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下载 | 桑文锋:数据化建设的时代机遇
每個時代的機遇性發展都有一個大的背景,我們只有在認清所處的背景,自身所處的位置和階段,精準定位面對的最大問題,并解決它,才能抓住這個機遇。
——神策數據創始人&CEO 桑文鋒
在以“場景賦能·驅動有數”為主題的?2018?神策數據驅動大會現場,桑文鋒發表了名為《數據化建設的時代機遇》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新時代數據化建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指出了企業落地數據驅動的方法論。
以下內容根據桑文鋒的現場演講整理所得,文末可免費下載完整版 PPT。
本文將為你重點介紹:
中國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信息化建設由面向“業務流”轉變為面向“數據流”
數據化建設之產品、運營及產品智能
行業成熟度及數據驅動的企業落地
中國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桑文鋒以井岡山的故事為引子,闡釋了一直以來信息傳遞面臨的三個問題:
不及時,在過去信息從發出到使用者獲取往往歷經幾個月時間;
不準確,經過間接傳遞會出現理解偏差,導致誤傳的情況;
不全面,長時間的傳遞過程中會遺漏信息,導致偏差性決策。
如今,信息傳遞問題解決了嗎?答案是沒有,但是近幾十年,信息化建設使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準確性有了可觀的飛躍性進步。
面向“業務流”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問題做好任何一件事,存在兩個核心環節:決策和執行,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指令和反饋是通信的兩個環節,也是決策和執行能無縫對接,發揮最大能量的“連接器”。指令,指決策要變成一個可執行的指令傳遞下去;反饋,只有通過反饋才能評估過程的進展和質量,同時有益于佐證決策,做出更科學正確的決策。
2000-2015 是 15 年的中國 IT 化建設時期,眾多企業做了 OA、ERP、CRM 等的開發和應用,這些實際上是在解決指令的下達和傳遞問題,比如通過電子郵件可以把一個決策立刻傳達下去。
解決了“指令”的實現,那么“反饋”呢?
執行過程的有效反饋很重要,大多數企業會通過周報和日報來進行工作執行的反饋,但是這種方式會忽略工作的細節和反饋的時效性。
我們可以將反饋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內部反饋。在內部,有一些工作是人工操作,存在沒有記錄進而導致缺數據的情況,且因為內部會存在多個不同的 IT 系統,會導致數據不互通的問題,比如市場部門和研發部門的數據。
另一個是外部反饋。在外部,反饋往往依賴市場調研機構,所獲取的數據也通常不全面,還會出現反饋滯后、周期長的問題。
從根本上來說,面向業務流的信息化建設是核心問題,可以從傳統和互聯網兩個角度來看。
面向業務流的信息化建設(傳統)傳統企業,在企業的發展中工作結構和方式發生了從純人工,到引入機器,再到建設 IT 系統的轉變,例如,某個集團性公司的運作機制,會形成如上圖的網狀結構,一系列 IT 系統和不同職能線的人構成了整個服務體系,意味著缺少了人,這個體系就無法運轉。
面向業務流的信息化建設(互聯網)互聯網企業,像 BAT 這些互聯網公司通過接近 20 年的發展,相比傳統企業,整個體系運作起來相對完善,即使在一天內沒有人工工作,整個服務受到的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整個服務和系統的 IT 化還可以支持企業正常的有效運轉。但這樣就完成了反饋嗎?并不一定,用戶使用 IT 化系統的過程中,用戶需求是否被有效地反饋很難決斷,機器擁有的互動性和理解力與人相比,還是相差很多。
因此,11 年的從業經驗,我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收集用戶數據,并基于這些數據進行有效地反饋,讓產品變得更加強大和智能。
事實上,過去的信息化建設是面對“業務流”的,也就是說,企業通過引入一些 IT 系統,減少某些業務職能,使整個服務能更高效地正常運轉,不管是針對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來說,在過去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數據也只是 IT 化的副產品,這樣會導致當業務存在問題時,沒有數據支撐解決問題。
比如,電商業務中存在一些數據,運營人員想通過這些數據找到出現的問題和優化方案時,往往會發現數據不全,無法做深度的分析,所以,歸根到底是底層思路的問題。
信息化建設轉變為面向“數據流”
因此,解決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問題,要在整個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實現面向“業務流”到面向“數據流”的轉變,不單只是考慮業務流,而是更多考慮如何把整個數據體系建立起來,來支撐業務更好地發展。
那么,如何建設企業的數據流?
如圖所示,未來 IT 系統的定位將改變,以前 IT 系統是核心,未來建 IT 系統是為了更好地收集數據,使數據流更高效地流轉,最后再建立應用層,這樣一來,不管是業務本身還是科學決策和產品智能都能更好地實現。
以神策數據的 ToB 數據流建設為例神策數據就是 ToB 數據流建設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神策數據的整個業務對外有三個重要的環節:市場營銷、銷售和客戶成功。
這三個環節覆蓋了神策數據服務客戶的整個全生命周期,不同的環節都會產生一些數據,通過整合營銷、售前行為、銷售行為、客戶行為、業務等數據建立數據流,雖然建立的過程會出現一些挑戰,但是一旦建立了完善的數據流,就會消除不同團隊、各業務之間的割裂,讓各部門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如下圖),加速公司目標的實現。
數據化建設賦能產品迭代
今天,存在多種多樣的產品形態,越來越復雜,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產品形態(如下圖)。
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產品需要不斷地迭代,某種意義上,“迭代”決定了一個產品的未來。
傳統的產品迭代方式傳統的產品迭代方式相對簡單,可以理解為兩個步驟:點子和產品。
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僅憑借一個好的想法,開始盲目地做產品,如此非常依賴于產品經理的悟性,但人難免犯錯。所以,我們要思考如何讓整個產品迭代的過程變得更加科學,面向數據流的產品迭代,就是一個科學的方式。
面向數據流的產品迭代在傳統的產品迭代方式中加入數據變成三個環節:點子、產品、數據。
如上圖,有了數據的加入,我們在將想法轉化為產品時,可實現建立可衡量的假設和指標、數據采集方案以及 A/B 測試的實施,讓想法先得到科學的驗證,再投入技術的開發,防止無畏的技術資源、時間、精力的浪費,實現投入產出比最大化產品迭代。
迭代后的產品會產生相關的新數據,通過數據分析,企業員工可以有所學習和思考,從而產生新的點子,然后讓這個循環有效地運轉下去。如此,將產品迭代變成一件科學的事情,所謂科學就是不斷地假設、實驗,驗證。
數據化建設之數據驅動產品智能
通過迭代可以使產品不斷改進,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期望產品能自動感知、適應、滿足用戶的實際所需,也就是產品智能。
所謂的智能,就是使產品具備學習能力,而具備學習能力,需要知識的輸出與輸入,對于機器來說,數據就是它最好的知識。將用戶的行為數據、交易數據、業務數據等整合起來,使用一定的機器算法,構建產品的指令和反饋的閉環,也就使機器具備了決策和執行能力,實現了智能。
目前中國的智能發展還尚不完善,但是未來十幾年,必定會出現新的變革。
數據化建設之運營革新
對于運營,數據化建設可以實現什么價值呢?如下圖是一個電商運營人員發起一次營銷活動的完整過程。
仔細觀察整個過程,我們會發現多次的跨部門配合,使整個周期非常長,且不能得到實時的效果驗證,最大的問題是,每次營銷活動關于優化過程可汲取的經驗很少,無法簡化流程,也就是無法實現運營流程的迭代。
當搭建好數據流,可以實現運營人員做的每一步操作,不依賴于有具體的研發人員的配合,通過自助式操作可完成整個運營過程(如下圖)。
構建可執行的運營分析閉環,從時效性和投入產出比,以及運營人員自身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價值,如下圖當有了數據根基,我們通過給用戶打標簽,實現用戶分群,構建用戶畫像,并根據其制定運營策略,實施運營方案,實現用戶觸達,再通過效果分析,進行優化迭代,最終讓每一次運營都變成一次學習。
數據化建設的行業成熟度
本文開頭就介紹了把握機遇需要結合時代的大背景,下面我們來看看,目前中國大數據建設的行業成熟度。
通過調研結合實際經驗,我將行業成熟度分為成熟、崛起、趨勢三大類(如下圖):
數據化建設之數據驅動的企業落地
很多人對神策數據的認知僅停留在神策數據是做數據分析工具的,但是,一個工具不可能讓一個企業實現業務數據驅動化。
事實上,實現企業真正落地數據驅動,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老板及管理層有數據意識;
業務流程和組織要進行數據化改造;
重視數據采集,構建數據平臺。
老板及管理層要有數據意識一個企業變成真正數據化的核心是老板、管理層具有數據意識,能自上而下地推動數據驅動的落地。
假如,一線工作人員花費 2 天時間進行數據分析選出最優方案交給老板,最后老板還是憑他的喜好拍板做決定,那么以后就不會有人再去真正的做數據分析,而全部都想變成心理專家,去洞察老板的喜好。相反,如果老板本身有數據意識,員工開周會匯報工作,需要有數據為依據。那么,這個企業至少在形態上具備數據驅動的前提條件,即人人在意數據,也就是樹立數據驅動文化。
從百度的第一天入職,“用數據說話”的文化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8 年時間在百度做任何事都要基于數據。探討?Google 文化的《重新定義公司》這本書,其中有一大篇是講 Google 是如何用數據說話的,例如 Paypal 表示有數據就有更大的自由權。
業務流程,組織的改造前面已經闡述了很多業務流程改造的內容,這里不過多描述,簡單來說,不管是市場、產品、運營、銷售都要做到讓數據成為核心的一部分,讓自身成為整個流程的一個核心環節。
關于組織改造,公司中的各個部門,包括市場、產品、運營、研發等人員,都要基于數據流程對自己的定位進行改造。
對于業務人員不僅要提出數據需求,還要提出業務需求,業務需求和數據需求要同步提出。對于研發人員來說,要意識到整個產品開發跟數據收集,數據建設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不要覺得產品經理提數據需求是副產品,也許,未來評判一個研發工程師的標準,不僅要看開發和寫程序的能力,還要看數據收集、數據建設上的能力如何。
數據采集與平臺建設神策數據非常重視數據源,數據采集是所有應用的根基,“大、全、細、時”是神策數據對數據源的認識。
關于神策數據體系和服務有三點。
第一,神策數據服務客戶的過程本身就是迭代的過程。神策數據早期只有一個產品——神策分析,但隨著業務應用點的增多,單一的一款用戶分析產品無法全面幫助客戶實現數據驅動。因此,神策數據在今天推出產品矩陣,今后也將繼續迭代。
第二,將服務客戶變成標準化和科學化的過程。神策數據擁有成熟的客戶成功團隊以及團隊管理系統,在如何更好地服務解決客戶的問題上,神策數據遵循“追求極致”。
第三,給客戶提供系統化的咨詢解決方案。企業并不能單靠引入一款產品解決所有實際問題 ,神策數據會圍繞企業面臨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一個真正可執行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寫在最后的話
我對歷史非常感興趣,我認為通過閱讀與歷史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可以加強對數據的認識,產生遞進式的認知。比如:
《萬歷十五年》,作者為歷史學家黃仁宇,這本書講整個明朝的管理,一個國家是一個大企業,整個管理過程中的效率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作者認為,真正要管理好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數目字管理。
《反對本本主義》,90 年前的毛澤東寫了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經久不衰,在今天仍是真理。
這些是歷史沉淀下來的真知灼見。我們走到這個蘊含機遇的十字路口,讓中國數據化建設變得更好是我們的使命,相信未來,我們會一起創造中國的數據化建設輝煌!
溫馨提示
?2018 數據驅動大會亮點回顧,請戳官宣:神策 2018 數據驅動大會亮點回顧
?星斗獎獲獎詳情,請戳“星斗獎”九大類獎項揭曉:好未來、四川航空,瑞幸咖啡楊飛、中青旅張曉磊
?2018 數據驅動大會,請戳今天,“場景賦能?驅動有數”,神策數據 2018 數據驅動大會在京成功舉辦
?點我下載?桑文鋒詳細版 PPT?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PT 下载 | 桑文锋:数据化建设的时代机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官宣:神策 2018 数据驱动大会亮点回
- 下一篇: 吴晓波“美好 Plus”携手神策数据,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