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快的打车诞生记
FUNCITY陳偉星:快的打車的誕生記
這段時間,快的打車廣受媒體關注。如同我們當初的設想,這個產品正在改變出租車行業的規則和格局。預料之外,也有一些雜音聲稱快的打車抄襲,甚至攻擊我個人。為此我分享這篇文章,向業內提供一些我對O2O產品設計的一些看法,以及快的打車作為一個創新型產品是如何實現的。l ?產品誕生的初衷——滿足自我需求快的打車這個產品的需求不難發現,大家都杭州打車非常困難,特別是最近2年開盤的房子,基本沒有出租車會去尋路接客。之前我住的地方在豐潭路和萍水路交界處的橡樹園,每次我要打車時,必須等上半個小時才有機會等到一輛空車。正好我公司有一個移動團隊需要轉型,我就考慮可以嘗試做打車的軟件。我平時并不非常積極的去關注海內外移動產品的情況,出于個人的個性,我一向來不喜歡做所謂的c2c(copy to china)。我記得那個時候粗粗地看過幾個國外的軟件,有UBer和另外一個英國的,拿到不少vc的錢。之后看過國內類似的產品,看到過pickride,一個做拼車的軟件,剛嘗試做打車的業務。還有搖搖招車,做租車業務的,那個時候剛開始宣傳。可能是太懶了,至少當時我并沒有發現有專業的打車軟件。我觀察下來,感覺一些不是直接解決做打車需求的應用,用戶體驗非常糟糕,沒有很清晰的產品設計思路。我們也粗粗的計算了一下市場,杭州總共12000臺出租車,平均每天出租車每天接25單,每單20塊錢,每天交易額在600萬左右,而全國大概30個杭州規模的城市,每天1.8億的交易額,按1%的抽成比例看,每天有180萬的市場空間。就這么簡單,我開始決定讓團隊動手做這個產品。l ?市場調研——從用戶習慣分析產品的設計我記得我們第一版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讓用戶發起訂單,也可以查看司機直接聯系;讓司機發起請求接單,也可以直接搶用戶的訂單;用戶可以看到多個司機的搶單,選擇一個進行聯系。這個思路有些繞,我們的產品經理做了1個多月,demo交給我的時候,一直沒辦法讓我滿意。碰巧那個時候我們遇到了杭州微信車隊的一些熱心會員,于是經常請他們來公司討論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這些司機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對于自己的業務卻一個比一個精明。從他們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對于司機而言,任何有選擇的事情都是非常困難的,產品的設計必須是一條清晰的主線。
全文點擊下面的閱讀全文進入論壇閱讀
----------------------------------------------------關注pmcaff微信公眾賬號,會逐步開放更多內容可在公眾帳號中搜索 [pmcaff產品經理沙龍]或者掃描二維碼
總結
- 上一篇: 新的一年,对产品和产品经理的感悟
- 下一篇: pmcaff2013产品经理时尚文化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