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明星产品」的艺术与科学,在于取舍【附乔布斯张小龙的产品设计原则】...
有人說做好產品既是藝術也是科學:藝術在于其沒有特定的公式和法則讓企業做出成功的產品,更沒有高效的捷徑可以走;科學在于其存在一定的規律性。
就像蘋果公司的一系列產品都被業界認可,爭相學習。“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的?4 小時演講中也提到曾感嘆喬布斯做產品的靈感來源,后來發現蘋果產品的很多設計原則,來自博朗公司的首席設計師迪特·拉姆斯。
以下為張小龍對迪特·拉姆斯的好產品設計的 10 個原則的理解:
第一個原則是好的產品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第二個是好的產品是有用的;
第三個是好的產品是美的;
第四個是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
第五個是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
第六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誠實的;
第七個是好的產品經久不衰,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
第八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第九個是它是環保的,不浪費任何資源的;
第十個是盡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這 10 個原則若要用兩個字代替就是“取舍”:
取:有新意的;有用的;美的;注重細節的;經久不衰的(取經典的,并與時俱進)。
舍:易用的(舍去繁雜的功能);含蓄不招搖的(舍去過多產品化的營銷);誠實的(舍去虛張聲勢,不能兌現承諾的功能寧可不上);環保的(舍去非環境友好型的資源使用);減少設計的(舍去花哨的設計,少即是多)。
錘子科技 CEO 羅永浩也曾發文談產品經理的取舍,他說:“在研發人員數量足夠的前提下,一個定制操作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常常不是堆加多少功能,而是取舍。”
既然取舍如此重要,除了以上十個產品設計原則,下面將以網絡上流行的產品四要點(如下圖)繼續為大家介紹打造好產品的三個取舍關鍵。
圖 產品打造的四要點
一.以「目標用戶」為靶,做產品定位和功能
不是每一個產品都能像蘋果手機(微信)做到該領域的極致,受眾甚至可以是每一個有手機需求的人(有聊天需求)的人。但市場盤子細分后,產品必須結合產品的目標受眾做取舍,建立一個獨特的定位,即在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上,再在目標客戶的心目中為產品創造一定的特色,賦予一定的形象。
就像羅永浩說的,“一個系統到底做得簡潔還是臃腫跟目標用戶也有很大的關系,對時間忙碌的城市精英群體來說,易用、穩定、流暢,看起來高上大,要遠比‘功能完善’重要。而對那些時間不值錢,錢才值錢的年輕人來說,好玩、可玩、耐玩,玩完了四十個新功能還有五十個新功能以及廉價的‘個性’才重要。”
產品定位最主要解決的就是以下幾個問題:
為誰設計的產品?——輻射的用戶群體
他們有什么需要?——用戶需求
如何與產品的獨特點結合滿足其需要?——產品優勢與滿足需求結合
這里要強調一點,針對產品定位設計的產品功能若能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給客戶以驚喜,將對用戶的粘性和留存都有很大促進作用,但不能達到驚喜的目的就往往會走向驚喜的反面,所以取舍很重要。
而產品功能的確定需經過兩次取舍:第一次取舍,確定用戶的深層次核心需求,尤其是人性的需求;第二次取舍,針對需求取舍確定設計的產品功能,要懂得適時做減法。
二、以「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為參,做用戶體驗和情感
用戶體驗與用戶情感是在產品定位與功能確定后,產品的一種更加抽象的指標,但卻是產品生命周期長短的決定因素。很多產品經理通過用戶的反饋來評估用戶體驗,但往往反饋的用戶僅是流量池中極小的一塊,更多的是“沉默的大多數”,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學會數據量化用戶的群體行為,以此科學客觀地進行產品效果的評估。下面將介紹幾個量化產品的常用數據分析指標。
好產品是對比下的產物。舉個例子,過去可能覺得大哥大是第一款能攜帶、便捷通信的手機就是一個好產品,如今攜帶與便捷通信已經不是判斷標準,所以市場參照非常重要。常用的市場參照點有:
(1)用戶上網時長
對比平均上網時長,了解產品上升空間;對比競品上網時長,了解所處位置。
(2)用戶活躍分布
了解目標用戶的活躍分布時間,便于做產品與運營策略的統籌規劃。
(3)用戶增長情況
了解用戶增長速度,可判斷市場所處階段,以及科學設計用戶增長指標。
2.企業自有數據參照(節選于神策數據徐美玲:數據分析之產品應用實踐)
(1)常用的分析指標
滲透率
其中日活滲透率最常用,如分析每天有 10 萬人登錄,其中 10% 的人觸碰核心價值,每天業務產生的價值就是 10%,當滲透率提升到 30%,意味著價值提升了 3 倍。所以,滲透率是很多產品夢寐以求實現的大盤基礎。
轉化率
轉化率直接代表產品功能有沒有完成對用戶的基礎轉化,神策分析(詳情可戳:3 分鐘認識神策分析)在轉化率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功能——窗口期設置。比如電商用戶選擇購買日用品的決策相對較快,窗口期設置為?1 個小時或 1 天都是合理的,運營人員可以在窗口期看到用戶是否完成轉化。但如果面對的是理財或投資類產品,涉及比價、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等步驟,用戶決策周期很長,所以窗口期的設置時間就要從產品本身的特點出發。
留存流失率
留存率指的是目標用戶在一段時間內回到產品中完成某個行為的比例。留存通常意味著用戶的整體體驗不錯,所以最終價值的傳遞效果也是較好的。留存率一般作為這種長期綜合評估產品價值的指標,所以如果客戶做產品的增長體制,相比留存率而言,上述提到的轉化率可能并不是很好的綜合指標。
用戶路徑和分布
這兩種分析指標相對少見,因為這樣的應用場景非常強調對數據的理解。客戶可能發現轉化率與滲透率表現都不太好,所以特別希望知道表現不佳的原因,希望能看到用戶流量在各環節發生了什么,以及流失點在哪,所以這是相對微觀的數據指標。而分布是黏性價值的體現,用戶今天登錄 10 次與登錄 1 次、使用 1 個小時和 10 秒鐘的價值不一樣,所以分布能較好的衡量用戶整體質量與黏性的分類維度。
人均使用時長
人均使用時長能很好的說明粘性。人均使用時長:在一段時間內, 總活躍時長 / 總活躍用戶數。時長值越大,說明黏性越好。社交、游戲類的產品數值往往比較大,工具類的產品數值就較低。?
(2)分析類型及思路
功能/體驗分析
功能從入口到最終的出口轉化如何?占比如何?留存表現如何?
頁面/場景分析
交互點擊率/點擊頻次如何?核心功能中的入口功能有沒有促進場景的轉化?留存表現如何?
內容策略分析
一般查看推薦產品的用戶曝光點擊率、有效交互率,比如說用戶在短視頻平臺上播放了 30% 或者 50% 是一次有效的交互,那這樣的有效交互就是與自己業務有關的數據。另外,需要分析深度轉化率以及留存表現。
三、以「相繼精進」為標,做產品迭代
一個長盛不衰的產品,離不開不斷地迭代。迭代除了針對「目標用戶」的需求優化功能,以「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為參考依據,優化產品體驗和增強用戶對產品的情感等術的層面還有道的層面。
曾有人這樣回答「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給他一件事情,他完成了。再給他一件事情,他又完成了。”貌似是廢話,但又很精辟。
而產品迭代也是,不需要產品經理迭代的全且細,迭代的天花亂墜,而是要保證每次迭代方向都是對的,每次迭代都是成功的。“可以慢,但不能湊。”是產品經理應有的迭代態度。雖然不能保證永遠成功,但是能遏制一錯再錯。
以上只是一些實踐經驗的總結,好產品的打造,產品經理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實踐、反思、總結、提煉再實踐。
參考文獻:
[1] 神策數據公眾號.神策數據徐美玲:數據分析之產品應用實踐
[2]羅永浩公眾號.產品經理的取舍
[3] 騰訊公眾號.張小龍4小時“拖堂”演講,全面總結微信8年
『不容錯過的精彩內容』
▼▼▼
PPT 下載 | 神策數據徐美玲:數據分析之產品應用實踐
重磅!神策智能推薦獲 2019 大數據“星河獎”
場景解析+計算邏輯 | 神策歸因分析如何量化目標貢獻占比?
《神策軍》第四期來襲!
「新房+電商+大數據」如何塑造滿意度達 99.8% 的萬億市場領路人?
10+ 行業標桿企業實踐集錦,為你開啟數據驅動之旅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體驗產品
“在看”,你就戳戳我?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锻造「明星产品」的艺术与科学,在于取舍【附乔布斯张小龙的产品设计原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神策军》第四期来袭!
- 下一篇: 神策 FM | 将定价作为产品竞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