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ile:DNA中带有“效率”精神的协同软件企业
雖然在國內協同工具的風潮尚未完全普及,但你一定對Worktile這個國內團隊自創的協同工具不陌生。作為產品打造者,看不見用戶,卻要摸清楚用戶使用產品的習慣或遇到的困難,這在以前難以想像。我們通過Worktile有效率地完成協同辦公,Worktile也用數據分析工具快速有效地了解用戶。借由神策分析(Sensors Analytics)用戶行為分析工具提供的多種分析模型,運營團隊發揮巧思,成功應用數據抓住用戶使用產品習慣,完成轉化目標。Worktile今年正式推出付費版,成為中國創業存活率只有3%至10%之下的創業公司。
了解用戶從精準的用戶行為分析開始
工具類產品的核心價值就是讓用戶覺得這款工具“好上手”。產品開發團隊必須準確地知道用戶是怎么使用產品的才能提升用戶體驗。Worktile的產品中有許多功能模塊,我們用過的功能,像是“創建項目”、“創建任務”、“提交簡報”、“上傳文件”等,Worktile都想了解用戶使用這些功能的行為路徑,所以引入了用戶行為分析工具,希望通過精細的用戶行為分析改進產品設計,提高運營效率和優化市場投放。
用戶行為分析工具提供的數據要精、細、全
團隊成員起初嘗試開發自己的數據分析平臺,但開發代價很高之外,需要分析的數據不全,分析模型也有限。雖然國內外也有些現成的數據分析工具,但不是每個都適用。國外產品需要翻墻; 第三方統計工具提供的活躍用戶量、PV、留存等通過客戶端 SDK 采集到的宏觀數據,無法完全滿足Worktile所有分析需求。
運營總監馬銘澤(小澤)說明后來選擇數據分析工具的考量,“神策數據(Sensors Data)提供全端埋點方案,這點讓我們可以取得完整、精確的用戶行為數據來深入了解用戶、支持運營,解決決策缺乏數據,提議無法說服團隊成員的問題。”在神策的技術協助下,Worktile將各場景的用戶行為通過埋點采集數據,細化分析不同渠道的用戶行為,提煉出高轉化的運營技巧。另一方面,神策分析的可視化產品界面讓任何人在不用寫SQL之下就可以自主完成分析。
Worktile運營高手的數據運營妙招
再好的分析想法需要熟悉工具操作才能執行,所以諮詢服務是數據分析工具的必要支持。除了和神策數據的數據分析師深入討論分析方法與產品操作技巧,Worktile團隊通過神策分析查看精細的用戶行為數據后,搭配過去業務經驗與運營場景,延伸出許多數據操作手法。發展到第三年,Worktile已經累積一部分固定用戶,同時努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所以提高注冊用戶的活躍度和付費用戶的轉化率,以及拉新是目前的業務發展重心。
? 用用戶分群找出重度用戶行為規律,成功開發行業方案
為了找出高轉化客戶,小澤利用用戶分群功能設計了一套抓出重點用戶的方法。在眾多細致的用戶行為事件中,小澤總結了過去付費客戶在成交前,都會有什么樣的操作,不斷地細化這個過程,將零散的數據整理起來,找到規律,而這個規律就是所謂的“關鍵事件”,包括“創建團隊”、“創建任務”、“邀請新成員”,還有“上傳檔案”等。用戶觸達這些行為事件越多,評價等級越高,“依照這樣的評等方式,我們可以篩選出我們想要鎖定的重度用戶以及可能成單用戶,方便追蹤重點對象,”小澤靈活運用神策分析豐富的用戶行為數據與分析功能,歸類用戶特征,找到業務執行的訣竅。
圖:運營人員從過去經驗歸納出“關鍵行為”,從關鍵事件的觸達次數篩選出可能成單用戶
接著,“通過數據了解到誰是重度用戶后,我們會進一步的與該用戶進行接觸,通過郵件,微信,甚至去拜訪,然后根據用戶屬性,比如行業、地區、企業規模等將用戶劃分出來,形成我們的用戶數據庫(潛在客戶線索庫),”小澤說明。通過溝通了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并不斷的將這些資料規模化,將這些規模化的數據資料整理分析,反饋到產品跟運營的日常工作中,Worktile成功開展出多元的行業方案。
? 用戶注冊后第7天做電話回訪,銷售業績提升3%-5%
神策分析的留存分析功能可以指出在一段時間區間內,完成初始行為后的用戶中,進行后續特定產品功能操作的用戶人數(和百分比),幫助運營人員找出黏性高的用戶,還有查看用戶流失情況。Worktile發現,以“注冊頁面完成”到“成功創建團隊”這個過程來說,有70%的用戶會在一天之內完成這兩個行為步驟,“超過一天的,流失率就會越來越高,”小澤說明。所以為了提高用戶留存,在注冊的第二天,銷售同學會進行電話拜訪,增加用戶黏性。
在注冊完成后,Worktile企業版的免費試用期是14天,“依據過去經驗,如果到了第7天用戶還在測試產品的話,表示該用戶為高潛力用戶,”小澤觀察到。利用留存分析,運營先找出7天內還留存的用戶,同樣針對這些個別用戶進行電話追蹤,在溝通過程中引導他們成為付費用戶。個別聯系用戶后,銷售業績提升了約3%-5%。
? 理出轉化流程是提高轉化的開始,注冊率提升1%
提升轉化率的前提是要先理出關鍵行為的轉化漏斗。針對企業版產品,運營人員將注冊流程一個一個步驟的劃分,切割成“企業版外網訪問”、“注冊頁面訪問”、“填寫資料”、“注冊頁面完成”,以及最后的“成功創建團隊”幾個步驟。通過漏斗分析運營人員發現,使用者常常沒有執行“注冊頁面完成”這一環節,原因是之前的注冊頁面讓使用者登記完信息后,還要再次登錄才能進入產品頁面,這個多余的步驟造成許多用戶流失。改進流程后,用戶注冊完就可以直接進入產品頁面,“從用戶行為序列中明確找出轉化率低的環節很重要,是改善問題的開始。改善流程后隔天注冊率提升約1%,相當于留下20個用戶,”小澤分享他的經驗。
市場部:用數據挖掘真實渠道價值、找出投放技巧
對于渠道投放,我們常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存在,往往認為所謂的“明星”渠道才有最好的回收效果,但數據能展現事實,Worktile因為這樣“挽回”了一個優質渠道,也提升了廣告投放技巧。
? 某渠道A不是不好,而是你看不見它的價值
“我們市場部門在做研發解決方案推廣的時候投了很多個渠道,其中 A 網站的位置并不好,本來沒有報很大期待,經過神策分析的事件行為分析及漏斗分析驗證后意外發現,對比各渠道,A 網站的流量和轉化率都非常高,”市場總監張丹回憶當時的發現,所以市場部重新調整投放策略,將這個渠道設成了常規廣告位,也把其他渠道的費用轉移過去,“最后整體費用沒有增加,轉化率卻大大提升?!?/span>
圖:原本不被看好的A渠道與原本較被看好的其他渠道,真實流量正好與假設相反
? Banner以及帶有注冊鏈接的廣告投放轉化率高
除了扭轉渠道投放可能的決策錯誤,市場部也發現不同廣告投放細節的差異。通過進一步觀察,注冊轉化率會因為在廣告貼文上添加“邀請注冊鏈接”而提升。另外,市場部也發現,“有 Banner 的廣告渠道投放剛開始注冊轉化率較高; 不過時間越長轉化率越低,每兩周換一個廣告圖轉化率則會重新提升。這些是通過神策的事件分析發現的,大大地幫助了市場部判斷廣告圖的更換頻率,”張丹表示。
圖:通過神策分析的事件分析功能,Worktile發現每兩周換一個廣告圖,注冊轉化率會重新提升。(7/19上第一次廣告,接著7/24上第二次廣告后,轉化率再次回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Worktile:DNA中带有“效率”精神的协同软件企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专访 | 神策数据CEO桑文锋:谁说大数
- 下一篇: 早期的增长黑客 PayPal 如何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