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oposal under dr. wang
文章目錄
- 德意志銀行的數字轉型
- 德意志銀行:一個特別大,并且很有格調的,在中國有分支機構的德國投資銀行
- 歷史
- 數字轉型:就是學習最先進的技術,讓現有的業務場景更具有價值
 
- 國有企業的數字轉型
- 國有企業:就是國家代替了一部分市場主體來做決策,在特定的領域里面有更加高的效率
 
- 數字化附能:數字化轉型的另一個詞語
德意志銀行的數字轉型
德意志銀行:一個特別大,并且很有格調的,在中國有分支機構的德國投資銀行
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德語:Deutsche Bank AG,發音:[?d??t?? ?ba?k],FWB:DBK,NYSE:DB,簡稱德銀)是一家跨國銀行,總部位于德國法蘭克福,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及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由克里斯蒂安·索溫任首席首席執行官,保羅·阿赫萊特納任監事長。德意志銀行股份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全球十大外匯交易商之首,市占率為15.68%,
德意志銀行最早于1872年進入中國,在上海設立其第一家海外辦事處。2008年德意志銀行在 中國注冊法人銀行 -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德銀中國”)。德銀中國是德意志銀行的全資 子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并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和青島設有分行。[4]
歷史
1870年-1919年
 1870年的普法戰爭結束后,法國向德國戰爭賠款50億法郎。新上任的德皇威廉利用法國賠款之后的充裕資金發行了和黃金掛鉤的德國金馬克。在這樣一個歷史契機下,德國自己成立了一批可以撐起跨境業務的國際性銀行,協助德國金馬克成為歐洲的主要結算貨幣。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累斯頓銀行紛紛組建。
1870年1月22日,私人銀行家阿爾伯特·德爾布呂克和政治家路德維希·班伯格、工業家格里戈·西門子聯合了柏林和勃蘭登堡地區的家族銀行,共同出資一千五百萬金馬克設立了德意志銀行。同時向大眾發售了一千萬馬克的股票,并且得到了150倍的超額認購。1870年3月10日,德意志銀行獲得了普魯士政府頒發的銀行經營許可證“從事任何和德國與其他國家貿易相關的銀行業務”。法律章程對銀行的國際貿易業務的要求:“公司的經營涉及各類銀行業務,但主要致力于提高和促進德國、其他歐洲各國以及海外市場的貿易關系。”1870年的4月正式掛牌營業,格里戈·西門子為第一任董事會發言人,相當于董事會主席。德意志銀行的第一個辦公地點在法國人大街21號(Franz?sische Stra?e 21),就在柏林的中樞線菩提樹下大街不遠。
德意志銀行的最初的國內分支機構位于不來梅和漢堡,分別于1871年和1872年先后落成。德意志銀行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受雇于德國政府發行國債。為了達到其協助德國貿易的目的,德意志銀行馬上開始國際化,與歐洲各地有德國猶太人背景的銀行展開了合作,很快在倫敦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家海外分支機構,位置就在離現在倫敦德意志銀行分部不遠的Lombard Street;又收購了巴黎的一家銀行作為新的巴黎分部。不久后德意志銀行進駐上海(1872年)、橫濱(1872年)。同時德意志銀行在北美和南美,亞洲和土耳其進行投資。在意大利、西班牙聯合成立了銀行,在南、北美洲、中東和非洲都有大量資產。在上海和橫濱的分支由于在銀貨交易的損失在1875年被迫清算。在最初的十年間德意志銀行投資的主要項目有美國北太平洋鐵路(1883年)和巴格達鐵路(1888年)。它還為鋼鐵康公司克虜伯發售債券(1885年),并操作了化學公司拜耳在柏林證交所的上市。德意志銀行在初期經歷了快速的擴張。在1880年代,發行業務逐漸重要起來,在隨后的1890年代,整個業務取得成功。德意志銀行對德國電氣工程行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同時它靠著鋼鐵行業立穩腳跟。在德國的穩定的基礎使得德意志銀行能夠為其海外業務融資,最著名的例子是巴格達鐵路。
德意志銀行在19世紀90年代后半期進行了新一輪的擴張。銀行與許多大的區域性銀行結成聯盟,并借此進入了主要工業區。合資企業是當時德國銀行業聚集的表現。當時德意志銀行在國內的分支仍很少,僅有包1886年成立的法蘭克福分支,1892年的慕尼黑分支,和1901年成立的德累斯頓和萊比錫分支。當時,德意志銀行意識到了專注于國際貿易領域的價值。
1886年,Deutsche Ueberseeische Bank在外交部的推動下成立,三年后,Disconto-Gesellschaft和德意志銀行的領導的德國銀行辛迪加建立專注于東亞貿易的德華銀行,外交部擁有一部分德華銀行的股份。1890年德華銀行在上海建立了它的主要分支,此后至一戰前,德華銀行又陸續在中國成立了其他分支。1897年德華銀行在漢口成立了代理機構,這個代理機構在1910年被轉成分支銀行。
1899年德華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協助成立Shantung鐵路公司。隨后德華銀行陸續在中國各地開設分支,香港(1899年)、濟南(1904年)、北京(1905年,于1910年從代理處轉為分支銀行)、廣州(1910年,于1911年從代理處轉變為分支銀行)。1907年德華銀行開始發行自己的鈔票。
1914年春天,"Frankfurter Zeitung"向它的讀者宣布:德意志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這一宣稱也標志著德意志銀行在這一段時期的頂峰。一戰期間,德意志銀行中曾經信心十足,對于未來抱有巨大的利潤期望的人們的熱情逐漸冷淡下來。
1917年,中國向德國宣戰,德華銀行在中國的眾多分支被中國政府強制清算。
1919年-1933年
 戰后德意志銀行經歷了一系列的清算。在失去很多外國分支后,德意志銀行被迫賣掉一部分資產。但同時銀行發展了新的業務。一戰之后德意志銀行幫助設立或者參與重組,造就了一批大家耳熟能詳的德國企業,如安聯保險、漢莎航空和戴姆勒奔馳、電影制片公司UFA等。
1929年,德意志銀行與羅斯柴爾德系的德國信用合作銀行合并為德意志信用合作銀行(Deutsche Bank und Disconto Gesellschaft),這是當時最大的銀行并購案例。合并的原因一是上升的成本,二是20年代整個銀行業聚集的趨勢。此次合并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銀行抵御1929年大蕭條。1937年正式改回為“德意志銀行”。
30年代的金融危機對于德國的銀行業是一個轉折點。此后的很多年,德國的銀行業都沒能再回到其黃金時代的輝煌。
1933年-1945年
 1933年,德意志銀行解雇了三名猶太董事會成員。隨后德意志銀行負責管理猶太人的商業機構并將其雅利安化,后來還參與成立新占領地區的銀行組建。德意志銀行還參與了為蓋世太保提供金融支持,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建立籌款。1999年2月德意志銀行承認其為奧斯維辛集中營籌款,并和其他德國公司一道應大屠殺幸存者的要求共同賠償52億美元。
戰后
 隨著第三帝國的覆亡,1948年4月1日盟軍占領當局按照波茨坦會議通過的對德國企業“去中心化”和“去卡特爾化”,將德意志銀行剩下的資產和人員切割成了十個地方性銀行,并且按照美國模式進行了銀行分業管理。曾經叱咤風云的德意志銀行到此灰飛煙滅。1950年經過盟軍聯合銀行委員會同意,到1952年成為三個主要大銀行:
漢堡的北德銀行股份公司(Norddeutsche Bank AG)
 慕尼黑的南德銀行股份公司(Süddeutsche Bank AG)
 杜塞爾多夫的萊茵威斯特法倫銀行股份公司(Rheinisch-Westf?lische Bank AG)
 1953年,南德意志銀行的董事會發言人Hermann J. Abs領導德國代表團和債主們在倫敦簽署了倫敦債務協定,大幅減少了戰爭賠款債務額,并且將還款期限延長到了三十年。1952年到1963年的10年間,聯邦德國的經濟總量就翻了一倍。三家地方性德意志銀行1954年簽訂協議,共同分擔盈利和虧損。1957年4月,三家地方性德意志銀行在股東大會上正式表決通過重新組建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將總部設在法蘭克福。成功主導了倫敦債務談判的Hermann J. Abs成為了新德意志銀行的第一任主席。
1958至1960年,德意志銀行進入大中華,并成立香港代表處。
1959年,德意志銀行通過發放小額貸款介入零售銀行業務。1970年代,銀行向國際發展。1976年,德銀開設了倫敦分行,這是德銀二戰后的第一個德國境外分行。1979年紐約、馬德里、米蘭和香港分行相繼設立。1980年,德銀將EBIC的約翰內斯堡分支機構囊獲己有,成為德銀南非分行。1981年,德銀開設了多倫多分行,并成立了北京分行。
1984年,經過了多年的等待,德銀將總部搬進了法蘭克福的地標建筑 – 德意志銀行雙子樓。1986年,收購米蘭的Banca d’Americae d’Italia,把零售業務擴展到德國境外;吃掉了共同設立的歐亞銀行,將其轉化為德銀亞洲,成為在亞洲橫跨13個國家、擁有20余個支行的主要銀行之一。1988年收購貝恩(Bain & Company)在澳大利亞的業務,成為澳大利亞主要的投行。1988年收購里斯本的MDM Sociedade de Investimento,成為葡萄牙的重量級金融機構。1988年,德銀開始正式運作其歷史上最重要的收購之一,1989年12以每股550便士的價格全資15億美元收購倫敦的老牌投資銀行摩根·葛瑞菲爾,標志著德意志銀行開始進入投資銀行領域。1989年11月30日德銀歷史上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時任董事長的阿爾弗雷德·赫爾豪森,乘坐防彈奔馳車上班途中,被在一輛兒童自行車上安放的激光制導控制的高能穿甲彈擊穿了轎車的防彈鋼板,阿爾弗雷德·赫爾豪森當場身亡,此案一直未能破案。
冷戰結束后,收購了:
民主德國國家銀行:隨著1990年德國統一并入;
 紐約的信孚銀行:1999年并入;
 布魯塞爾的里昂信貸銀行:1999年并入。
 2011年10月,德意志銀行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在接下來的一年,德意志銀行通過購買Scudder Investments鞏固其在美國的發展。同時,在歐洲,德意志銀行通過收購Rued Blass & Cie(2002年)和俄羅斯投資銀行United Finanncial Group(2006年)繼續發展它的私人銀行業務。在德國,德意志銀行陸續收購了Norisbank、Berliner Bank和Postbank以鞏固其國內市場。這一系列的收購都緊緊依照銀行的發展策略。銀行在2005年得到了25%的高額股權回報率。
2015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斥資不多于257億人民幣現金,向德意志銀行購買8.77億股、薩爾.奧彭海姆購買2.67億股及德銀盧森堡購買9.22億股,合共購買21.36億股華夏銀行股份,約占華夏銀行全部已發行股份的19.99%。
2017年3月19日德意志銀行以每股11.65歐元,發行6.875億新股,以集資80億歐元(86.2億美元),是2010年以來第4次增資。
2019年7月7日,德意志銀行宣布大規模重組,退出全球證券銷售及交易業務,并于3年內裁減1.8萬個職位[5][6]。
2020年7月16日,德銀發言人表示,下個月接任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的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將從法蘭克福搬去新加坡。原先,該行將在7月底退休的亞太區首席執行官Werner Steinmueller駐地為香港。該行新任亞太區環境、社會和治理負責人Kamran Khan來自美國,亦將遷往新加坡。
數字轉型:就是學習最先進的技術,讓現有的業務場景更具有價值
數字轉型是將數字技術集成到企業各個方面的過程,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技術、文化、運營和價值交付。要充分運用新興技術并適應其快速擴展到人類活動這一特性,企業必須要對所有流程和模式實施徹底的轉型以重塑自我。數字轉型需要將重點轉移到企業邊緣,并且需要更加敏捷的數據中心來支持這一邊緣。這也意味著企業需要淘汰維護成本高昂的陳舊技術設備,并轉變企業文化,使其能夠支持伴隨數字轉型的急速增長。
 
國有企業的數字轉型
國有企業:就是國家代替了一部分市場主體來做決策,在特定的領域里面有更加高的效率
國有企業、國營企業、公營事業、公營企業、公共企業[1],是指由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如以“公營”稱之,則通常不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也涵蓋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其營利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國有企業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如在中國大陸,由于歷史原因,其國有企業的分類相當復雜。國際慣例中,國有資產投資或持股超過50%的企業即為國有企業;而中國大陸及臺灣的國有企業,一般指單純的國有資產投資的企業。當然法律對國家參股的企業也有所規范。
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和其他部門所監管的企業本級及其逐級投資形成的企業。 [1]
國有企業,由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 [2-3]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4-5]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權限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 [6] 對于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于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于正部級。
 
 
數字化附能:數字化轉型的另一個詞語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research proposal under dr. wang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工作细胞》电影观后感
- 下一篇: 公益和商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