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何九华为什么没参加_江西省会为什么是南昌?
在江西省內,南昌的省會地位很難被撼動。南昌的城市規模較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南昌從西漢開始,除了東晉南朝設立的江州治所在九江,其他時期南昌都是江西轄區內的治所。
圖-江西省地形圖
南昌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別稱——豫章。豫章是一種高大樹木的名稱,本稱為豫樟。秦朝統一,設置廬江郡,治所在今鄱陽。廬江郡轄區包括安徽省的長江以南、江西省除了萍鄉、宜春。漢高祖劉邦時,皖南部分設置丹陽郡,而廬江郡“整體搬遷”到了安徽省長江西北。而現在江西省全境(不含東北角的婺源),設置了全新的豫章郡,治所在南昌縣。那時的豫章郡(江西省)人口很少,總共只有35萬人。
圖-江西省地形政區圖
東漢也基本沒有啥變化。變化出在漢末三國。孫權割據江東,地盤有限,江西又是孫權的基本盤之一。再加上東吳時江南人口的增加,這么大地盤只設一個郡明顯不合適了。早在東漢還名存實亡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東吳實際上的開國皇帝孫策就把豫章郡給拆了,在江西省南部設立了廬陵郡。廬陵郡轄區包括贛州、吉安。豫章郡還是大,接著拆。《三國演義》經常提到的孫權擁有六郡八十一州,六郡就包括豫章郡和廬陵郡。十年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吳侯”孫權在今江西省東北設立了鄱陽郡(景德鎮、上饒、鷹潭)。同時還設有一個彭澤郡,沒多久就給撤了。
圖-江西南昌周邊地形圖
如此,江西省內已有三郡。又過了47年,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又劃出豫章郡東部,設臨川郡,也就是王安石的家鄉,在今撫州。漢末三國的豫章郡,發生過一次管理權力的更迭,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荊州刺史劉表有個屬下叫諸葛玄,他向劉表請假去了山東瑯琊(臨沂)奔喪,因兄長諸葛珪去世。當時山東大亂,諸葛玄就帶著侄子諸葛亮等人逃到廬江。諸葛玄受袁術推薦,出任豫章太守,后被朝廷派來的朱皓取代。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投奔了舊主劉表,來荊州定居。然后就是諸葛亮躬耕于隆中,等劉備三顧茅廬,一飛沖天……
圖-三國時期豫章郡
東吳時的豫章郡只轄有江西省西北部,包括南昌。兩晉時沒有什么變化,但西晉在公元291年設置了省級的江州,轄區包括江西和福建兩省。江西境內的郡越來越多,豫章郡依然很重要,梟雄桓溫的封地就在豫章。只不過“省會”在九江,這是南昌第一次失去江西中心城市的地位。
南朝照舊,只是在梁武帝后期,豫章郡被稱為豫章國,依然是地級。隋文帝楊堅在滅陳那年,公元589年,對江南進行大規模地名改革,豫章郡更名為洪州,南昌縣也更名豫章縣。然后又是一番折騰,楊廣恢復豫章郡,表弟李淵又給改回了洪州。洪州是州名,郡名依然是豫章,級別非常高,屬上都督府。
圖-南昌市地形政區圖
唐高宗時,有位姓閻的官員出任洪州都督,他在贛江邊修建了四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由才子王勃為之序,一篇《滕王閣序》震爍古今。這篇文章寫的是南昌,稱贊南昌的地勢、物產、人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雖然豫章郡名更來換去,但治所一直在豫章縣。只是到了唐代宗李豫繼位,“豫”字犯了圣諱,改稱鐘陵縣。唐德宗李適在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改回南昌縣。總之,終唐一世,“豫”字是不能再用了。
圖-北宋時期江南西路
到了五代十國的南唐,淮南十四州被周世宗奪去,南唐主李璟為自保,升洪州為南昌府。李璟為避北宋兵鋒,公元961年,他來到南昌府定居,稱為南都。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南昌恢復了江西省中心城市的地位,成為江南西路的治所。而江南西路,就是江西省名的來源,只是江西南路不包括今江西省東北部。
兩宋時,江南西路沒有什么變化,由于南宋孝宗即位前曾封在洪州,即位后,自然要升州為府。洪州升為隆興府,和年號隆興相同。隆興府是南宋時江西唯一的府,正式確定了南昌在江西省內的核心位置。
圖-元朝時期江西行省
元朝的南昌更牛了,成為江西行省的治所。江西行省比宋朝的江南西路大多了,包括江西省、廣東省大部分。元朝總共才10個行省(不包括旋設旋廢的行省),江西就是其中之一,南昌又是江西行省的核心。
明清兩朝的江西省省會都在南昌,尤其是明朝正式確立了江西省的邊界,基本上一直沿用到今天(不含1949年正式劃歸江西的婺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德云斗笑社何九华为什么没参加_江西省会为什么是南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单链表节点翻转_单链表Java实
- 下一篇: 人工智能的炒作_解密人工智能:是炒作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