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政O2O平台的出路
作者:蘇杭
最近看了這么多寫O2O的文章, 發現有幾篇是寫保姆家政O2O的。 作為一個曾在家政平臺性創業公司混跡近一年的海歸MBA, 這里也談一談筆者的個人看法。
2012年之前存在的大多數家政綜合性網站,都是想做“信息整合然后導流”的模式: 它們把各個家政公司信息和保姆內容(無論真假)都放在網上,統一做廣告(如:百度排名、地面宣傳成本、 城市覆蓋面等),按理說會比每個家政公司自己做廣告便宜。這種模式拆開看是:C2B2P2C(2個C代表保姆和消費者,B為家政公司,P為平臺)。商業模式乍一聽似乎是行得通的:平臺帶來訂單, 家政公司派保姆去服務, 然后平臺分一點錢。
事實上,里面的一些細節問題直接導致了這種模式的失敗。例如:內容滯后(B2C模式下,客戶在網站上挑了保姆,保姆工作時間段卻沒有及時更新,結果這個保姆已被其他客戶雇傭,而無法滿足現有潛在客戶);家政公司逃單(付款不是在平臺上完成);保姆質量難以保證;家政公司信息化程度低;平臺對商家缺少粘性或沒有準入門檻(一個家政公司會在多個平臺上存在致使平臺沒有溢價)等。
雇主最看重的是保姆的服務質量有無保證,由于保姆是非標產品(服務),導致平臺很難保證服務質量。從互聯網歷史來看,平臺可以考慮的一種做法是用點評(UGC)來做獎懲(盡管國內點評真實度比西方低好多),但在B2C的模式下, 用戶點評的是平臺、家政公司還是保姆?個人推薦點評保姆,慢慢積累點評數據,這樣對平臺未來更有價值(雖然家政公司更希望得到雇主的點評)。
說到這里,有人會問:那平臺怎么不直接控制保姆呢? 因為保姆不容易管理,并且平臺自己本身保姆數量也不夠。 面對諸多問題,筆者通過對這類市場半年來觀察發現:想和家政公司分錢的路是走不通的。相比”去哪兒”的機票比價平臺,家政服務的跨地域比價不太現實。
那么家政平臺應該如何運作? 筆者認為最好的出路是C2C(C2P2C)。平臺可以跨過家政公司,直接讓雇主和保姆溝通需求(平臺做保姆身份認證)。即,保姆通過自己手機更新可服務時間(別以為保姆不用智能機,現在保姆一個個用微信溜的很),完成服務后,雇主直接點評保姆,讓保姆為自己的名聲工作,也提高了整體行業從業水準。 線下現有的行為也可以通過平臺功能直接搬到線上, 如:保姆推薦保姆, 雇主之間推薦保姆等。
啟動的核心問題,還是得有足夠的保姆和足夠的地域覆蓋(至少一個城市), 不然雇主下了單,沒有保姆來服務, 下次就不來了。初期可能不得不借助一些家政公司(然后再把他們甩了,好邪惡), 當然,創業者本身就是連鎖家政公司最好。 平臺初期宣傳方面推薦用微博直接把可以上工的保姆都曬出來(筆者自己做過幾個家政微博號, 都有不少粉絲來問過保姆信息的, 筆者也因為微博上賣出不少保姆, 所以改行專做社會化營銷了,扯遠了), 然后從微博把雇主引到微信、 app或網站。等有了第一批雇主以后, 更多的保姆們就會像蜜蜂采蜜一樣加入到平臺了,于是整體運作模式就建立起來了。
這里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附加價值,是可以讓小區域性垂直”中介”的手伸得更長,變成全城服務。雇主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雇傭保姆的碎片化時間,讓請家政服務的門檻降得很低(短期雇傭不用簽合同),雇主間通過“推薦保姆”也可以建立新的細分社交關系(這點有點YY了)。好了,SoLoMo這下就全占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谈家政O2O平台的出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从产品角度聊一聊疯狂猜图为何这么火
- 下一篇: 价值观对做产品的三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