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场景应用,支付技术延伸与国际化
才開通cnblog博客,先不談技術,來一篇軟文,談談最近最popular的Fintech中的核心之一,支付,只是淺談一下國內外日新月異的場景支付的現狀與發展。先簡介一下,博主,master畢業,在國外支付industry小碼農一枚,接觸過國內外不同互聯網支付方式以及其后臺工作模式,分享一些自己對支付技術看法已經不同場景中的應用。
Fintech,也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國內螞蟻金服騰訊的帶領下,已經將互聯網模式延伸到多個金融領域,博主個人十分看好兩個方面,其一大數據驅動信用,例如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用歷史交易數據來計算一個人的基本信用度,再加之大數據的迅猛發展,數據將最好地展現一個人的的信用度;其二快速發展的支付技術,尤其是移動支付技術,個人認為已經超越國外各大支付巨頭,支付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直擊用戶的支付痛點,才能贏得最廣的用戶base。接下來我們再詳細看看支付技術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
1. 線上支付
付款方:個人賬戶,付款通過驗證方式接入支付系統,通過第三方支付系統進入商家賬戶,對于某些特殊場景支付,比如Uber,現在為了簡化支付流程,買家將支付授權給可信商家,商家擁有扣款信息和賬戶信息,不用通過線下模式來交換款項與賬戶信息(所以博主認為這還是屬于線上交易),向第三方支付系統Request直接從買家賬戶扣取相應款項。
收款方:商務賬戶,款項將進入第三方支付的商務賬戶中。個人賬戶,顯示P2P個人轉賬。
特點:網上交易,現金流將進入第三方支付系統中。
國內外市場:這部分市場國內外都已經非常成熟。例如,在外國,支付巨頭PayPal作為第三方支付系統的領導者與發揚者,已經擁有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在國內,算是后起的跟隨者,支付寶,也通過淘寶的網上交易市場,建立了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
為了解決用戶網上支付的不方便與不受信的痛點,這是互聯網支付的驅動源,也是最簡單最原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作為支付服務提供商,為商家提供了便利的網上交易收款渠道,商家只需注冊一個商務賬戶,便可通過網上交易來收取買家所付款。
2. 線下支付,二維碼/聲波支付(買家Experience)
付款方(買家):個人賬戶,付款通過移動端個人賬戶標識(可以看做是代表這個賬戶的Token或Identity)可以通過二維碼或聲波信號表示,通過二維碼掃描或聲波傳送,其實是給商家扣款授權;
收款方(商家):商務賬戶,對于二維碼,商家需要第三方支付的掃碼軟件與掃碼器來識別第三方支付賬戶,對于聲波,商家(這里通常是自動販賣機)通過接收聲波來識別此買家賬戶,因為商家擁有扣款金額的信息,而掃碼器或聲波接收器讀取的是扣款賬戶標識,所以交易金額?買家賬戶標識?商家綁定賬戶,這樣就可以完成交易。
特點:移動支付,線下店內支付,通常結合掃碼與近場通信技術,買家有良好的消費用戶體驗。
國內外市場:這部分市場屬于新興市場,而這種新興的支付方式以移動端為切入點,博主認為,中國企業這塊線下市場已經走在前面,而國外移動支付技術發展緩慢,已經在這塊市場出現空缺。例如,在外國,支付巨頭PayPal,已經輸在了移動支付的起跑線上,現在脫離eBay,獨立運營,客觀來講,PayPal應該會在線下移動端支付技術上有所作為;在國內,支付寶,算是這種新興移動支付技術的領導者,已經在移動支付市場上走在了前面。
其實,與之類似的還有一種二維碼掃描支付模式,商家提供商務收款賬戶與扣款金額,生成一個加密信息,以二維碼方式顯示,用戶的第三方支付移動應用來掃碼讀取此信息,與之不同的是,這是有用戶移動端來向第三方系統發起交易請求。這種支付方式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線下店內現金支付不方便,沒零錢等痛點,將第三方支付技術帶到線下,算是互聯網+的思維,從而獲取更多的交易,將更多的現金流流入第三方支付系統。博主非常看好這種傳統商店需求驅動的新興支付技術的發展。?
3.?線下支付,虛擬銀行卡支付(買家Experience)
付款方(買家):個人賬戶,綁定銀行卡,類似于Visa PayWave或銀聯閃付,通過賬戶中的虛擬銀行卡與POS的近場通信進行支付;
收款方(賣家):支持銀行卡支付,讀取虛擬卡信息,向支付平臺Visa, MasterCard, 銀聯等提扣款請求。
特點:移動支付,現金流不走第三方支付系統。這種方式能更好地兼容當前刷卡消費模式,當前商家POS機是將交易信息發送給支付平臺Visa, MasterCard, 銀聯等, 而此種方式近場通信部分只是將用戶虛擬卡信息交給POS機,POS機向原有的支付平臺發送交易請求及后臺交易處理的部分沒有任何一點變動。這種方式由于不用商家大規模升級系統,更容易被商家所接受。
國內外市場:這部分市場基于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與卡支付平臺的合作,目前都處于萌芽狀態,并未成為成熟的支付模式,但是,例如新加坡大華銀行,將此類型支付模式集成到自己的移動應用UOB Mighty中,已經商用,也能看出此種支付方式也會有一定的前景,而對于不占優勢的國外第三方支付系統提供商,例如PayPal,這或許是快速進入線下移動支付買家市場的快速通道。
這種支付模式是為了解決買家多卡現金在身不方便的痛點,實現一個支付應用解決買家所有支付問題的商業契機。
4. 線下支付,第三方支付收款讀卡器(賣家Experience)
付款方(買家):銀行借記卡或信用卡;
收款方(商家):商務賬戶與第三方支付系統讀卡器,移動端,商家打開第三方支付賬戶,同時手機上插上第三方支付系統讀卡器,供買家刷卡,然后通過支付平臺Visa, MasterCard, 銀聯等系統從卡扣款,將款項發送至第三方支付系統的商家賬戶中。
特點:移動支付,線下店內收款,方便商家提供刷卡消費的支付方式。
國內外市場:這部分市場在國內很少見,而國外,例如美國,已經是一個商用模式。例如,在外國,支付服務提供商PayPal,Square等已經向商家提供此服務;在國內,這塊市場博主認為還是空白。
這種支付模式是為了解決商家申請銀行卡支付繁瑣流程及POS機價格昂貴的痛點,給商家非常方便的提供銀行卡支付服務。
?
對于支付技術的延伸,我們還能看到,其實銀行也在加速向互聯網化轉型,銀行也算是Fintech中的半個互聯網企業了,手機銀行也可以集成類似于虛擬銀行卡等功能,例如上述支付方式3,提供更方便的支付方式,增加交易量及現金流。而對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直接與卡支付平臺Visa, MasterCard, 銀聯等直接發行虛擬卡片,綁定至手機應用中。相信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會帶動支付模式的進一步更新。
?
最后談談互聯網支付的國際化問題,在中國高高在上的BAT,就算阿里的市值也就Google的一半,為什么,很簡單,不管你再厲害,你交易額僅限于中國,一個市場始終會達到飽和,而反觀硅谷具有代表意義的FLAG(Facebook, Linkedin, Amazon, Google),老牌公司微軟, PayPal及新興公司Uber, Airbnb等,他們的市場都是放眼全球。支付市場,支付寶就賺著一個國家的錢,而PayPal賺著上百個國家的錢。所以,博主認為當下對于BAT幾乎飽和的中國市場,打開國際市場才是成為世界頂級企業的必經之路。
而支付寶為什么遲遲不能打開國際市場,而PayPal卻能實現多種貨幣在不同國家的交易?博主認為,痛點在于Risk&Compliance. 國內的互聯網支付發展迅猛,監管政策已經更不上,所以近期支付寶、微信支付所要求的實名驗證都是為了迎合中國的金融監管政策。而國外,互聯網支付發展早,發達國家金融監管政策較為成熟,金融監管政策復雜,嚴格而多變,例如AML,反洗錢監管政策等等,每項政策都需要對金融用戶進行不同層度的驗證,而且金融市場監管細分,P2P個人轉賬,線下支付,都屬實不同支付市場監管政策,只有支付系統所產生的賬戶與交易符合該政策的監管,才能有資格進入該市場,國外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有專門的Risk&Compliance部門來實現第三方支付系統滿足各個國家的監管政策,從而進入該國家的支付市場。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pyplei/p/5755127.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文: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场景应用,支付技术延伸与国际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pring静态资源访问配置
- 下一篇: MCU VR班會(06)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