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区块链应用判断准则
區塊鏈應用判斷準則
在普遍的印象中區塊鏈技術一般都運用在數字貨幣和密碼貨幣上,其實區塊鏈有更多運用場景,比如醫療領域、物聯網、公共服務和教育領域等,以下就通過《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第二版)》一書來學習一下如何判斷應用是否適合區塊鏈。
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在不可信環境中進行信息與價值傳遞交換的機制,是構建未來價值互聯網的基石。
【應用方向】
存在去中心化、多方參與和寫入數據需求;
對數據真實性要求高;
存在初始情況下互相不信任的多個參與者建立分布式信任的需求;
區塊鏈面向行業是一個解決方案,需要多方參與,構建行業聯盟,形成事實標準,搶占第一波市場。區塊鏈是適用于多狀態、多環節,需要多方參與協同完成,多方相互不信任,無法使用可信第三方(Trusted Third Party:TTP)完美解決的事情。
準則一:是否存儲狀態
可以將區塊鏈通俗理解成一個分布式的數據庫,使用數據庫的各方都可以存儲交易數據(一切會產生數據狀態變化的事務),把存儲的數據稱之為“狀態”。區塊鏈被鏈起來的區塊結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用來存儲交易的信息(狀態),因此可以說沒有狀態存儲就不會有區塊鏈。
哪些數據不適合上鏈:
業務角度:不需要共享的數據,如用戶的私鑰;
性能角度:過于龐大的數據和更新過于頻繁的數據,如用戶上傳的音頻、視頻、日志等;
哪些數據適合上鏈:
需要共享的、需要具備可信度、不能被篡改且需要可追溯的數據;
準則二:是否多方協同寫入
只有多方協同寫入才能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點的優勢完美發揮出來。
中心化系統的弊端:
權力過于集中,一切數據來源都是數據中心,容易被篡改;
集中的數據難以使用,數據增多帶來訪問性能瓶頸,數據訪問對接成本增加;
集中的系統抗攻擊能力差,黑客只需攻陷一個節點就可以獲取全部數據權限;
準則三:多方是否互信
多方是否互信是判斷應用是否適合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指標,區塊鏈的意義在于使得互不信任的各方可以通過區塊鏈傳遞和獲取信任,并且這種信任建立的成本是很低的,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區塊鏈與生俱來的互信特性是去中心化的基礎,區塊鏈利用密碼學的哈希算法和數字簽名來保證交易的發起人無法被冒充,而區塊的鏈式哈希結構則保證了歷史交易被永久地記錄,無法被輕易篡改。
準則四:TTP是否完美解決
TTP最大的缺點在于昂貴的高門檻、接入運營的復雜度高以及權力過于集中等。
準則五:是否限制參與
判斷應用到底適合公鏈還是聯盟鏈,公鏈對用戶的準入要求不高,比如虛擬貨幣,而聯盟鏈并不希望未經授權的人參與,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基礎之上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学习笔记】区块链应用判断准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学习笔记】ABAP OOD设计模式 -
- 下一篇: 【ABAP】采购申请自定义审批策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