維模式。
?
就我自己來說,飛總的《技術與商業案例解讀》給我的啟發還挺大。最近我偶爾也拿出來翻翻,如果說之前看不太懂,現在感觸是真的很深。
?
它很難得的地方,講的不是那些爛大街的商業成功學,而是技術品牌的商業故事。比如有我們都熟知的微軟、亞馬遜、Facebook、谷歌,也有像 Tableau、Slack 這些新的商業明星。
往大了說,它是本互聯網的創業經,幫你在里面發現變現的機會;更接地氣兒點,它能幫每個互聯網人,從更高的維度上,了解自己的行業,規劃自己的發展。畢竟,很多職場人升職加薪做領導,都得緊跟業務,到時候你拍板做決策,都需要有點商業思維。
?
而且作者徐飛,自己就是計算機博士,長期盤踞美國,對技術的發展歷史和行業現狀非常了解,這是咱自己人,給自己人講故事。
?
信息差永遠能賺錢,能獲得更多的信息,能長期見效、豐富自己視野的事兒,都值得多花點時間,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也是我這么多年,趟出來的經驗了。
?
秒殺 + 專屬口令[feizong99]
到手僅?¥109
?
徐飛,人稱飛總,資深大數據專家,美國的計算機博士,曾就任于微軟,Tableau、華為云等全球知名的公司。在大數據領域建樹頗豐,曾連續在世界最頂級的會議和雜志上,發表大數據相關的論文 10 余篇,并做過多個國際最頂級會議和雜志的評委和審稿人。
?
當然,比起這些履歷,我更佩服的是,他作為技術人,能成為一名商業分析大師。他專欄里聊了不少,互聯網的浪潮中,為什么有的公司風光無限后來又凋落了;那些差點破產的,又怎么起死回生了。一共?160?篇文章,講了 100 家 IT 企業風云歷史,30 個領頭人的創業故事,還有些更深刻的創業、守業、破局之道。對現在正在創業的我來說,體會就更深了。
?
多看看這些互聯網公司的生意經,看看他們的營銷策略,轉型的路子,觀察那些引領行業的人,都是怎么做事兒,怎么他們就能賺到錢,是洞察了什么樣的需求,抓住了什么樣的契機。
?
通過這些想一想,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行業里,還有什么樣的信息差和需求,沒有被發現,這種領域多去嘗試嘗試。
內容非常豐富,我節選了部分目錄:
5 年前,很多人都想去大廠,跟著公司一起成長致富。雖然 996,也會提倡努力加班。但那個時候的努力搬磚,努力賺錢,還是一個很合理的渠道。但現在就困難了,只搬磚,哪怕你 007,也只會越來越沒有意義。
?
還有些人在職場上,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圈里也有一定的口碑和影響力,掌握了一些資源和人脈。但很可惜,卻沒有能獲得與其能力相匹配的財務提升。說白了,也是技能樹上漏點了“商業理解力”這個關鍵點。
?
當然現在補還來得及。
?
有多干貨,我說了不算,可以看看大家對這個專欄的評價:
互聯網人,不管你是技術還是產品運營,想要賺錢,一定要有商業視野和商業思維,年輕人看準時機賺錢,不能光想著低頭做事兒,更要抬頭看天。
老規矩,還是專屬的粉絲優惠
原價 ¥199,秒殺 ¥129
疊加口令「feizong99」到手¥109
口令僅限「前 50 人」有效
現在開始改變,還不晚。培養點商業思維,發現賺錢的機會,值了。
????點擊「閱讀原文」,再提醒下,記得用口令「feizong99」,到手僅需 109?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技术能变现,才是硬道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19年度最受欢迎中国开源软件评选,
- 下一篇: LeetCode:235. 二叉搜索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