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凡:自媒体不是自媒体 应是志媒体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自媒體這個名詞,眾說紛紜,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理論。百度百科中對自媒體的解釋也是零零散散,很多業內人士也對自媒體寫出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說自媒體就是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有的人說自媒體是一種情緒鮮明、有血有肉、有粉絲群的表現形式,更是一道窄門;有的人說自媒體應該是具有強烈個人特征和風格的小群體或者個人搭建的媒體;有的人說自媒體是一個偽命題,只是別人附加的名詞而已。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筆者一直覺得,自媒體其實是動詞加名詞再加形容詞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筆者要說,自媒體,不是自媒體,應是志媒體!
自媒體——自己的媒體,自己對外界大聲的說自己想說的話,不受他人影響,但受他人的評論影響;不受媒體的影響,但受媒體人的影響;自在自由,自在公平公正,自在獨特見解、一針見血、能引起共鳴的自由媒體。
自媒體——成為什么樣的媒體?
自媒體也叫自我營銷的媒體。
說到自我營銷,沒人能比得上姜子牙。姜子牙原本是一個殺豬的人,但最后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他是怎么營銷自己的?他的媒體是如何做的?
姜子牙原本是一個殺豬的,混跡菜市場的時間長達半生之久。后來他嫌棄殺豬既累又臟就改行做了算命先生,他算命很準,原因是因為他混在菜市場。因為那個年代壓根就沒有什么新聞傳播,所以菜市場就是傳播新聞的發源地。而且姜子牙很會收集資源,更懂得聆聽每家每戶的聲音,所以他用了半生去積累這些信息,最后在經過他的精細化加工,所以他的算命就如此之準了。
姜子牙就是這樣開始了他的“自媒體”傳播。他知道個人品牌很重要,對于自媒體而已更是如此。姜子牙一心想做軍師,而且還是帝王之師。姜子牙野心很大,此人擅用技巧,知道周文王有造反之心,而且也明白了當時的風云,深知周文王定能幫他成就偉業。
為此姜子牙就醞釀了后人熟知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典故了。其實姜子牙一早就已經策劃好了,而且姜子牙很會炒作自己,從算命開始就在為自己做鋪墊,所以姜子牙成功了。
姜子牙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媒體也是如此,自媒體也需要個人品牌,更需要適當炒作。
自媒體雖然脫離了傳統媒體,但是卻永遠也脫離不了人與人的關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本身就離不開品牌與炒作。
在考慮成為自媒體人之前,首先就要立志成為什么樣的自媒體,成為什么樣的品牌。醞釀一切,把握時機。自媒體才能成為“志媒體”。
自媒體——怎么樣的媒體?
再談現在的自媒體形式,互聯網的時代,讓每一個人都成了媒體,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聲,每一個人都在吶喊,互聯網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同時又讓信息與信息之間量化。所以目前的自媒體可分三種。
一、微博:大眾化媒體
微博的興起,讓眾多人可以把心中的話說出來。這是一種改變,一種力量的改變。微博,是自媒體的一種形式,也是大眾化的自媒體。人人都可以說,人人都可以看。你來說,我來評,他來說,你來傳。這就是一種開放式的自媒體。但是這種大眾化的媒體并不是每個人的發聲都能夠看到,因為微博的碎片化,時間的流動性,所以玩微博的人同樣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微博的自媒體也不是人人都玩得起,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玩微博你得像@杜子建一樣懂的人心,懂得去營銷自己,包裝自己。或者像@留幾手一樣懂得炒作。
微博就像是我們在大街看到的促銷活動一樣,一個人或者是一群人在那里吶喊,我這里的產品如何如何,打幾折了送多少,看得到的人自然能看到,但是買與不買就是另一回事了。自媒體也是一樣,你發出聲來,由誰去傳播或者誰去跟蹤,這就不是你所能決定的事情了。
微博不是每個人都能玩得來的地方,但微博是每個人都可以玩的地方,這個自媒體,掌握在你的手中。
二、微信:個體戶媒體
為什么說微信是個體戶?因為博主說了算,用戶就算是互動了也只是你們倆的秘密而已。青龍老賊說微信自媒體就是一個半成品,確實,微信還不夠成熟,遠遠沒有微博那么成熟與穩重。微信是種個體戶的自媒體,由你發出聲音,誰來評判這個聲音的好與壞?現在很多的微信公眾平臺都是獨立的,他們就像一個孤獨的孩子,有人哺乳他,但是卻沒人來安慰他。這是多么可憐現狀。
就像青龍老賊說的一樣:微信是一個通訊工具,公眾平臺天生是一個CRM系統,但是對于自媒體來說它的交互性卻非常差,使用微信編輯器生成的文章頁面上沒有評論和表態功 能,轉發又隱藏得很深,用戶基本是閱讀為主,不能參與討論也很少分享,更加不要說什么用戶之間的交流了,在微信上玩自媒體就是一夜回到WEB1.0。
我說微信是個體戶,沒有人保護,沒有人支持。這就像是你漂泊在陌生的城市里,沒有了依靠,在遇到困難時,你會措手不及,甚至會倒下。最近牟長青撰文揭密大量草根微信大號遭封殺的過程,從中我們就能了解到,微信自媒體是多么薄弱的一個群體啊。人家想封你就封你,你還有上訴機會嗎?你能控告它嗎?不可能,所以微信自媒體就是一個個體戶的形式,要想發展,除了能力以外,還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
三、博客:思想媒體
在我眼中看來,唯有博客才是最能展現實力與思想的自媒體。
寫一篇文章很不容易,長期堅持寫就更不容易,而且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與觀點。為此博客中的自媒體相當難做。
博客做得好的有盧松松,還有就是程苓峰的云科技,他們每天都堅持寫文,出產高質量,有思想,有獨特見解的文章,而且還要融入大眾的眼球。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吸引眾多人的共鳴,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讓你的觀點影響更多人,博客承載的不單是一種自媒體,更是一種充滿思想的“志媒體”。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玩博客,他們對自媒體也很感興趣,但是從他們的博客角度來看,與“志媒體”偏差太大。除了應用所謂營銷還是營銷,除了從中獲得流量與利益,就等于別無他求了。這種形式的博客媒體,早已泛濫成了災。很多人以為做一個博客很容易,當然做一個博客確實很容易,但是把這個博客做好,卻是很難。所以以博客為中心的自媒體已經很少,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都是一些精英才能搞定的事。
“自媒體”更是精英影響力的釋放。把這句話放在博客自媒體中就非常適合了。
潘越飛說自媒體是一道窄門,我很贊同這種說法。自媒體需要對一個領域非常了解,而且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像龔文祥,程苓峰等自媒體人,都是在一個領域腳踏實地,深研出來的實實在在的品牌。
路由今日汗水,交換明日成功。自媒體不是自媒體,而是志媒體!(文/劉宇凡 新浪微博@宇獨非凡)
除非注明,文章均出自劉宇凡博客,原文地址:http://www.liuyufan.org/229.html 轉載請保留地址!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yudufeifan/1158005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刘宇凡:自媒体不是自媒体 应是志媒体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ervlet - 会话跟踪
- 下一篇: Python 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