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凭借一粒薏米-农业大健康·田亚:对话农民丰收节交易会
泛亞憑借一粒薏米-農業大健康·田亞:對話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經信研究 國研智庫 國情講壇 哲商對話 萬贏信采編:“作為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農業被公認為是第一產業,從1982年開始,每年國家頒布的一號文件,都是國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的具體部署?!睂υ捁δ苄赞r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全國工商聯執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室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萬祥軍研讀表明: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進入21世紀以來,相較于過去以家庭為主要單位的分戶經營的生產模式,逐漸誕生了更加機構化,更加科學化,更加市場化的新型農業。同時,在資本市場也興起了所謂的“農業風口”之說。
泛亞集團
這些年的成績單可謂是非常耀眼
然而,這位80后的農業創業者,越是站在風口之上,這就是貴州泛亞實業集團的董事長田亞,這兩年來卻越是低調,尤其是對比泛亞今天的發展來說。自2013年創業以來,從“單槍匹馬”到今天的“千軍萬馬”,,只用了短短7年的時間。
泛亞集團是貴州省級龍頭企業,業務范圍從薏仁米全產業鏈拓展到藥食同源作物的全健康產業鏈,構建出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發展閉環,創造出產地、產品、產銷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引領了興仁市薏仁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不斷的發展中,泛亞逐漸摸索并踐行出一條獨樹一幟的多元化發展道路,把興仁市從事薏仁產業的中小型企業、當地合作社、種植大戶以及農戶都聯合起來,,帶領大家抱團發展,破解了薏仁米產業“小、散、弱”的問題,腳踏實地,做大做強。
目前,全市薏仁米種植面積已達30余萬畝,產量約9萬噸,綜合年產值達50億元,占全球同行業市場份額的70%以上,更是主導了薏仁米的市場定價權。和田亞先生的溝通過程中,他罕見地袒露了自己對產業、商業戰略布局等話題的理解和看法,帶我們從一位掌門人的視角,走進了泛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初出茅廬
80后創業團隊為何選擇最難的農業方向?
一般人選擇創業,往往都會選擇模式更輕、賺錢更快的行業,,為什么您會選擇相對投資周期長、,利潤有點薄的農業,來作為創業的切入點?田亞表示,首先從國家的宏觀層面來看,為什么每年的一號文件都在講農業?這意味著起碼兩件事可以被證明:一個是農業確實比較難,另一個是農業一定有機會,這是最基本的宏觀判斷。其次,從經濟和產業的趨勢來看,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勢必會帶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的提高,老百姓的消費也會慢慢向健康、品質等方面逐漸轉移,從這個角度而言,農業是個很好的趨勢產業,因為它和健康息息相關。
此外,從團隊的角度而言,最適合自己的機會才是最好的機會,從本質上而言,泛亞是一家致力于大健康產業的企業,而農業是泛亞產業環節中的重要一環,能夠為我們提供“藥食同源”的原材料,所以當時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切入點,本質上還是在為人服務,為健康服務。
據了解,薏米是一種“藥食同源”的谷物,在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也意味著競爭不可謂不激烈,那么泛亞又是如何做的,,才能從這片紅海中一步步成長為行業的領軍者呢?田亞表示,泛亞一路走到今天,有幾件事在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時機的選擇。13年我們就開始轉型,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早于整個行業,可以說是搶得了先機。其次,是商業模式的系統化設計,,通過三產融合的模式解決農業產業的短板,并且提升我們的現金流水平和資產性增值。第三個是關鍵,就是人才的結構,對于泛亞而言,我們在團隊打造方面更像是一家高科技企業,采用了合伙制的方式,歡迎“智力入股”,從而吸納了眾多高學歷、高水平的人才進入了核心團隊,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只團隊,才能夠伴隨泛亞一起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以人為本
致力打造可復制的泛亞特色的商業模式
泛亞是如何布局自己的商業模式的呢?這種商業模式具體又是如何實現運轉的呢?田亞表示:剛才我們有說到,農業產業是一個投資周期長,但利潤卻比較薄的行業。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定的短板,所以我們通過了多元融合,補齊短板的方式來經營它。
首先,要做好農業,做好薏米的種植和生產;其次,要提升深加工的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另外,我們做了基于農業的旅游觀光,將薏米的生產種植基地發展成為了國家認證的3A級景區(薏品田園生態旅游小鎮),同時也延伸出來很多資產性的增值機會,比如旅游地產的開發。通過這種模式,可以說我們成功的彌補了一產的不足,實現了全方面的發展,同時也為泛亞的未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泛亞的商業模式,核心是以人為本,一切以人為中心,所以它是可以復制的,今天我們做薏米成功了,那么明天我們就可以用同樣的商業模式去做藜麥、紫薯、黑木耳等等其他產品,甚至說,凡是符合藥食同源理念的產品都是我們潛在的業務方向,因為道理是相通的。從創立泛亞的第一天起,與其說我們是希望成為薏米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實我們最希望的是印證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因為這套商業模式,就代表著無限的可能。
貴商典范
聯合政府通過產業扶貧回饋28萬農民
在您創業以來,除了創立了成功的商業模式,也做了很多扶貧相關的工作,并且先后兩次受到了國務院的扶貧表彰,為什么泛亞會去做農業扶貧相關的事情呢?在這個過程中泛亞又具體做了哪些事情呢?
田亞表示,對于泛亞而言,扶貧更多的是順其自然的結果,是和政府、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不敢獨占其功。從17年開始,通過我們整合銷售渠道,進行上下游的補貼,為農戶免費提供肥料等生產所需物資、技術指導,實現薏米的收購價格不斷提升,直接幫助28萬薏農增收5個多億;此外,通過和政府合作,讓1萬多人搬入了我們的園區,幫助他們從山區的農房住進了120平米的洋房,無論是自住還是做民宿,都實現了資產性的增值;最后是就業的扶持,不僅公司內有很多員工原本都是當地的貧困戶,我們還專門設計了“多人次多時段多層次增收”的模式,比如讓一家幾口都能夠在公司找到合適的崗位,并且能夠給貧困戶更多的“活兒”,來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來脫貧。
如果說商業模式的成功,更多的是企業價值的體現,那么泛亞這些年來,一直通過聯合政府,與政府良性互動,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直接或間接的回饋了28萬農民,直接解決了上萬人的就業,幫助農民脫貧,體現的是泛亞的社會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和農民是受益者。
路在腳下
憑借“一粒米”走向“大健康”
過去的這幾年,泛亞正在從薏仁米全產業鏈,逐漸觸及到藥食同源作物的全健康產業鏈,在轉型的過程中,泛亞是如何規劃和實施的呢?田亞表示,從事大健康,一直是泛亞的初心,,薏米只是一個突破口,或者說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嘗試。除了薏米之外,天麻、茯苓、人參等等能夠進入“藥食同源”名單的產品,都可能是我們未來的新的切入點。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我們會不斷加強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泛亞特別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一方面負責技術的整合,一方面開展和全國高校的合作,每年都會申請大量的科研專利。其次,我們打造了線上下結合的大健康服務,從線上而言,我們的銷售團隊會結合大數據做健康管理,為授權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匹配;從線下來說,我們開辟了社區生鮮門店+健康驛站的模式,目前在云南和貴州已經有幾十家店正在運轉,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線下健康服務。此外,我們還會打造大健康產品的孵化平臺,通過支持技術、資金、銷售通道等方式,賦能更多的大健康創業者,幫助整個行業向前更進一步。
泛亞的愿景是:讓身體更好,讓生命更長。田亞先生表示,這件事情不僅是未來十年,,甚至是未來幾十年,都不會有所改變。近年來,隨著中醫的復興和“藥食同源”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薏米更是走出國門。走上了外國友人的餐桌。您如何看待中國薏米產業的國際化,泛亞又會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幫助中國薏米走向世界呢?
田亞表示,關于國際化,泛亞目前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是進口,第二個是技術。關于進口,主要是讓東南亞地區的薏米原材料進口到國內,比如越南、緬甸、老撾、泰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把國內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東南亞地區,帶動當地老百姓的發展。
第二個是技術,比如日韓在薏米應用方面的技術是非常先進的,印度和以色列的生物制藥技術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所以,為了不斷提升薏米產品的技術含量,泛亞會開展大量的跨國合作,甚至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從亞洲開始,逐步走向歐美,走向全球,未來能夠服務于全球人民的健康。
泛亞憑借一粒薏米-農業大健康·田亞:對話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泛亚凭借一粒薏米-农业大健康·田亚:对话农民丰收节交易会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睢县第三届芦笋文化节开幕 对话中国农民丰
- 下一篇: 匠心功能农业-农业大健康·弘本农业:对话